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20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19篇
经济学   40篇
综合类   6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0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主要研究收入分配状况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法测算中国与45个主要出口目的地国(地区)收入分配重叠的程度,以此表示需求结构重叠(overlap of demandstructures)。通过FGLS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与出口目的地国(地区)的收入分配重叠程度越高,出口就越多;将出口产品分为同质产品和差异产品分别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收入分配重叠程度对差异产品出口的作用比对同质产品更大。我国收入分配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未被学者关注,本研究有助于从新的角度深入探讨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52.
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3-2011年的CO2排放量数据,利用面板数据的向量自回归方法和脉冲响应方法分析碳排放量与环境规制和造林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0个省份CO2的平均排放量以10.7%的速度逐年上升;不同省份CO2排放量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环境规制对各省CO2排放量的影响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造林活动前期减排作用不明显,但减排效果具有长期性。  相似文献   
53.
本文采用参数和非参数模型对2004年金融“新政”实施以来,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水平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0年不同区域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呈现不同的收敛态势;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差距主要是由区域之间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差距引起;而各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农村正规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过大是导致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文章就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4.
根据金融集聚的空间依赖性,将我国省域金融集聚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的演化特征结合起来,利用金融集聚的空间滞后对传统Markov链进行校正,构建空间Markov链,在地理背景的影响视角下对我国省域金融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1)无论是金融集聚水平还是银行业集聚水平、证券业集聚水平、保险业集聚水平,都整体偏低,且空间非均衡特征显著;(2)沿海、内陆与沿边地区金融集聚分别集中在高水平、中低水平和低水平,各地区内部的绝对差异呈继续扩大的演进趋势,加剧了各地区内部实体经济极化发展问题,不利于区域经济水平整体性提高;(3)金融集聚的"富裕俱乐部"和"贫困俱乐部"现象共存,沿海地区对内陆和沿边地区的虹吸效应明显,沿边地区内部的多极化问题突出,省域间金融集聚差异短期内较难消除.据此提出应坚定不移地执行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战略引导下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金融集聚的辐射效应,打破"近墨者黑"的困局及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5.
信贷紧缩背景下,民间资本规模不断扩大,对企业发展和效益的影响也逐渐增强。首先,本课题通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模型,建立了民间借贷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的联系,同时统计了沪深两市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运用核密度估计得到息税前利润率的概率分布。然后,通过比较资本成本和息税前利润率,构建损失比例这一指标,我们发现企业损失比例对民间借贷利率的函数呈阶梯状分布。进一步实证分析,我们发现2010年末到2011年民间借贷利率的变化正处在突变的节点,企业损失比例剧增并引发"跑路"潮。  相似文献   
56.
57.
58.
本文利用中国2003~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结合Dagum基尼系数及其按子群分解方法与非参数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资源产业依赖的地区差异及其动态演进过程。基尼系数测算及其分解结果表明,中国资源产业依赖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且其差异性呈波动下降态势,尽管超变密度的贡献率不断下降,但仍是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地区间净值差距对地区差异贡献率不断上升,地区内差距贡献率较平稳。Kernel密度估计表明,中国资源产业依赖的地区差异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9.
王守坤 《经济经纬》2012,(4):161-165
笔者使用核密度估计以及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测算后发现,中央转移支付体制构建前后,即1980年~1994年与1995年~2009年两个时段相比中国各省份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公共教育服务等提供水平的省份间差异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对1995年~200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回归也显示出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对各省份三类公共服务提供水平的影响方向为负。现行的中央转移支付体系更偏重于纵向调控功能而非横向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60.
基于我国内地2001—2013年30个省市(除西藏外)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专利授权量、技术市场成交额、新产品销售收入5个指标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各省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数,以及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省(市、自治区)、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三大经济支撑带的创新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三大经济支撑带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及分布动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三大经济支撑带创新能力呈不断上升趋势,“一带一路”沿线省(市、自治区)经济带的创新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京津冀地区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创新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②三大经济支撑带创新能力的总体差距不断扩大,2005年之后,地区差距成为造成总体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③Kernel密度估计显示,随时间推移,全国和三大经济支撑带的创新能力虽然得以提升,但地区差距仍呈现持续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