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1篇
工业经济   11篇
计划管理   45篇
经济学   25篇
综合类   31篇
旅游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37篇
农业经济   15篇
经济概况   74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社会发展中,文化始终是社会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一个民族的兴亡、发展,都无法脱离文化传承的关系。纵观中国历史,每个朝代在文化的发展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特点,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各种力量的推动,家族文化就是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魏晋南北朝时期,琅邪王氏家族的文化发展就对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2.
张惠  刘瑜 《商》2014,(44):119-120
花馍,也为“面花”,它是一种汉族民间的面塑品。最初的花馍只是作为农村传统的庆祝节日的一种方式存在,如今,花馍已经成为一种民俗,并且开始成为工艺品和艺术品,广受推崇和喜爱。闻喜花馍是山西省闻喜县的一种传统名点,因其花式各样而称其为花馍,本文通过简要探析闻喜花馍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和发展,试图扩大其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闻喜花馍,同时试图分析在花馍的不断发展变化中,随之而来的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以及思想的变化。  相似文献   
73.
刘万鸣 《走向世界》2010,(19):72-73
自魏晋始,山水景观只是作为人物画的附属在画中起烘托、陪衬的作用,并没有真正独立出来。自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可以说已经完成了一次巨大的变革,山水画开始脱离了人物画、花鸟画,独立成科。同时,由于魏晋南北朝玄学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山水观念的转换,使画家不再重视山水画的外在表象,而更加重视其中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因此,无论“南宗”、“北宗”风格都成为文人隐士抒发性情的选择。  相似文献   
74.
魏晋南北朝的诗人江总,在文学史上被认为是宫体诗的代表人物,对他的评价也只停留在"文学创作以艳情为主的御用文人"层面,其实江总的诗歌内容很广泛,而且有自己的特色,应该给江总及其诗歌一个客观而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75.
梨膏糖是上海老城隍庙的土特产,探究起源,可追溯到公元634年唐贞观八年。相传名相魏徵,侍母甚孝,因其母经常咳嗽气喘,故朝中常派太医给魏母诊治,开草药煎服。魏母总嫌味苦,用药时断时续,故终不见疗效。以致病情日益加重。视此情景,名相魏徵焦虑万分。一日,见家人从市上买来不少梨子,魏母素喜吃梨,略懂医道的魏徵思忖:“何不用梨汁药物加糖配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6.
五老峰游记     
梅鸿 《中国信用卡》2008,(22):73-73
久居闹市,身心俱疲,于是渴望在与山水的亲近中得到放松与调整。名川形胜虽好,但摩肩接踵的游人,过多人为的雕饰,在人与自然之间砌起了一道厚厚的墙,使我们无法走向自然自在状态的山水。偏居晋南一隅的五老峰,既有水自自在在地流着,又有山轻轻松松地站着,便是理想的去处了。  相似文献   
77.
作于诗人仕宦历程中的行旅诗如实地记录了诗人的宦途历程,也真切地反映了诗人生命的忧思远志。文章主要探讨了行旅诗中的乡关之思、仕途羁宦之情和人生如旅之叹这三种情感寄托。  相似文献   
78.
《农民科技培训》2008,(4):26-26
淮猪是原产淮北平原的古老地方品种。早在公元前春秋战国时期.淮北平原农业已相当发达,人们为食肉和农田施肥需要普遍养猪,逐渐培育形成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趋于一致的淮猪品种。公元3-6世纪魏晋南北朝时期和12世纪南宋时期,淮北平原经济遭受战争破坏,两次大规模移民南下,淮猪遂被引入宁、镇、扬丘陵山区,  相似文献   
79.
《乡镇论坛》2009,(20):36-39
作者:任俊娥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内容简介:作者是一位70岁的农村妇女.她在忙碌了一辈子之后,拿起范来.把自己的艰难经历、乡间风俗和农人的喜怒哀乐一笔一画地写了下来。十年之间,几十万字,写满几天摞各式各样的纸。读者通过这些太实话似的简朴文字,看到的是当代晋南农村的生活图景:历史掌故、生产生活、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80.
1931年.粤东北部的兴宁县青塘排村。入夜,村里突然响起狗的狂叫和人的喊声。山隅那边的土屋,一个青年人的身影跃出窗外,迅速消失在屋后黑黝黝的山林中。国民党反动武装扑了个空,而他们要抓的,是中共闽粤赣边区特委西北分委派到兴宁县委工作、原梅州工委书记伍晋南——我的父亲。他是一个1927年就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和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起义,1928年入党的共产党人。不久,父亲化装到了江西,由县委介绍到李井泉任师政委的赣南红军独立三师,成为红军队伍中的一员。他先后任独立三师政治部青年科长、组织科科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