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15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109篇
财政金融   5222篇
工业经济   1647篇
计划管理   9226篇
经济学   9999篇
综合类   3641篇
运输经济   379篇
旅游经济   148篇
贸易经济   7058篇
农业经济   7558篇
经济概况   9949篇
信息产业经济   93篇
邮电经济   90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633篇
  2022年   662篇
  2021年   926篇
  2020年   1067篇
  2019年   996篇
  2018年   468篇
  2017年   836篇
  2016年   1238篇
  2015年   1932篇
  2014年   4680篇
  2013年   3981篇
  2012年   3766篇
  2011年   4163篇
  2010年   4301篇
  2009年   3842篇
  2008年   4259篇
  2007年   3364篇
  2006年   2707篇
  2005年   2469篇
  2004年   1707篇
  2003年   1975篇
  2002年   1347篇
  2001年   1200篇
  2000年   970篇
  1999年   293篇
  1998年   211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研究目的:以土地资源配置方式遵从优势区开发原则到服从主体功能区分工协作规则演进规律,解释现行中国治理模式下国土空间管理逻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传统优势区开发理念为早期区域发展带来了集聚与规模经济效益,但其内部仍存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失衡等问题,降低了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传统优势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理念转型,是中国特定时期具有国家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关键在于明确地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核心定位,应以法律规范"央地"土地关系、差别化实施政策制度安排、引导公众参与规划决策、创新生态(经济)补偿机制。研究结论:不同分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关系协调是世界性问题,转型时期中国国土空间优化和规制治理重点在于厘清中央与地方事权关系,精准落地县域主体功能区建设,健全主体功能配套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2.
本文首先对循环经济视角下工程科学内涵进行分析,然后探讨生态化学工程技术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最后对我国生态化学工程技术发展进行展望,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84.
《企业经济》2019,(2):27-3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本文通过分析212家初创企业面板数据,阐述其初创期创新行为,探讨技术轨道驱动生态创新的关键要素。研究表明,初创企业形成了4个技术轨道类型,但只有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在生态创新中投入较大,更倾向于驱动生态创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初创企业生态创新的对策,包括关注技术轨道中的机会识别、加强资源整合、创新研发与技术能力等。  相似文献   
85.
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及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归纳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构建效益评价体系,并对乡村建设效益进行评价,以期为实现该市乡村建设奋斗目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调研天津市乡村发展现状,在归纳总结该市乡村建设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加权法,从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3个层面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效益评价体系,并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前和2016年的建设效益进行评价。[结果](1)天津市乡村建设模式可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休闲旅游、文化传承、高效农业和环境整治型,涌现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村落,发展较为迅速。(2)从启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止2016年,该市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评价分值相比项目实施前分别提高了6513%、4167%和3621%,综合效益评分提高了50%。[结论]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他村庄在建设过程中,可参考已建设成型的典范,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规划的发展模式。已建设成型的村庄发展空间还很大,仍需不断缩短城乡差距,推动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6.
2009年以来,低碳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的主题之一。邢台市作为冀南的重要的工业城市,钢铁行业是其重要的工业支柱。作为典型的"高碳"产业,邢台的钢铁企业积极实践了低碳转型的发展策略,并配合区域产业布局调整,为邢台市节能减排做出了重大贡献,其经验对于邢台其他工业企业以及河北省乃至全国同类企业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7.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基本范畴,包括含义、性质、提供主体、建设目标以及主要内容等等的廓清是开展和构建具体服务的必要前提。基于"服务型政府"这一观念,公共服务指政府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为,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政府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但同时应注重与产业联盟、科研院所与行业协会等主体形成服务提供的协同机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建设以发挥知识产权的商业化价值、保障企业高速发展与推进社会持续创新为目标,其主要内容包括知识产权信息、交易、金融、维权援助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88.
孔海东  张培  刘兵 《技术经济》2019,35(6):99-108
通过文献调查并结合案例的描述性分析,提出数字技术时代价值网络中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赋能内涵、关键维度以及基于赋能跨层次效应的价值共创行为分析框架。将"赋能氛围""主体赋能"分别作为价值网络中赋能的宏观维度和微观维度进行概念化。界定了两个维度的关键组成要素,分别包括信息共享、开放性结构、协同规则以及主体关系、资源整合和影响。构建了赋能的跨层次效应模型,分析了赋能的宏观-微观跨层次效应及其对价值网络生态和主体价值创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90.
课堂教学是保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科学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并打造优质课堂是各高校的重要目标。当前各本科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多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中另一个重要参与者——教师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教学质量难以进入良性循环。文章分析学生单主体模式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尝试将"师生双主体"模式引入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为更科学地评价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