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财政金融   159篇
工业经济   201篇
计划管理   434篇
经济学   233篇
综合类   77篇
运输经济   43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247篇
农业经济   129篇
经济概况   20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企业会计信息资源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资源,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管理内容广泛,特别是会计信息生 产管理和会计信息消费管理更是重中之重;本文针对制约企业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的不同因素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993.
六西格玛管理的无缺陷境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降低成本与提高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项全新的管理模式在美国摩托罗拉和通用电气两大巨头中实行并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后,逐渐引起了欧美各国企业的高度关注,这项管理模式便是六西格玛模式。美国9·11事件后,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放缓,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已不是“如何成功”,而是“如何持续成功”。六西格玛管理不但告诉人们怎样获得成功,而且可以帮助人们如何保持持续发展。六西格玛管理总结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吸纳了提高顾客满意度以及企业经营绩效方面新的管理理念,充分整合…  相似文献   
994.
企业的科技成果转换为技术标准能够推动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生产模式的改进。但需要说明的是,企业的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的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梳理和分析。一旦企业的相关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便能够帮助企业进行产业升级,这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成为带动该领域日常生产模式改进与发展的领跑者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在军民融合深度推进的背景下,通过充分分析军事物流标准体系和民用物流标准体系的内容和结构,按照体系结构的层级关系,对军民物流标准体系结构进行差异分析,提出构建以民用标准体系结构为基础,融合军用物资专业属性的一种军民融合的物流标准体系结构,为军民物流标准的融合发展搭建了“四梁八柱”。  相似文献   
996.
夏兴园教授是我的导师,他的一些经济学思想我在课堂上已经聆听过了.目前,<夏兴园选集>(以下简称<选集>)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使得我有机会重温夏教授的经济思想,并获得了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997.
“九五”以来,贵州能源工业及能源技术发展较快,全省一系列能源改造项目尤其是“西电东送”项目的上马,大大提升了能源工业及能源技术水平。但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与发达地区及国外能源技术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十五”期间和2010年,贵州应注重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能源工业,逐步形成贵州高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  相似文献   
998.
角力公交     
4月8日,顾雏军再次成为焦点,格林柯尔一举收购襄阳轴承,汽车产业链继续延伸。也许是顾雏军再度出手的消息太耀眼了,我们不知不觉就忽略了关于顾雏军的另一条消息:4月6日,格林柯尔对扬州亚星公布的要约收购期满,这标志着格林柯尔正式完成了于2003年底开始的对扬州亚星的收购。 “要倾力把扬州亚星打造成为客车业旗舰,成为中国客车行业的旗舰”,2003年底,  相似文献   
999.
标题似乎有点露骨,自称“圣经”也有大逆不道之嫌。不过,资本的天性就是追求剩余价值,“创业”的过程同时就在“创富”。而且,读者需要“圣经”—我们理解那是信仰所给予内心的一种激励。还是让我们直奔主题好了。2004年5月15日晨9点,《当代经理人》杂志社在最高学府清华大学,颁出了“2004年中国十大创业新锐”大奖。这十位获奖者,全部出身于“草根”、平民阶层。他们不拥有特权,也没有特殊的垄断性资源可以依靠和凭借。他们惟有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奋斗来改善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并成就一番事业。他们努力地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别人的命运。他们的成长代表了中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的成长;他们抒写的奋斗史,就是90时代以来的民营企业家奋斗历程的缩影;国企再造和创业国企,也可以从陈永强、杨其元的励精图治上看到希望。或者是为了生存,或者是为了事业,也可能是为了心中那一份不再寄人篱下的轻松,多数人心中都曾涌现过这样或那样的创业冲动。不过,我们中的大多数选择了保持现状,只有极少数人付出了行动。最后,极少数中的极少数赢得了鲜花、掌声和财富。为什么他们最后能够创业成功?在他们成功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和抉择?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吸收哪些“营养”?  相似文献   
1000.
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从工场手工业居统治地位时开始,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企业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支撑世界上迅速增长的人口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主要因素。在今后的历史中,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必将更加显示出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