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4篇
工业经济   97篇
计划管理   259篇
经济学   178篇
综合类   35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9篇
农业经济   608篇
经济概况   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源污染视角下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面源污染视角下考察耕地利用效率,可以为推动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方法]文章基于2000—2014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耕地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将耕地面源污染因素纳入到传统的效率分析框架,从省际比较的维度对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结果]考虑面源污染因素对耕地利用效率测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值呈现阶段性特征,耕地利用效率排名比较稳定,近年来排名有上升趋势;江西省耕地利用绩效一般,且与最佳实践者存在较大的差距。[结论]忽视面源污染因素的耕地利用效率评估是失真和不符合实际的,宜将面源污染因素纳入到耕地利用效率的测度框架,以此来更科学地量化评估耕地利用绩效;设计和完善相关政策,以有效控制耕地面源污染;加强与先进省(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其农业可持续耕作技术与管理经验,进一步推动江西省耕地产出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对耕地占补平衡的发展阶段与政策绩效、存在问题与逻辑根源进行分析,对改进方式进行探讨,进而提出管理创新建议,为新时代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城乡融合、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系统推理。研究结果:(1)耕地占补平衡存在实质性不平衡、时空性不平衡、政策性弱化等微观、中观及宏观层面问题;(2)在数量方面,通过盘活宅基地增量、存量和完善易地调剂方式,统筹城乡和区域平衡来实现数量占补平衡。(3)在质量方面,通过优化建设用地约束指标、完善耕地质量评价、规范耕作层保护与再利用等促进耕地质量占补平衡。(4)在生态方面,通过完善指标调剂的价格内涵、扩大耕地补偿标准范围、转变耕地补充途径等实现耕地生态占补平衡。研究结论:建议做好顶层设计,抓好规划引领,构建耕地占补平衡与城乡要素流动的平衡机制,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后续生态管护长效机制,提升软硬实力等。  相似文献   
3.
城市自生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与潜力,但因其外貌不被公众所接受而难以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应用。将群落生态学和设计学相结合,探索一种介入栽培植物对城市自生群落进行改良,最终形成具有一定美学价值的植物群落的途径。实验以植物群落设计美学原理和种间竞争原理为依据,向已经演替1年的城市自生群落中引入63种栽培植物,按照分层的方式对群落进行改良。3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有61.9%的栽培植物可以在城市自生群落中定居并建立优势,能对76.7%的自生植物起到抑制作用,使55.8%的自生植物消失。相比城市自生群落,改良后的群落美观度提高29.4%,公众接受度提高24%,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提高至2.29倍。相比一般的人工植物群落,改良后的群落可以节约58.2%的建植成本,降低83.9%的浇水成本和67.8%的除草成本。实验证明改良设计是一种可行的群落设计途径,能有效提高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美学价值,同时让自然参与群落设计过程,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倪绍祥先生土地评价思想概括和我国土壤普查、土地类型述评为依据,探讨我国耕地评价工作完善路径和方向。方法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和对比分析方法。结果 (1)倪先生经过多年研究实践,形成以土壤调查为前提的,土地类型单元为基础,开展土地评价的系统思想。(2)我国土壤调查、土地类型工作中断,致使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工作缺乏扎实的数据基础,使得现有的耕地评价成果难以满足新时代耕地资源“三位一体”保护要求,也妨害国家对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3)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和自然资源管理机构职责整合等宏观背景,客观上要求将土地评价与土壤类型、土地类型相联系,夯实耕地评价的科学基础,创新耕地质量评价体系。(4)科学组织第三次土壤普查,服务于耕地评价实践,将土壤资源融入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成为必然趋向。结论 倪绍祥先生有关土地评价思想,对于完善我国土地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创新性开展第三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耕地质量调查专题,适应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新形势具有重要借鉴价值。亟需科学组织新的土壤普查和土地类型调查研究,更新完善原有的土壤资源图和报告,深化中小尺度的土地类型调查研究,不仅深化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客观认识,也为新的耕地质量评价提供客观、科学、高精度的数据基础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5.
沈阳城市周边耕地多功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探索城市化影响下城市周边耕地多功能的现状,分析其空间差异,为耕地保护及城市周边耕地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从耕地的生产、生态、社会和景观4个功能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加权求和法计算单一功能和多功能值,并用ArcGIS进行空间分析,对沈阳城市周边50个乡镇(街道)的耕地多功能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沈阳城市周边耕地的多功能性空间差异较为明显。生产功能远郊平原区最强,远郊山区和近郊区较弱;生态功能总体偏弱,个别乡镇较好;距离城市越远,社会功能越强;景观功能近郊区较强,远郊区较弱。(2)耕地的生态、社会和景观功能主要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生产功能受地形和距市中心距离的双重影响,而多功能则受地形、距市中心距离及各乡镇(街道)耕地主导功能等的综合影响。(3)沈阳城市周边的大多数耕地以农业生产为主导,景观文化功能整体相对较弱。近郊区耕地生态功能所占比重较大,但社会功能比重较小,远郊区则与之相反。[结论]沈阳城市周边耕地多功能性空间差异较为明显且不均衡,应科学规划城市周边耕地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协调耕地各功能的关系,促进耕地多功能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科学合理的适宜性评价是确保耕地整理能够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对于我国的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该研究首先选取可以反映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的指标因子,然后参考胡学东提出的约束条件评价模型,引入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双重约束,对研究区域在双重约束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进行评价,并通过K-Means聚类法将研究区域的耕地整理适宜性分区进行合理划分。[结果]生态安全约束和社会经济约束对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水平具有重大影响,高生态安全约束与高社会经济约束会降低耕地整理的适宜性,低生态安全约束与低社会经济约束会提高耕地整理的适宜性。[结论]引入生态安全约束和社会经济约束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山地区域在社会经济与生态安全双重约束状态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情况,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约束条件评价模型可以更加合理准确地对处于约束条件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进行评价,是对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方法的丰富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Absentee landowners, or those who do not live on their forestland, own approximately 117 million acres of private forestland in the U.S. Thus, their land management decisions and activities influence the flow of forest-based goods and services. We explore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absentee family forest owners are less active land managers than resident landowners and whether membership in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s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vels of land management activity by absentee owners. To examine these questions, we administered a mail survey to randomly-selected family forest landowners in Indiana. While we found some support for the contention that absentee owners are less active forestland managers than resident owners, we also found they are not necessarily inactive landowners. We found absentee owners were less likely to have: inspected their forestland for invasive plants, pulled or cut invasive plants, used herbicides to kill invasive plants, reduced fire hazard, or grazed livestock than resident owners. Absentee owner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enrolled in the Indiana Classified Forest and Wildlands Program, a preferential forest property tax program. Absentee owners who are members of a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 were more likely than absentee non-member owners to have undertaken a variety of land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cluding: undertaking wildlife habitat improvement projects, inspecting their forestland for invasive plants, pulling or cutting invasive plants, enrolling in the Indiana Classified Forest and Wildlands program, and obtaining a management plan.  相似文献   
8.
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研究:基于背景、效果与未来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对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前后关系、相同政策在不同区域内的执行效果差异,能够为更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提供参考。[方法]主要运用了资料分析和定性描述的方法,首先按照耕地保护政策内涵划分为5个阶段,其次从时间、空间两个尺度,判断了耕地保护政策的数量、质量保护效果差异,最后提出了未来政策出台的方向和趋势。[结果]时间尺度上:1986年、1997年、2004年出台的政策对耕地数量保护的成效明显; 2014—2016年耕地质量保护效果略优于2009—2014年; 目前数量保护成效较好,但质量保护远未达到要求。空间尺度上:耕地数量保护效果西部地区最好,东北地区次之,中部地区优于东部地区; 耕地质量保护效果中部地区最佳,东北地区次之,东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结论]未来政策可向规范补充耕地全国统筹、完善耕地质量保护法律体系、调动农户保护耕地积极性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upplementary feeding rates for grazing cattle on high-altitude pastures dynamics was evaluated.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during three years in a subalpine pasture area of the Eastern Alps. The investigated pasture area was 40?ha, located between 1820 and 2230?m?a.s.l. Two paddocks were chosen in the experiment and two herds of 12 cattle each were kept in the two enclosures for 5 weeks. For the first herd (HS), the supplementary feeding rate was 4.8?kg?OM?head?1 per day, while for the second herd (LS), the rate was 1.6?kg?OM?head?1 per day. The amount of herbage consumed by each cattle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n-alkane technique. To monitor the pasture vegetation dynamics, eight metal exclusion cages were placed in each paddock to determine herbage growth, utilization rates, vegetation composition and animal grazing selectivity. Grazing behaviour of dairy cattle, in terms of herbage intake and species selection was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t feeding rates. Cattle grazing Paddock HS consumed 1.9?kg?OM?day?1 of herbage less than Paddock LS. In the LS paddock, cattle grazed higher phytomass rates. When the animals were fed by higher concentrate rates, a more selective grazing seemed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pasture necromass component. The lower grazing selectivity favoured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es as Nardus stricta and Deschampsia caespitosa, which are well known for their low palatability. Distinct vegetation dynamic patterns were observed, with a reduction of hair grass and an increase of legumes in the Paddock LS.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6年9月16日1614号台风对厦门绿地的严 重影响,通过为期2个月对台风现场实地调研以及相关部门抢 险的数据统计,第一时间了解此次台风中厦门重要园林树种的 受害状况,分析树木在台风中的受损原因。台风灾害发生后给 厦门市的园林树木以及景观带来巨大的损害,因此对于厦门地 区园林树木受损原因的研究非常有必要。研究了受损原因后, 才可以在灾前以及灾后对重要的园林树木种进行栽培养护管 理,增加厦门绿化的抗灾能力以及灾后的及时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