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39篇
综合类   11篇
贸易经济   8篇
农业经济   23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中国农地股份合作制制度绩效的内生交易费用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内生交易费用理论对中国农地股份合作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认为其现行产权安排、治理机制与分配制度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较高的内生交易费用 ,并由此降低了该制度的绩效。因此 ,适时地进行产权结构的明晰、治理合约的遴选和分配制度的创新是降低内生交易费用 ,提升我国农地股份合作制制度绩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汲取政府主导城镇化模式的教训,走出一条市场驱动的乡村城镇化新模式,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成都市福洪镇以市场化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土地综合整治,将村庄整理与乡镇改造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既化地又化人"、村镇融合发展的新路。与政府主导模式相比,市场驱动模式在产业发展、人口集聚、土地取得、资金筹集方面更具持续性和内在合理性。乡村城镇化转型面临着一系列制度瓶颈与问题,迫切需要加快相关制度的创新与供给,包括构建市场化土地整治与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制度体系、破除人口跨乡镇聚居的制度藩篱、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等。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一个急需破解的重大悖论:如何在发展小农户的基础上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论文提出中国特色农业竞争力具有三重内涵:以生产竞争力为基本要求,以安全竞争力为战略底线,以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小农户发展对于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于小农户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竞争力、安全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并推动提升机制之间联动。因此,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必须促进小农户发展,并且小农户发展有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可能性,但当前小农户发展受到内外条件的约束。据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完善政府支持、发挥小农户主体作用、发展和推广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以及将小农户融入产业链。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涵义与特征论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专业术语,人力资本与劳动力、物质资本既有相同的方面,更不其特殊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人力资本的涵义进行了界定,然后分别对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投资特征、组织特征和价值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所有者不可能成为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非人资本的重要性并没有因为知识经济的兴起而降低,“劳动雇佣资本”型企业并非更具有生命力,因此,“劳动雇佣资本”的命题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1978年至今,中国西部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了根本性的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显著提升。西部农村经济的巨大成就证明了,农村改革必须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以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为基础,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并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力量。在新阶段,还需在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的完善、农村金融的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改革措施,推进中国西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成都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现,但整体仍处于全球IC产业链的下游。本文从合理选择发展模式,优化投资环境等政策措施出发,提出打造成都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从乡村异质性出发,探讨与不同类型乡村相适应的宅基地发展权配置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与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新的启发。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基于“区位—资源—组织”三维组合将我国乡村划分为近郊优势团结型、近郊优势分散型、近郊平庸团结型、近郊平庸分散型、远郊优势团结型、远郊优势分散型、远郊平庸团结型、远郊平庸分散型8种类型,不同类型乡村分别匹配拓展型、转移型、保留型或者多类型组合的宅基地发展权配置方式。研究结论:我国乡村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村集体组织能力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异质性决定了宅基地发展权配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宅基地发展权配置没有普适性的“最优”模式,更好发挥宅基地发展权配置对乡村振兴的引擎作用,需要基于乡村异质性采取分类配置策略而非“一刀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