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29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40篇
经济学   19篇
综合类   8篇
运输经济   10篇
贸易经济   21篇
农业经济   18篇
经济概况   23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制度环境入手完善企业集团建设李常青宋长琨王琴组建、完善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集团、发挥集团优势是深化改革的产物,也是中国企业发扬自身特长,加强国际竞争力的一种必然途径和有效举措。但是,企业集团在运行过程中,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笔者对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从杭州到浙江金华市的03省道金华段,全长86.17公里,自1995年拓宽改造为四车道后,路面宽度为4×3.75米,公路两边没有预留非机动车道,只有0.7至1.5米的路肩。路肩上有行道树、标志杆、里程碑和示警桩。有些路段坑洼不平,机动车难于通行,在非机动车的路权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骑车人只能在靠右侧的机动车道上骑行;而机动车驾驶员则认为这是机动车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先瑞  黄建武 《经济地理》2003,23(4):516-519,523
把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基础上,已成为世人的共识。文章概述了长江流域的资源环境状况,揭示了长江流域面临的严重资源环境问题: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水土流失严重;湿地萎缩加剧;自然灾害频繁;水污染加重。提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对策,包括: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减缓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植树造林,构筑“绿色屏障”;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发展资源产业,增强产业的基础地位;建立综合协调的资源环境管理体系;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树立生态道德观。  相似文献   
4.
5.
6.
姚琨 《商》2014,(18):178-178
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如何以英语为媒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达到中西方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探讨了英语学习的作用,关于如何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提出了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企业正向着文化管理阶段迈进的时代。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富有独特魅力的社会群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作为新的管理理论受到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企业有无自己特有的先进文化,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并保持朝气和生命力。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是成功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基础和保证;不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总是和短寿企业联系在一起。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楚国的发展壮大与当时的气候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物候学的角度,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中对动物与水稻种植的记载与遗存的分析,说明当时的楚国气候与亚热带气候类同,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与农业的发展。由此得出,楚国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是楚国称霸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科技成果产业化要用市场手段推动,依赖于科技金融体制创新,而非依靠政府强制手段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一直是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市进行院地合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尤其在过去的10年中,双方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不断摸索尝试,促成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大家共同探索出了若干科技成果在京产业化的可选路径,也勾勒出了科技成果产业化  相似文献   
10.
邓先平 《魅力中国》2011,(7):334-335
《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对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在日常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建立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