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2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2.
识别建设用地碳排放源,从碳排放视角测算我国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和效率,为我国建设用地利用低碳优化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发现:(1)人均碳排放量、地均碳排放量增长态势明显,而万元GDP碳排放量下降趋势明显。(2)万元GDP碳排放量呈现出明显的"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征,人均碳排放量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而地均碳排放量较大的多集中在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3)碳排放综合呈现出由东部向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规律,空间分异明显,综合效率达到DEA有效的仅有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4)我国建设用地利用过程中,要素过度投入的情况较为严重,尤其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冗余度较高,冗余率达到30%以上。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征地日益频繁,其中引发的社会矛盾冲突严重。从中央与地方政府相互博弈视角出发,探究在征地过程中寻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所做出的决策与行动偏好。从制度主体之间的复杂而微妙的互动关系把握征地制度改革方向,为征地制度的改革及创新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核桃进出口贸易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3—2013年中国核桃进出口贸易数据,从核桃进出口总量、进出口总额、进出口价格以及进出口贸易方向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核桃进出口市场变化特征和趋势。并从核桃种植成本较高、核桃品质较差、核桃深加工产品缺乏、核桃出口市场缩小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核桃进出口贸易的问题。提出实现核桃规模化、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实行科学规范的生产管理,提升核桃品质;引进先进技术,开发核桃深加工产品,建立完善的核桃产业链等解决措施,有利于中国核桃进出口贸易市场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口规模、经济增长、资源禀赋与虚拟土地进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虚拟土地进口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我国合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1992~2014年的经验数据为依据,建立VAR模型,对我国人口规模、经济增长、资源禀赋与虚拟土地进口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人口规模增长、经济发展以及人均耕地锐减是我国虚拟土地进口持续增长的驱动因素,三者对虚拟土地进口增长的驱动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且人口和人均耕地面积对虚拟土地进口的贡献呈不断增强趋势,但人均GDP对虚拟土地进口的贡献呈不断下降趋势。[结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虽然我国人口和人均GDP将继续保持双增长,但对促进虚拟土地进口增长的贡献较小,而人均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对虚拟土地进口增长的贡献作用大,且贡献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耕地资源紧缺将成为我国虚拟土地进口不断攀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当前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下,保障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优化耕地资源空间配置、合理进口非粮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大力支持农业"走出去"等虚拟土地战略措施需要积极落实执行。  相似文献   
6.
新疆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峰值预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预测和影响因素能真正为新疆低碳农业发展和减排路径选择作出科学的评判和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基于种植业活动、牲畜养殖、农田土壤、秸秆焚烧4个方面23类碳源,测算了新疆1995~2014年农业碳排放量,并从时间、结构和空间维度分析其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STIRPAT模型,并运用情景分析法对未来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进行相关预测;同时,利用LMDI方法对新疆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新疆农业碳排量呈现"波动上升—持续上升"两阶段变化特征,碳排放量由1995年的1 942.7万t增加到2014年3 921.3万t,增幅1 978.6万t,年均增长3.77%;各地(州,市)区域差异明显,喀什地区属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双高"型地区,阿勒泰等4地区属低碳排放量、高碳排放强度地区,乌鲁木齐等5地区属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双低"型地区,昌吉回族州等4地区属高碳排放量、低碳排放强度地区;若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保持原有增长率不变情况下,新疆农业碳排放不会在2050年内达到峰值,在基准情景和低碳情景下,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分别为2040年和2029年,碳排量分别为7 457.68万t和4 755.23万t;与1995年相比,效率因素、结构因素分别累计实现0.33亿t(97.47%)、0.008 6亿t(2.53%)的农业碳减排,经济因素是农业碳排放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累计实现了0.41亿t的碳增加,人口因素为农业碳排放另一重要因素,累计实现了0.13亿t的碳增加。[结论]秸秆焚烧是导致新疆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结构空间差异明显;不同情景下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差异较大;经济因素是导致新疆农业碳排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据此,根据新疆实际合理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绿色农业现代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转变增长方式,走两型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积极引导公民参与环境治理,对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沱江流域(内江段)调查数据,分析公众运用互联网参与流域治理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公众对环境重要程度的认知不高,多数群众认为环境质量逐渐向好;公众运用互联网参与流域治理的意愿较高,但通过互联网获取环境文化知识、参与环境议题讨论和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的公众人数较少。因此,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介资源,对环境质量、环境知识、环境事件、环保理念进行普及和宣传,为公众环保行为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城市社会林业"的概念,然后基于逻辑框架构建了包含3个维度共25个指标的城市社会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构建可拓模型,选择雅玛里克山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1)雅玛里克山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弱可持续发展状态,且投入、产出、效果维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显著。(2)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树种结构和龄级结构不合理、固碳能力低、缺乏林业产值和非林业产值是其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管理人员受教育程度高、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合理、固定劳动力充足、人均管理面积少、水源充足、森林健康程度和覆盖率高、就业人数多是其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3)可拓学方法适用于城市社会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相似文献   
9.
唐洪松  康静 《南方农村》2020,36(3):42-45,55
构建培训供需契合度评价模型,选取5个一级培训供需指标和35个二级培训供需指标作为评价元素,对四川内江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供需契合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级培训供需指标均处于中度契合状态;二级培训供需指标的契合度差异明显,多数处于中度契合和低度契合状态;种养大户、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训供需契合度高于家庭农场主。可见,目前内江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供需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总体表现为供不应求,即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不能较好满足农民的需求,契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培训过程中,政府应结合农民的需求偏好适当调整培训内容和计划,以提高培训效率。  相似文献   
10.
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随着"定居兴牧"工程的实施,牧草地流转也逐渐普遍,因此对牧草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牧草地合理利用、牧民增收以及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新疆福海县156户牧民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stic模型对牧民牧草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结果表明:(1)牧民年龄、流转意愿和牧民对当前牲畜价格满意度对牧草地转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子女数、养殖牲畜头数、家庭劳动力人数和现有牧草地面积对牧草地转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牧民年龄、现有牧草地面积和牧民对当前牲畜价格满意度对牧草地转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子女数和牧民对社会保障满意度对牧草地转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虽然影响牧草地流转行为的微观因素较多,要使得牧草地得到合理利用开发,还需要加强宏观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