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英利  李田 《经济论坛》2002,(14):14-14,7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讨论的社会良性环境意识是人类社会对环境应该有的正确认识。一、环境意识、社会良性环境意识的概念。环境意识是人们对环境现象和环境行为能动的反映和认识。当代社会,物质生产飞速发展带来的人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人类社会不仅要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而且要建立社会良性的环境意识。社会良性环境意识是由人类群体构成的不同规模的社会单位在与环境的关系中建立起的具有合理层次结构的主动、科学、整体的认识和反映,是一种利于人类与环境协调共生与发展的社会整体观念。社…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地理功用分类课程体系内涵基础上,阐述了高校地理本科功用分类课程体系构建应遵循功用性、系统性、兼容性、层次递进和可操作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3.
针对不同研究尺度区域确定不同研究指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分析了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江苏农业用地在省、县、村(农户)三个地域单元中的地位变化情况,得到农业地位逐渐下降、农户对农村土地以惯性依存为主的现状.论述了农业生产各项指标在省、县和农户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是快速城市化地区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耕地不断被占用、农村“空心化”不断发展的真正动因,探讨了户籍制度改革、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前,经济社会主体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网络,人们不仅要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经济信息,依靠信息网络进行预测和决策,而且许多交易行为直接在信息网络上进行.  相似文献   
5.
在遥感技术(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通过对南通市区2003年、2005年、2007年三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非监督分类获得了南通市三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数据,之后通过对三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得到了南通市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计算了各种地类的变化率,并对未来南通市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做出了预测,结果表明:1.南通市土地变化总体呈现出建设用地持续快速增长,耕地显著减少的趋势;2.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诱因则是南通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迅速,建筑用地正在不断的取代耕地和其他用地;3.如果以当前的变化模式稳定延续下去,在2012年后很短时间内南通市区建设用地面积将占全区总面积的50%以上,同时耕地面积会进一步大幅下降,土地非农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中引入地理信息系(GIS)技术,通过对农村自然资源、产业布局、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村级事务管理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为农村种养业和乡镇企业布局优化调整、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发展、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和村级事务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7.
厚煤层错层位巷道布置采煤法自发明以来在西山、开滦、义马、峰峰、新汶等矿区得到了实验或推广应用。其最大优势就是不留煤柱,实现无煤柱开采;创新回采工艺,解决了端头与巷道顶煤问题;巷道布置于低应力区,解决巷道掘进维护问题等。本文就错层位采煤法中有关三机配套选型和工作面设备安设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以期使更多煤矿对错层位巷道布置采煤法实践方面的认识更加具体,促进此采煤方法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分析、研究清代齐齐哈尔农业发展特征和促使其特征形成的因素,对研究齐齐哈尔农业发展历史,探讨人地关系及半农半牧地区农业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耕作农业起步晚与气候条件、水草资源 出土的昂昂溪文化诸遗址表明,齐齐哈尔地区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了农业生产活动。但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其规模始终限于零星的一家一户,极其微少的产品只用于调剂生活。到辟城初期的1691年,以耕作业为主体的农业生产仍未出现,粗放的渔牧猎业是主要生产形式。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以后,随中心城市地位的最后确立,才相继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垦荒地,发展耕作农业,其时间远远晚于关内各省,就是与辽宁、吉林相比也相差甚多。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农民意愿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农民集中居住建设从试点向全面推开的背景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阐述了农村居民对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意愿,探讨了政府对集中居住建设的实施措施和建议.实施过程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农村居民的理解与支持,保护好他们的建设情感;做好镇村规划,既科学合理、反映时代气息,又注重实用、体现风俗特色;加强制度创新,既要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又要落实配套资金和规范土地流转;拓宽就业渠道,创新管理模式,建立高效、民主的服务管理机制.把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管理民主、人居和谐、科学文明的社区化新型乡村,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背景,在明确乡村旅游空间组织由资源空间结构子系统和市场空间分布子系统两大要素构成基础上,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乡村旅游空间要素的演进阶段、乡村旅游空间组织规划内容,最后从项目的打造、规划动线视线、协调功能分区、优化空间布局和区域联动等几方面提出了乡村旅游空间组织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