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建设中的战略目标,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保障就业权的实现实质上就是保障就业权的机会平等,涉及到"权利分配的正义"。由于我国当前就业问题突出,相关立法滞后,以及其他国家成功的就业立法经验使《就业促进法》的出台在2007年成为现实。在资本主义发展后期,以自由权为核心,缺乏社会权支撑的市民国家宪法面对显现出的资本主义固有弊病显得力不从心。为确保自由权体系能够存在下去,生存权就成为自由权的补充,承载着保障立宪主义下的市民宪法秩序的职责。就业权作为生存权的一个子权利也经历了与生存权同样的发展过程,国家有保障就业的社会责任,政府职能相应转变,承担起促进就业实现的公共职责。促进就业的立法原则与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原则相对应,即以自由就业为基础,以公平就业原则为核心,区别情形特殊就业保障原则为补充《。就业促进法》通过向全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彰显出其巨大的历史进步性《。就业促进法》于2008年1月1日实施,如何使其落到实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全面落实《就业促进法》将有助于实现我国政府充分就业的目标,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被许多经济法学者认为是经济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这种以经济学领域的效率价值替代法学领域的公平价值的认知是危险的。经济法作为对民法的补充和矫正的法部门,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以社会公平为指针的。经济法的产生发展轨迹和具体法律制度运作效果评价都必须经受公平原则的检验。因此,公平是经济法的终极价值目标,"效率优先"的命题在经济法中不能成立,只有在实现公平的前提下,才有真正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和现实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念的革命,是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新的发展模式,它是社会发展面临现实的诸多挑战,在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体现了代际公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价值观,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它离不开相应的法律保障,国家和人类社会应创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环境、人文基础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宪法第10条明确规定,农村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但由于该条款并未明确规定农村土地的具体所有人,因此留下了一个法律上亟需解决的问题。1986年的《民法通则》和《土地改革法》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规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在法律上有三类:(1)村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农业生产合作  相似文献   
5.
6.
经济法是最年轻的一个“法种”,它的产生和形成是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法律、法学自身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内涵上看,经济法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手段实现经济政策目标的基本法律规范。因此,经济法应当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授权政府干预经济的规范,二是对政府经济行为进行规制的规范。换句语说,经济法是授权政府干预经济和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它是一个内容综合性、领域立体性和手段多元性的法律部门。经济法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是在建构经济法体系、制定经济法规范时都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没有宗旨和基本原则的指导是不可能构建科学、完备、可行的经济法律规范体系。作为20世纪一种革命性思潮的代表而在法学领域应运而生的一个新兴法律部门,学们对经济沙土宗旨的认识有多种多样,尚未有统一的认识,笔拟就此问题,略述浅见,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7.
落实《就业促进法》的思考——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生命在于具体实施上的运用。法律立法的目的在于实行,法律制定后得不到良好的执行,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就是一幅虚幻的图画。美国大法官霍姆斯的名言"法律不是逻辑而是经验"充分说明了法律落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于2008年1月1日实施。该法有大量的制度创新,以弥补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中关于劳动合同制度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这些制度创新的表现有哪些,其理论基础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有利于《劳动合同法》的全面贯彻和实施,也有利于所创新的制度能发挥立法者所期待的社会效果。因此,笔者就这些问题谈谈看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