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员工入职后心理契约破裂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个案分析,并从心理契约破裂过程、影响因素和影响效果展开分析,并提出了新员工保留和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和不断加速的技术创新,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和挑战.高科技企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离不开高效率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然而,高科技企业人才工作满意感低、流动率高却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朱嘉蔚  朱晓妹 《特区经济》2009,(12):200-202
农民创业是推动江西省全民创业,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影响农民创业外部环境因素为视角,分析江西省农民创业过程中政治、政策、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等具体因素,并得出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进一步构建与江西经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农民战略创业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组织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通过组织学习获得关于海外市场的知识,而跨文化效应通常被认为是影响组织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在华外资企业的研究发现,这些企业的确具备较高的组织学习效率,然而他们的学习效率却并没有受到跨文化差异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网络构建的人力资源实践与知识转移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策略对跨边界的知识转移与整合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不少了,而且目前研究的焦点主要是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如何提高知识接受方的吸收能力,并进而影响知识转移与整合效果的。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社会网络在知识转移与整合过程中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从基于社会网络关系构建的角度来揭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国际创业过程中的知识转移与整合的作用和影响机制。试图从这个角度来进行尝试,以提供另外一个理解人力资源管理HRM实践对知识转移和知识整合效果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迅速融入各产业以及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新挑战,冲击了传统的劳动关系,引发劳动关系变革。但目前学界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对劳动关系的影响研究缺乏系统化的理论分析和治理思路。本文依据机器行为学与劳动关系系统理论,将人机动态演变关系与传统劳动关系系统理论融合,通过理论逻辑推演,对人工智能赋能及人工智能合作阶段下的劳动关系系统进行重构,并提出以"保护算法控制下的弱势劳动者"为基本逻辑、以"可信赖的AI与体面的劳动"为目标的治理框架,分别从政府促进劳资双方力量动态平衡、实施全面的"劳动安全性"措施、进行"全谱系"的劳动保障政策设计,行业根据行业"异质性"制定劳动标准,企业实行基于"人性"的底层逻辑进行管理变革三个层面提出治理框架和策略,旨在超越传统劳动关系治理的"路径依赖",为有效应对人工智能引发的劳动关系变革提供新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无论是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还是机制灵活的中小型企业,都会面临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心理契约理论认为组织和员工之间达成的心理契约会对员工的工作满意感、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离职倾向等产生显著影响,是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的深层激励因素,也是组织变革时代维持组织和员工之间平衡关系的重要力量。本文试图通过高科技企业人才与普通员工的心理契约差异来研究高科技企业人才的心理契约特征,以期为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226名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了辱虐管理对员工反生产工作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辱虐管理会正向影响指向组织的反生产工作行为和指向人际的反生产工作行为,而且,情绪耗竭在辱虐管理与指向组织的反生产工作行为和指向人际的反生产工作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员工感知到的主管辱虐管理程度越强,员工情绪耗竭水平也越高,从而越容易出现反生产工作行为。文章最后探讨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外重要文献,对组织可见度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评析。总体来看,目前研究主要从静态被动观、静态主动观及动态过程观界定组织可见度。测量方法主要集中于单因素单指标和多指标,并呈现出多维度研究趋势。组织可见度受组织规模、媒体报道等因素的影响,也会以议程设置、合法性等理论基础作用于企业声誉、社会绩效等。未来应通过跨层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组织可见度概念、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探索,并适时进行本土化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