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1.
正六、价值观与数据解读李若建:制造迷雾——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口统计数据的产生与不同价值观的解读198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人口统计数据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无论你如何根据封闭人口和开放人口推算,你也推不出与公布数相吻合的数据。于是,这个矛盾导致两个极端观点的产生:一个是把官方数据的缺陷最大化,从而将人口损失最大化;一个是最小化,认为没有损失那么多人口。大家都围绕官方数据打转转。那么,到底1983年数据的可信程度怎么样?  相似文献   
2.
孙沛东 《开放时代》2010,(6):84-101
本文通过访谈案例归纳出了“文革”时期广东出现的“奇装异服”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了国家对个体着装实践的规训机制,并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维度探讨了它得以实施的深层次原因。研究的基本结论是:服装秩序和着装政治是统治者赖以规范社会,建立社会共识及其政治合法性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孙沛东 《开放时代》2012,(4):92-113
西方学界主要从社会、市场和文化三个维度,阐释市场化条件下时尚的产生和传播机制,本研究引入国家新变量,从民众的日常着装入手,着重探讨“文革”期间广东民众着装时尚的类型,总体性社会中国家及其政治意识形态等因素对个体着装时尚的影响,以及非市场化条件下时尚的产生与传播机制。研究发现:国家在时尚建构中的作用显著,它型塑了合法性时尚,并自上而下地建立起一整套政治化的日常着装秩序。它遵从权力和资源的垄断逻辑,力图借助特殊的着装制度将普通民众的思想彻底革命化,其产生和传播的背景是列宁式政党、军队和国家政权。总体主义的社会控制系统、密不透风的国家意识形态和计划经济三者共同造就了“文革”着装时尚。  相似文献   
4.
孙沛东 《开放时代》2012,(7):2+161-F0002,F0003
1989年是一个分水岭.倪先生1981年进入上海照相机总厂(以下简称"上照"),历任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事会副主席(改制后)等职,2009年退休.倪先生见证了"海鸥"的辉煌和衰落.他说1988年公司利润3800万元,达到顶峰.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市场需求扩大,相机产销达到顶峰.但上照面临的风险也在加剧:体制弊端、技术薄弱、产品单一和人才流失,再加上国门敞开,竞争激烈,在进口和走私相机的夹击下,下坡路无以避免.1990年美国和东南亚订单为零."海鸥"的国内市场份额开始锐减,占有率降至10%,1992年累计亏损1700万元.1989年前国内有43家品牌,到1996年,国产品牌只剩下"海鸥"和"凤凰".  相似文献   
5.
孙沛东 《价值工程》2019,38(4):53-55
本文以深沪A股196家电子元器件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2014-2016年的数据分析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国际化程度较低,且与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