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8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35篇
经济学   33篇
综合类   11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49篇
农业经济   17篇
经济概况   19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江波 《生产力研究》2004,(11):139-140
本文重点分析了淮安市城市发展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发展中心城市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的城市发展策略,通过组建空间分布合理的城镇体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推动淮安市的城市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
3.
4.
地籍资料组卷建档方法的探索江波军用土地地籍资料是在土地详查过程中形成的以文字、图纸、表格、材料等形式反映出来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是我们依法、科学、合理地管理军用土地的重要依据。认真做好地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组卷建档工作,加强对军用土地...  相似文献   
5.
董雪旺  智瑞芝  江波 《经济地理》2007,27(3):353-356,361
文章对区域形象塑造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区域形象塑造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形象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辨析,从客观性与主观性、整体性与片面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现势性与前瞻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区域形象塑造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山西省为案例,论证了区域形象塑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山西省的区域形象经历了一个华夏文明的摇篮(古代)——商业金融中心(近代)——能源重化工基地(现代)——暴发户的乐土(未来可能)的历史嬗变过程,山西省要摆脱当前的形象危机,破解“资源的诅咒”,摆脱路径依赖,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抛弃“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现有形象,塑造“节约山西”的区域新形象。  相似文献   
6.
内部审计职业化特征:社会学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内部审计从上一世纪40年代开始走上了职业化的发展道路。历经六十多年的开拓与发展,国际内部审计职业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企业经营的规模化与屡级化的发展,内部审计的职业空间不断拓展,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愈显重要。在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波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8):75+59-75,59
本文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教育的紧密关系,详细地探讨了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民办院校把有机化学实验作为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化教学模式主要从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建立以微课视频、翻转课堂、问题引导,依托基础性实验、综合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依托多元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雨课堂、虚拟仿真情景模拟实验、超星尔雅平台,融合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线下”翻转课堂,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这种多元化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模拟导游》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程,基于课程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改革要求,重新构建以重过程评价、重职业能力、重课外参与的三元制考核评价体系对《模拟导游》课程改革的完善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和问卷调查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该考核体系能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约束力、促进学习效果的目的,普遍为学生接受。  相似文献   
10.
江波 《经济改革》2011,(5):19-19
灾害建构论的策略是改写"人"与"物"的关系,发现人的能动力量,正视、直面、充满自信地应对地震和一切灾害。因为汶川大地震,中国人对大灾大难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反思。面对灾害,更多的人在经历短暂的伤痛之后,选择了积极的应对方式,努力探寻战胜灾害的力量,以构建全新、和谐的社会空间。显然,这种以建构性看待灾害意识的形成弥足珍贵。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可以称之为建构性灾害意识。"灾害存在吗?"当灾害来临时,人们肯定不会问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