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1.
本文将人口集聚纳入扩展的M-O模型中,论证了人口集聚视角下出口企业加成率动态变化的理论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集聚会导致出口企业加成率下降。(2)分子样本异质性回归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外资企业、从事一般贸易企业、竞争性行业企业的负向加成率效应更大。(3)中介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人口集聚会通过"集聚经济效应"和"出口拥堵效应"影响出口企业加成率,当"出口拥堵效应"大于"集聚经济效应"会产生负向加成率效应。(4)在城市—行业层面,人口集聚存在显著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主要通过"集约边际"和"拓展边际"降低行业加成率,其中负向"企业内效应"和"进入效应"是导致出口市场拥堵和出口企业绩效恶化的主要原因。(5)"撤县设区"准自然实验、分位数回归、替代变量回归等检验均表明本文结论存在一定的稳健性。本文对当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提升外贸竞争力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拓展M-O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匹配程度和匹配质量对企业加成率影响效应的理论框架,并利用中国城市统计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进行了经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城市人力资本发展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呈现“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低质量耦合锁定趋势;“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系统耦合度与企业加成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系统协调度与企业加成率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中间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耦合度产生的加成率效应主要通过“工资渠道”,而协调度会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随着城市人力资本匹配质量提高,促进企业人力资本和研发创新协调投入会显著提升企业加成率。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匹配与行业技能密集度相协调、与行业技术水平相匹配、与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相结合、与企业自主升级行为区间互补,能让企业破除人力资本低质量耦合锁定而提高加成率。本文的结论对发挥人力资本质量外溢和技术进步效应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将“担保效应”和“挤出效应”纳入同一框架解释房价上涨对工业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理论命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为:总体上,房价上涨显著降低了中国工业企业加成率;分样本回归显示,民营、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东部地区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受房价上涨的负向“加成率效应”较强;作用渠道检验证实中国工业企业在房价上涨时整体上“担保效应”和“挤出效应”不显著,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生产率显著下降,从价格和成本渠道分别降低了企业加成率;与房地产行业相关性和地区市场化指数显著影响企业的负向“加成率效应”。结论对“去库存”和提升工业企业竞争力政策协调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诸竹君  黄先海  王煌 《财贸经济》2019,40(6):131-146
本文通过扩展的MO模型,首次理论分析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揭示了“成本增加效应”和“创新挤出效应”这两个重要的影响渠道。在此基础上,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运用修正的CHK法对僵尸企业进行了识别,检验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1)僵尸企业比例每提升100%(翻一番),总体会引致非僵尸企业加成率显著降低3.43%;(2)对影响渠道检验发现,僵尸企业的存在会降低非僵尸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创新投入和产出,进而导致加成率恶化;(3)分样本回归发现,僵尸企业的负向加成率效应在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最高。本文深化了对僵尸企业负向影响的经济学解释,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诸竹君  黄先海  王煌 《金融研究》2019,473(11):153-169
本文以高铁开通为背景研究了经济地理重构对工业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会通过竞争逃避效应、创新溢出(虹吸)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作用于企业创新活动,从企业和城市—行业层面变量影响当地企业创新水平。通过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检验表明:高铁开通城市的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均显著提升,这一正向影响存在空间维度的“U型”曲线关系,距离创新中心相对更远的企业受到正向影响更大。行业层面异质性检验表明,接近技术前沿和更具比较优势的行业获得更大正向效应。本文揭示了高铁建设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的一种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6.
王煌  王相敏 《经济研究导刊》2014,(7):272-275,295
农村学校的撤并实质是对农村原有办学格局和利益关系的一次调整。布局调整后,地方政府、家庭、学校原有的利益均衡格局被打破,不同主体之间以利益为轴心的新一轮博弈成为必然。以地方政府和学生家长作为利益博弈中的局中人,深入分析两者在农村学校撤并中的博弈策略、过程和行为逻辑。结果表明,在农村学校撤并过程中,处于弱势的学生家长由于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而不得不采取"非常规行动"策略,而相对强势的地方政府因政策执行信心不足,博弈策略相对单一,根据学生家长的策略见招拆招,当双方博弈陷入僵局,学校的参与会使博弈达到均衡。最后,提出建立农村学校撤并标准评价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农村学校撤并应坚持以人为本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