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7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31篇
财政金融   787篇
工业经济   385篇
计划管理   1352篇
经济学   1310篇
综合类   828篇
运输经济   49篇
旅游经济   34篇
贸易经济   659篇
农业经济   448篇
经济概况   1111篇
邮电经济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753篇
  2010年   665篇
  2009年   506篇
  2008年   517篇
  2007年   447篇
  2006年   505篇
  2005年   514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2006-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基于上海和重庆在2011年实施的房产税试点政策,运用合成控制法检验房产税政策能否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发展的趋势.研究结果显示,房产税政策能够有效地遏制地区房地产业新增产值占GDP的比重的上升,促使实体企业回归主业,增加实体投资,实现促进实体经济朝着"脱虚返实"方向发展的作用.鉴于此,本文提出应加快推进房产税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并在政府补贴、银行贷款等方面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鼓励实体企业进行更多的实体投资.  相似文献   
2.
农村新业态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村新业态快速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文章在介绍农村新业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存在的顶层设计不清晰、要素制约突出、水平有待提升以及规范化不足等系列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带来的新机遇,提出要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发展环境、加快转型提质、加大监管力度等政策建议,加快促进农村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打造营商环境是促进经济的重要环节,提升营商环境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手段。论文通过引入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2020)》,多角度对比分析成都与国内先发城市,发现成都在营商环境方面的优势与短板,最后得出改进措施,旨在为成都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后危机时代是目前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面对的一个巨大变量,也是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关注的焦点话题。[方法]选取福建省县域经济的5项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2010—2015年福建省县域经济格局及其驱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1)总体上看,福建省经济空间格局变化较小,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态势,重心向福州、莆田地区转移,省内发展均质化与极化现象并存;(2)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水平提升主导省内经济重心在东西方向上的移动,两者的空间格局具有相似性;(3)创新投入与金融零售业的变化主导了经济重心南北向的移动,其与各市县的经济基础和产业调整政策密切相关。[结论]在后危机时代福建省需根据市场特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共同富裕; 地方经济政策应与自身经济发展特征相适应,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们更容易表现出高自我监控特征,但目前对自我监控人格与创新绩效的研究还相对不足.基于社会信息处理理论,采用25家企业441个员工的调研数据,探究自我监控人格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自我监控人格对创新绩效存在显著驱动作用;组织创新氛围感知、员工个体创造力以"串联"结构在自我监控人格与创新绩效的关系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上述发现扩展了自我监控人格与创新绩效间作用路径,为企业管理人员正视员工自我监控人格以促进员工创新绩效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环境下协同创新中的知识增值运行机制发生重大改变。从知识流视角出发,整合资源基础观与知识基础观,在完善软创新资源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4个案例的深入探索,分析软创新资源各维度对协同创新知识增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的群智性、泛在性等特点可以孕育出软创新资源,进而影响协同创新中的知识增值。其中,软创新资源包括开放型信息资源、协同型关系资源、创新型文化资源以及技术型能力资源4个维度,并分别作用于知识获取、知识转移、知识创造和应用,从而实现知识增值。最后,针对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互联网在促进知识增值方面的作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We investigate whether selection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private information in risks and risk preferences can, under different market structures, result in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nsurance coverage and ex post realization of risk. We show that, under perfect competition, selection based on multidimensional private information does not result in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property, unless there is a sufficiently high loading factor. However, it is possible to generate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property under monopoly when risk and risk preference types are sufficiently negative dependent. We also clarify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adverse/advantageous selection and positive/negative correlation property.  相似文献   
8.
9.
水源地突发水污染政府应急预留水量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水源地突发水污染事件频发。为应对紧急情况下的水资源非常规需求,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政府需要安排一部分应急预留水量。如何合理预测政府应急预留水量的规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案例推理技术的政府应急预留水量需求预测方法,具体思路是:借助于案例库,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众多影响水源地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因素中提取出两两不相关的因子,以此作为案例的特征属性,基于加权曼哈顿距离测算相似度,依此得到匹配案例,进而测算政府应急预留水量。以太湖流域常州地区水源地为例,进行政府预留水量需求量的预测与分析。该方法可以为政府应急预留水量的配置、储备等提供相关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0.
Under increasing regulatory pressure to disclose environmental impacts,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EID) is becoming more prevalent. However, the motives for EID and disclosure approaches (i.e., symbolic or substantive) remain controversial. Using a sample of data for 742 listed manufacturing firms in China across 3 years, we provide evidence to show that the level of EID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a firm's advertising intensity and that firms in moderately competitive industries have a higher propensity for adopting an EID‐based differentiated strategy than firms in stronger or weaker competitive industries. We also find that firms that are more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 issues strategically understate their environmental impact when directly facing consumer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rporate EID is strategic and that firms have strong market motives, even under regulatory pressure to demonstrate legitimacy. We discuss this study's contributions to research on EID theory and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ic EI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