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烈佳  向利 《特区经济》2014,(12):27-29
自土地出让方式改革后,"地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高位上扬的房价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地王"的高度关注。"地王"在促进我国土地市场化的同时,也直接推高了房价并使人们对未来房价有上涨的预期。如何理性地看待"地王"这一现象,探索其形成原因,有利于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文章基于博弈论这一独特视角,对引起"地王"这一现象的土地拍卖制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得出:在土地出让过程中,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更加青睐高价拍卖土地。研究认为:"地王"现象必须从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改革财税制度以改善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改善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制度等方面入手对其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2.
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烈佳  张波清 《经济地理》2008,28(5):826-831
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农地城市流转规模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构建政府多目标条件下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模型,并对其最优规模进行求解.最后就农地作为异质性商品时,利用特征价格模型对决策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①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是一种多目标决策,其效用指标的选取要注重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与生态因素的结合;②农地是一种典型的异质性商品,消费者消费农地的效用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农地包含的特征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因此,决策者需要考虑其异质性;③对交错区的农地采取一味地保护,或者采取任由其不断发展的政策都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的,政府进行农地城市流转规模决策时,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协调城市化发展与区域性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武汉市农民工居住现状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显示:住房面积小,房租太高以及环境治安差是武汉市农民工对住房现状不满意的主要因素,而就业形势难与住房问题一起成为农民工提前返乡的反推力。如何降低农民进城务工的成本、逐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当前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地城市流转决策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十分重要的社会与生态问题.决策者的观念、视角以及价值取向等直接影响农地城市流转的结果.如何看待城市边缘区农地城市流转问题,正确认识流转在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性,从新的视角对农地城市流转决策进行建构是文章的研究目的.文章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伦理进行了回顾;其后在介绍传统的农地城市流转理论的基础上,从农地伦理观的视角对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概念模型进行了探讨.认为农地城市流转决策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选择不同的价值观对其进行流转,城市边缘区农地流转的政策旨在平衡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决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明确区域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发展状况,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融合的目的。[方法]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为例,运用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及空间计量模型,对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时间上,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协调度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空间上,非农化协调发展水平呈现条块状分布特征,从东向西逐步递减,协调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省会城市、中心城市,非农化发展不协调的城市分布在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长江经济带形成了以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核心的协调度高值集聚区,极化效应明显:成都市、资阳市、眉山市、内江市为成渝城市群的极化中心,武汉市、咸宁市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极化中心,南京市、无锡市、苏州市、扬州市、上海市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极化中心。下游地区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联动协调趋势不断增强,处于高度协调状态;中游地区人口非农化相对滞后是影响非农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上游地区人口非农化严重滞后于土地和产业非农化,是导致上游非农化协调度过低的直接原因。[结论]经济发展水平、自然与地理区位条件、产业结构、政府决策行为是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协调发展的主导驱动因素,但不同因素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以上研究为制定差异化的城乡要素协调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2003年的收紧地产信贷政策拉开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大幕以来,土地调控由开发区建设用地向整个土地市场延伸。国土资源部今年出台的39号令则可以看作一个新的手段,该令明确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必须在完全付清土地款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7.
新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39号令),明确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必须在完全付清土地款的情况下才能获得,不得进行按比例分期发放。也就是说,开发商须一次付清土地出让金而不能进行土地“分期付款”。这无疑是提高了开发商进入土地市场的门槛,本文从土地政策参与调控及其影响出发,对新规的利与弊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解决对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调查中国土地公有制和城乡二元特征影响下,地方国土管理人员对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的认知,探索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分配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基于对全国不同省市563份针对地方国土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结合已有文献和社会现实,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大部分地方国土管理人员认为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分配应依据耕地面积、质量和区域特征,并认为耕地实际使用者和农村集体组织是最需要补偿的主体,更加注重分配可持续性与长效性。研究结论: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分配与经济发展、耕地资源禀赋以及耕地保护情况密切相关,在补偿分配观念上的积极转变是提高补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土地资源作为各行业发展的基本物质载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针对该问题,首先从市场失灵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效果欠佳的角度分析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其次,运用IS-LM模型探讨了土地政策如何与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相配合,从而达到宏观调控目标;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