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经济概况   6篇
  201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1.
易地扶贫移民是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减贫效果明显,在中国减贫行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伴随扶贫移民政策的实施,逐渐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候鸟型"生活方式。"候鸟型"移民现象是扶贫移民的真实写照,也是扶贫移民搬迁后移民面对变换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压力而采取的一种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2.
扶贫移民是中国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方式,针对的是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的特困人群,目的在于帮助这些特困人群彻底解决温饱问题,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按预期目标,扶贫移民的主体应当是迁出地中最贫困的人群,而对吉县扶贫移民的个案研究发现:生活条件在中等偏上的农户搬迁比例大,扶贫移民瞄准机制已经偏离了原来的方向,文章研究的重点是探析哪类人群是扶贫移民过程中响应最大的群体。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一个过程,是分阶段的,扶贫移民城镇化是将扶贫移民与城镇化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城镇化。以山西省和陕西省为研究案例区,根据安置地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村内安置、乡镇中心安置、城郊安置和县市中心安置,这四种安置模式是城镇化过程中的四个阶段表现,每个阶段在扶贫移民过程中都有来自经济、社会生活和心理方面的挑战,并且四个模式所受挑战的程度是不同的,研究分析了扶贫移民城镇化四种模式的挑战并进行比较,同时提出相应的适应性措施并得出结论。通过对不同安置模式挑战和适应性研究来深化扶贫移民城镇化理论,以期应用于扶贫移民城镇化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省岢岚县宋家沟乡甘沟村的移民事件为例,采用深入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移民搬迁后心理活动的分析,探讨了整村搬迁移民扶贫中的农民权益与政府责任问题,并从移民自身与政府角度出发为保障移民搬迁后的生存发展权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以期为今后的扶贫移民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就逐步开始对贫困地区的人口实行扶贫移民政策,而在实施扶贫移民的过程中由于迁入区的选择不同,最后造成扶贫移民的效果也大不相同。文章主要从扶贫移民城乡安置关系的不同入手,分析造成扶贫移民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找出哪种安置方式综合效益最好。结果表明:农村安置不利于移民的后期发展,城郊安置与进城安置难度大但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基于晋陕两省六县扶贫移民的实地调研,文章以搬迁户为单位对影响自愿度搬迁户主体性、搬迁政策、搬迁模式三大类特征因素所包含的若干因素进行因子分析,识别六类主要因子,即搬迁经济衡量、搬迁政策认知、搬迁户个体特征、搬迁与安置方式、搬迁类型、搬迁户特征,把它们作为自变量,搬迁户自愿度作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搬迁经济衡量、搬迁政策认知、搬迁户个体特征、搬迁与安置方式、搬迁户特征五因子对搬迁户自愿度正向影响显著,搬迁类型一因子对搬迁户自愿度负向影响显著。搬迁经济衡量、搬迁政策认知、搬迁户个体特征、搬迁与安置方式、搬迁类型、搬迁户特征对模型解释力的贡献程度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