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41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经济学   56篇
综合类   15篇
贸易经济   15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比较珠三角工业发展阶段和设计水平不同的典型区域内,工业用户和最终消费者用户双重需求拉动设计创新以及设计驱动工业增长作用机制的异同,提出克服互动系统短板并因地制宜实施设计驱动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基于SVAR建模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发现:珠三角工业确实可以通过工业设计创新驱动实现内生性可持续增长,而设计水平的地区差异对设计驱动绩效有调节作用;工业发展质量和结构欠佳,无法有效拉动区域工业设计创新,是珠三角多数地区工业设计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区域工业设计与工业互动系统的短板是缺乏内行和挑剔的最终消费者有效需求。最后基于模型稳健性检验,提出因地制宜科学实施设计驱动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 monetary policy and stock valuation using a structural VAR framework that allows for the simultaneou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federal funds rate and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long-run monetary neutrality. The results confirm a strong, negative and significant monetary policy tightening effect on real stock prices. Furthermore, we provide evidence consistent with a delayed response of small stocks to monetary policy shocks relative to large stocks.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产出缺口-通胀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AS曲线),构建了产出缺口和通 胀率的SVAR模型,并将识别结果同B-Q约束条件下的识别结果进行比较,以此来探究我国近 三十多年来宏观经济系统中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对产出和通胀动态的效应。主要得出以下结 论:第一,供求冲击之间高度相关;第二,需求冲击是我国通胀波动的决定性因素,并且存在 持久稳定的效应。第三,供给冲击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导力量。第四,我国存在相对陡峭 的菲利普斯曲线(AS曲线)。第五,产出缺口与同比CPI对我国经济状况的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Using annual data for Botswana from 1960 to 2012, we examine the responses of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to four generalized positive terms of trade shocks – global demand, globalizing, sector-specific and global supply. A sign-restricted 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 with a penalty function is estimated to identify the four possible shocks. While positive global demand and globalization shocks are both expansionary, they have opposite effects on inflation. A positive commodity market specific shock dampens real GDP growth and is inflationary, suggesting a possible Dutch disease response. A negative global supply shock suppresses both output growth and inflation. All but the last shock leads to a significant declining interest rate. Monetary policy contraction is recommended for the first shock and expansion for the others.  相似文献   
5.
战明华  李欢 《金融研究》2018,455(5):20-36
本文利用SVAR模型脉冲偏导分离技术,从利率市场化和影子银行两个维度测算了金融市场化进程对货币政策不同传导渠道相对地位的影响。实证结果揭示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些重要特征:第一,以信贷渠道为代表的数量化渠道效应要强于以利率和汇率渠道为代表的价格渠道,并且该结果没有因金融市场化的推进而改变。第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主要强化了利率渠道的作用,但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他渠道尤其是信贷渠道的作用。第三,影子银行的发展,强化了资产价格渠道的效应,而相对弱化了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的效应。研究为在金融与实体经济市场仍存在一定程度摩擦的条件下,央行采用价格与数量货币政策调控方式有机结合的必要性与有效性,提供了实证支持。同时研究还表明,要充分发挥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货币政策价格传导机制的作用,既需要加强对各种形式金融创新的监管,还需要实体经济体系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相配合。  相似文献   
6.
基于SVAR模型,考量次贷危机前后外部冲击对工业品价格指数的动态影响及结构性传导。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外部冲击对我国工业品价格指数的影响呈现增强趋势,并且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是最重要因素;在结构特征上,外部冲击效应具有不完全性,对生产资料PPI的影响较大,对生活资料PPI的影响较小,显示外部冲击效应的传导具有不完全性,黏滞在生产流通领域不能顺利传导至消费领域。  相似文献   
7.
中国利率政策与房地产价格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房地产价格与利率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中国的利率政策并不能对房地产价格形成有效的调节,造成了利率政策房地产价格传导渠道的失效;相反,房地产价格冲击对利率政策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中国历史上的利率政策制定的确参考了房地产价格因素,并对其作出了一定的反应。本文还利用模拟分析对样本期间内我国利率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结论对中国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有效执行及房地产市场调控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2005年8月至2010年3月陕西房地产价格和宏观经济数据,建立五变量SVAR模型,研究陕西房地产价格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脉冲响应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对陕西房地产价格影响甚微,而宏观经济与陕西房地产价格之间具有相互长期显著影响,特别是房价上涨持续推高通胀。因此,要促进陕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需要增加陕西房地产市场供给,满足刚性需求并拓宽投资渠道,分流房地产的保值增值需求。  相似文献   
9.
文章比较分析了中国、日本、德国和东盟四个国家(地区)汇率变动对以美元计价的对美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结果显示中国是唯一在当期存在汇率传递影响的国家,但影响显著为正。短期内德国汇率传递效应最高,中国的传递效应最低。由于中国汇率传递的滞后时间较长,中国累计汇率传递效应值高于日本。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和竞争力的情况下,人民币保持稳步的升值步伐比汇率上下波动更有利于企业价格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黄娇娇  马铮 《江苏商论》2012,(3):157-160
本文对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构化动态冲击分析表明,美国货币政策正向冲击(1)短期内会引起中国总产出、出口总额的增加,长期中则会导致中国总产出、出口总额的下降;(2)短期内会造成中国进口总额的上升,长期中最终会对中国进口总额产生负向冲击;(3)方差分解结果显示,美国货币政策的正向冲击对中国出口总额的影响最大。(4)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程度相对于国内部分学者的结论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