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29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137篇
财政金融   3565篇
工业经济   865篇
计划管理   4236篇
经济学   5034篇
综合类   1876篇
运输经济   167篇
旅游经济   44篇
贸易经济   4099篇
农业经济   1158篇
经济概况   3741篇
信息产业经济   26篇
邮电经济   47篇
  2024年   223篇
  2023年   833篇
  2022年   494篇
  2021年   784篇
  2020年   674篇
  2019年   771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511篇
  2016年   565篇
  2015年   875篇
  2014年   1662篇
  2013年   1382篇
  2012年   1666篇
  2011年   1786篇
  2010年   1556篇
  2009年   1452篇
  2008年   1746篇
  2007年   1575篇
  2006年   1119篇
  2005年   1146篇
  2004年   718篇
  2003年   728篇
  2002年   605篇
  2001年   523篇
  2000年   424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绿色发展是推进京津冀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文章基于2006—2019年京津冀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正、负外部效应双重作用下,产业协同集聚对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倒U”型影响,同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影响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强的作用效果以及更高的拐点值,且产业协同集聚能够通过绿色技术效率及绿色技术进步“双引擎”作用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可为如何依托产业协同集聚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解析知识流动和组织信息化环境的内部构成,探究知识溢出/知识扩散、高管支持/ICT应用对组织创造力的差异性影响,以及不同组织信息化环境对知识流动与组织创造力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数据,使用层级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组织创造力受知识流动的正向影响,知识扩散对其的正向影响更强;组织信息化正向影响组织创造力,相比ICT应用,高管支持对组织创造力的正向影响更强;高管支持在知识溢出/知识扩散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正向调节作用显著;ICT应用对知识扩散与组织创造力的强化作用显著强于对知识溢出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县域是完成农民就近城镇化、实现城乡要素跨界配置、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最为基础的空间单元.在一些户籍人口规模大的县域,县城公共服务设施的提标扩面是保障城镇化质量的关键,而教育设施至关重要.通过剖取皖北太和县重点研究,发现该类县城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基础教育驱动人口集聚的城镇化景观,现象背后折射出农业转移人口以家庭为单位用时空成本换代际流动的诉求,即该类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农村学生家庭在乡城迁移过程中发生了从"半耕半工"向"半工伴读"的分工模式转变,家庭成员因就近陪读和远距离务工相结合而呈现横跨乡村—本地县城—异地大城市的时空离散.以教育为媒介,上一代在付出巨大时空成本的同时,下一代进行着"城市性"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的社会习得,积累融入社会阶层体系的文化资本,乃至以考学作为通道,实现基于代际之上的城镇化.研究对于具体规划实践中,认识县域城镇化的特征趋势、扩大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中教育资源的供给,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4.
创新要素配置在投入产出两个环节中生成大量不完全技术信息,投入产出效率随机变动更加明显。从投入产出数据集合中提炼共同因子,与不可观测变量构成预测器,建立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FAVAR),分析随机变动方差构成,测度投入产出效率随机变动程度。随机变动效应包括水平效应、稳定性效应和规模效应。投入产出效率自回归扰动项表示随机变动程度,将其细分为共同因子,计算预测器方差及其与投入产出效率的协方差。基于669家上市公司月度、季度、半年度和年度技术研发数据,比较分析投入产出效率随机变动程度及形成原因,引入脉冲响应法分析变量方差构成与变动特征,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8—2018年非枢纽城市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高铁开通对非枢纽城市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提高了非枢纽城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了其高质量发展.分组回归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对非枢纽城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中部地区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二线和三线非枢纽城市企业,而对东部和西部地区企业以及国有企业的影响不显著,对资源密集型企业以及一线非枢纽城市企业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文从微观企业层面拓展了高铁建设的经济后果研究,丰富了非枢纽城市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文献,对高铁建设的规划布局及其经济分布效应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高等院校教育体制中,除了需要加强大学生更好掌握学习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充分考量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参与比重和质量。由于大学生课余时间相对充足,课外活动对于学生的生活学习态度、习惯、思维逻辑有着更深刻的影响,因此高等教育院校要着重加强对大学生课外活动质量的评价和监督管理。因此,本文基于大学生课外活动质量评价体系,对大学生课外活动质量进行了活动计划方案、活动组织性和活动效果三方面的质量评价,以期为促进大学生课外活动质量的有效提高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对旅游演艺业态的构成要素进行了细分研究。文章从"旅游业态"、"旅游演艺"的概念及旅游业态构成要素方面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入手,结合访谈法和数据分析法提取旅游演艺业态的构成要素,运用SPSS17.0软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萃取出四大一级构成要素:组织形式、经营方式、旅游产品和经济效益,然后运用AMOS17.0软件,采用极大似然法对数据和测量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构成要素提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9.
自2013年起,我国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成为国家调控高能耗企业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为了企业成本的构成要素,以致碳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将对公司效益产生直接影响.但碳资产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各项法律规章制度、会计核算仍需进一步完善.本文通过研究国内会计核算现状,结合钢铁企业碳资产管理行为,分析现行的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的规定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影响核算结果的会计要素,从会计要素的确认原则出发,结合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建立满足管理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碳资产管理会计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相关文献研究,通过对京津冀三地劳动力要素差异、自然条件差异、交通运输水平差异和技术创新水平差异进行研究,从而确定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选择方向。北京相比于天津和河北而言,在教育资源和尖端科技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天津在工业制造和港口航运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河北省在自然条件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三地应该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通过合理的产业分工来实现真正的协同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科学选择主导产业,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合理配置资源是加快产业转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