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3篇
财政金融   12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1篇
经济学   23篇
综合类   7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9篇
农业经济   15篇
经济概况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法(SFA)测算2011-2015年我国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程度,并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营改增”对地方征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营改增”将地方税(营业税)变为共享税(增值税),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程度;改革对税收努力的冲击受经济发展水平、转移支付额度和税收返还的影响,获取转移支付收入和税收返还越多的地区税收努力下降速度越快。后“营改增”时期,如何提高税收效率,缓解地方财政收入对转移支付和债务收入的依赖性,是理顺中央和地方财税关系,完善财税收入体系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利用企业所得税分享改革构建强度倍差模型,使用1997—2012年全国地级市数据,检验了地方财政压力对于投资多样性的影响及相关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压力不利于投资多样性的提高;在财政压力下,地方容易形成偏向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倾向。然而,不同地区地方财政压力对投资结构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在财政压力下更容易降低投资多样性;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应对财政压力时,更倾向于通过多元化投资的方式做大税基、减轻财政压力。优化分税制结构、建立地方性税种能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对于改变地方“房地产集中型”投资结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碳交易是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市场化工具,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能够反映碳交易实施状况,是影响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从碳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切入,基于2008—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碳交易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并考察异质性技术创新模式的传导路径。结果表明,提高碳交易价格和扩大市场规模均能显著提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碳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能够推动自主创新、减少技术改造投入,进而影响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技术引进并非有效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技术改造存在挤出效应。研究结论对完善碳交易制度顶层设计、精准制定技术创新配套政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江  周少君  黄亮雄 《财经研究》2011,(12):129-139
文章运用四阶段Bootstrap-DEA方法,对"泛珠三角"区域2000-2009年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了动态测算——平均技术效率值为39.7%,并进一步构建了面板模型对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宏观政策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科技拨款、政府相关鼓励科技政策、R&D投入和风险投资等对"泛珠三角"地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而企业所得税则抑制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面板DID模型发现,2004年成立的"泛珠三角"合作框架显著改进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约6%。  相似文献   
5.
高铁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经济、吸引人才、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以285个地级城市2003—2015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PSM DID法研究高铁开通对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各产业的就业-产业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高铁开通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显著提升第三产业就业-产业的耦合协调度,但未显著促进一产、二产的就业-产业耦合性;(2)城市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成长周期异质性,“成熟型”高铁城市较“成长型”高铁城市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作用及就业与产出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更为显著;(3)城市高铁开通对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应和就业与产出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要显著高于外围边缘城市。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及全球反倾销数据库等数据库的匹配,使用多期DID模型考察了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美国对华反倾销总体上抑制了中国企业创新,其抑制效应存在1年左右的滞后期,同时这种影响主要发生在反倾销初裁定阶段和终裁定阶段,且终裁定阶段的抑制作用要大于初裁定阶段。拓展性研究发现,美国对华反倾销对涉案多产品企业、涉案金额在中位数以上企业及统一反倾销关税企业的创新抑制效应更显著。进一步对其内在影响机制的检验表明,美国对华反倾销通过内源融资约束和商业信贷融资约束的中介渠道抑制了我国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凭借其特有的技术经济特性成为影响城市贸易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其对城市进出口贸易有何影响及如何影响需进一步探索。通过对三个开放等级度56个城市的2006-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出高铁对城市贸易发展的影响情况。结论表明:高铁对开放程度较低城市的贸易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铁对总体城市的贸易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高铁主要是通过促进城市进口贸易的发展来提升城市贸易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曹平  王桂军 《南方经济》2018,37(6):1-24
文章以"营改增"试点服务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2008-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借助政策实施前后公司专利数量的变化,从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双视角经验研究了"营改增"对服务业企业技术创新意愿的影响。双重差分模型(DID)、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DID)以及三重差分模型(DDD)的估计结果都一致地表明,"营改增"政策显著地抑制了服务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意愿;进一步地,通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营改增"对服务业企业技术创新意愿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绩效实现。上述检验结果意味着,"营改增"通过提高服务业企业的经营绩效使得企业在较低的创新水平上也能够很好地生存,鉴于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企业行为更趋于短期化,对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率缺乏足够的动力和热情。文章不仅丰富了"营改增"之于企业创新的实证研究,而且有助于理解中国企业缺乏创新动力的制度性诱因,对政府后续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而明晰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9.
Agricultural commodity marke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ften operate in a constrained environment of prohibitive transaction costs. Consequently, smallholder farmers are only partly integrated into these markets, a situation that keeps them in a lower level of development equilibrium (poverty trap). Although cooperative institutional alternatives such as Farmers’ Organizations (FOs) may reduce transaction costs and revitaliz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they rarely have been successful in fully delivering on these promises. Against this backdrop, the World Food Programmed (WFP) has recently implemented a multi-year and multi-country pilot to increase smallholder participation in commodity markets. The projects involved investing in physical and human capacities of Farmer Organizations (FOs) to aggregate commodities and add value, as well as locally purchasing food aid from the same.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ventions was expected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pr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articularly staple crops. In this study, using Ethiopian panel survey data, we estimated the causal income and investment effects of the Ethiopian P4P intervention among smallholders. Using an entropy balancing (EB) model and semi-parametric difference-in-difference (DID) model, we show that the P4P intervention has increased per capita consumption by smallholders. Our additional analysis confirms that this effect is heterogeneous owing to elite capture within Farmer Organizations. We also find evidence of increased food consumption scores, increased investments in child schooling, and increased asset holding among program-participating smallholders relative to comparison farmers.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文章评估了价格支持政策对不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平均效应与动态效应,并测度多种价格支持政策的交叉政策弹性。[方法]基于1998—2016年实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省份面板数据,设立对照组,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PSM DID)评估价格支持政策平均效应与动态效应,并构建粮食作物供给反应(Nerlove)模型测度价格支持政策的交叉政策弹性。[结果](1)价格支持政策对水稻、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具有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按大小依次为玉米>水稻>小麦,对大豆播种面积变化影响不显著; (2)价格支持政策持续时间越长,对水稻、玉米播种面积增加的推动作用越大,对小麦播种面积增加的推动作用较为稳定; (3)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变化主要来自自身价格支持政策,水稻播种面积变化除了受到自身价格支持政策影响外,还受到其他作物政策影响,大豆播种面积变化对玉米临储政策反应敏感,对自身价格支持政策反应不敏感。[结论]在制定粮食政策时既要区分政策及其持续性对不同粮食播种面积变化的影响差异,又要注意在同一地区实施多种粮食政策时,可能对不同作物产生交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