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西藏"⊥"型经济布局结构与重点区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曦 《财经科学》2006,(3):102-110
本文在系统阐释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摸式和西藏区域经济布局变迁的基础上,全面研究了西藏"⊥"型经济布局结构的基本内容及各自的开发重点.作者认为21世纪初期西藏区域经济开发应按点-轴开发模式进行,重点区域是拉萨经济区、日喀则经济区、山南经济区和林芝经济区.  相似文献   
2.
传统轴线是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集中反映,论文以兰州为例,基于特殊的带状城市格局和发展模式,探讨了利用交融的理念使传统轴线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得以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印太战略与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构想分别推进的背景下,两国在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离岛与海洋能源开发等方面形成了较明显的"供需关系",海洋经济合作遂成为推动双边关系发展最重要的动能之一。日本与印尼通过首脑、高官互访机制对合作予以顶层设计,划定了合作路线图。在此基础上,日本也逐步完善了融资、信息共享等配套机制,并与印尼加速重点项目的推进。然而,两国合作同样面临诸多挑战。除了日本与印尼关于海洋经济合作的定位、合作动机等方面存在差异外,印尼国内若干因素仍对两国合作造成了诸多掣肘。对于中国而言,"后疫情时代"应考虑如何有效地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日本印太战略、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构想对接,以实现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4.
翟琨  卢加强  李后强 《中国西部》2020,(1):1-10,F0002
中央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确定为国家战略,并提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成渝地区是西部“功能轴”和发动机,成渝城市群是世界为数不多的“AA型双核型椭圆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形成“键能”很高的“化学键”,才能建成世界级城市群。成渝中部城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战略中承担着中心支点作用,要实现“中心”变“轴心”,就要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发挥“激动、转动、带动、联动、互动”五大效应,产生强大的向心力、辐射力、影响力、催化力和黏合力。  相似文献   
5.
对比分析了垂直轴洗衣机和水平轴洗衣机的洗衣性能和节能节水性能,讨论了美国、欧洲和中国的洗衣机性能和能效标准,并提出了相应的标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多个项目的项目进度计划制定过程中,项目之间存在着资源的冲突,瓶颈资源相比在项目内工作间的切换,在项目间的切换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资源调度计划,使得多项目整体的最终完工时间最短,是多项目项目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传统单项目关键链计划技术的基础上,将瓶颈资源在并行项目间的切换时间赋予资源缓冲区并使之串联起并行项目,进而在不同切换方案中选取最优。与此同时,对传统的项目进度计划图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时间轴关键链项目进度计划图的概念,使得关键链项目计划与控制有了更加便捷直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规划建设的空间布局,就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演化在地域空间上留刻的有形足迹.今天,人们看到的以二环路为痕迹的"凸"字形北京旧城,就是明代祖先的创世杰作--明北京城.明北京城在世界享有盛名.其中最精彩的是它拥有一条贯穿全城中心的南北中轴线,全城建设均以轴线为核心,对称有序展开,中轴线是北京旧城城市建设的传世之宝.现代北京人,用他们的聪明智惠,创造新北京的历史和文化,描绘新生灿烂的北京城,"以旧城为中心向四郊发展新区"、"分散集团式"、"绿化隔离带"、"两轴两带多中心"、"中轴线与长安街东西轴线十字交叉骨架"等新的城市空间布局理念、布局模式,把新北京推向一个更加广阁、更加丰富多彩的地域空间.城市的地城空间扩大了,但是,空间布局的根却始终没有变,这就是祖先留给后人的传世之宝--南北中轴线,新北京颁布的每一个城市总体规划方案,都坚定不移地维护中轴线在城市空间布局的轴心地位,整个城市就是从这里开始,不停地向四周"排兵布阵"的,这就是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