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38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68篇
财政金融   2624篇
工业经济   557篇
计划管理   3441篇
经济学   7616篇
综合类   2397篇
运输经济   72篇
旅游经济   34篇
贸易经济   3911篇
农业经济   1667篇
经济概况   4685篇
信息产业经济   31篇
邮电经济   2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419篇
  2019年   419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365篇
  2016年   477篇
  2015年   566篇
  2014年   1467篇
  2013年   1444篇
  2012年   1706篇
  2011年   1895篇
  2010年   1805篇
  2009年   1992篇
  2008年   2146篇
  2007年   1960篇
  2006年   1743篇
  2005年   1711篇
  2004年   1129篇
  2003年   1074篇
  2002年   836篇
  2001年   587篇
  2000年   492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巨威  王刚  刘伟 《中国税务》2021,(1):47-48
古有"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今有"安徽税务衔泥燕,飞入万家报春晖"。刘双燕,国家税务总局亳州市税务局干部,连任三届的驻村第一书记,她像一只衔泥春燕,九年如一日,飞翔在脱贫攻坚的大地上,无怨无悔,义无反顾。扶贫路上,她的选择从未改变2012年,刘双燕被选派至亳州市利辛县陆小营村担任第一书记。那里是距离县城最远、最贫困的村庄,道路泥泞,田地荒芜。这让自小在城里长大的刘双燕心里直犯嘀咕,担心自己担不起带领村民脱贫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5.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在国际关系中占有越来越高的地位,各国经济存在相互依存的情况。我国的国际关系研究中,关于经济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将论述国际关系研究的经济学视角,对国际关系研究拥有经济背景以及政治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禀赋差异与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缓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以缓解相对贫困为重点的后扶贫时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问题仍不容忽视。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桥梁,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有序衔接具有重要作用。文章讨论的核心议题是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如何缓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并尝试建立了“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禀赋差异缩小——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缓解”的理论分析框架。为此,文章首先对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影响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利用2750份河南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对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的影响,并通过替代核心自变量和变更样本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运用PSM模型和IVProbit模型以及ERM模型进行内生性讨论,最后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其作用机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对农村经济相对贫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缓解了农村经济相对贫困。考虑内生性后,结论仍具有稳健性。进一步的机制验证发现,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通过缩小劳动力禀赋差异和技术禀赋差异,缓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劳动力禀赋差异缩小和技术禀赋差异缩小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21.22%和7.36%。可见,应将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体系纳入农户相对贫困治理机制考虑范畴,引导农户从传统家庭化生产转向现代社会化生产,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范围;同时完善就业服务等相关配套体系以吸纳释放的弱劳动力,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缓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间序列,中国学者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可以归纳和总结为生产力均衡布局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协调与协同发展理论、城乡统筹理论以及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平衡充分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将构成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骨架。  相似文献   
8.
9.
10.
从传统的角度看,宏观经济理论往往缺少微观基础,但是新古典革命和新凯恩斯革命都曾尝试在稳定的微观基础之上来进行宏观经济的分析研究。宏观经济学曾被认为是,在有约束条件限制的背景下,经济主体按照分析宏观经济的走向趋势采取最优化的措施,在采取这一措施的前提下确定宏观经济的总量,然而针对微观基础进行的研究也逐渐展现出其局限性。所以,本文以物理经济学为背景,对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进行分别研究,目的在于讨论分析进行预期机制等模式的研究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