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05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98篇
财政金融   2437篇
工业经济   698篇
计划管理   3647篇
经济学   4009篇
综合类   1561篇
运输经济   102篇
旅游经济   18篇
贸易经济   3344篇
农业经济   1093篇
经济概况   3488篇
信息产业经济   16篇
邮电经济   41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84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363篇
  2015年   637篇
  2014年   1203篇
  2013年   1241篇
  2012年   1539篇
  2011年   1839篇
  2010年   1520篇
  2009年   1307篇
  2008年   1588篇
  2007年   1269篇
  2006年   1120篇
  2005年   991篇
  2004年   823篇
  2003年   831篇
  2002年   518篇
  2001年   457篇
  2000年   418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引入关系数据范式,利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上均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态势;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不断缩小,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差异呈扩大态势。全样本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缩小高质量发展地区差距的有力途径。分区域考察显示,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高质量发展地区差距的驱动作用大于东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的驱动作用尚不明显;南方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地区差距的贡献大于北方地区。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改善对缩小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地区差距均存在显著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分析职业教育对精准脱贫的影响,兼及女性在职业教育脱贫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当前,职业教育在机会、女性、专业设置方面存在性别隔离的现象。文章通过构建平等的性别文化、提升女性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构建性别平等的女性职业教育体系等一系列对策的实施,将有利于精准脱贫目标的落实,同时减少贫困发生率,巩固精准脱贫成效。  相似文献   
3.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公共服务机构的代表,为人民生活提供各方面的公共服务,所以事业单位提供的公共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并影响人民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随着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推进逐渐深入,我们有必要研究绩效工资激励制度实施以来的效果如何,了解是否依然存在一部分问题需要改进。只有完善的绩效工资激励制度才能够真正有效调动起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事业单位提供服务与产品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北美地区汉学界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热潮不减,郭安瑞教授的《文化中的政治:戏曲表演与清都社会,1770-1900》即是一部关于戏曲的社会史佳作。本书以1770-1900年间的京城戏曲为考察对象,分析城市戏曲空间中不同的阶层、性别和族群对文化消费所产生的影响,以此揭橥戏曲研究的综合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多措并举做好稳就业工作,要求大力支持灵活就业;决定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更好促进残疾人就业;通过《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草案)》,用法治手段治理欠薪顽疾。会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通过多方采取措施,今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提前实现。(2019年12月5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6.
7.
8.
吴传琦  张琪 《南方经济》2021,40(4):18-36
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国不同部门市场化程度有所差异,劳动供给的部门异质性随之体现。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结合汉森门槛回归模型和劳动供给模型,依托部门市场化程度的差异性,文章探讨了工资对劳动力个人供给的非线性影响及其部门异质性。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我国市场部门与公共部门劳动力的个人劳动供给有所差异。第二,工资与个人劳动供给呈现非线性关系并且存在部门异质性。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工资对个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三个"突变点",工资门槛均使得工资"激励效应"加强并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第三,劳动供给的工资门槛存在性别、城乡和行业异质性。第四,随着年龄增长、人力资本积累,个人劳动时间供给趋于降低,签署书面劳工合同使得市场部门劳动力工作时间显著增加,而政治面貌显著影响公共部门劳动供给。总体来看,无论是市场部门还是公共部门,我国劳动力个人供给曲线均未"向后弯曲",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居民幸福感等议题需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