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9篇
工业经济   15篇
计划管理   168篇
经济学   169篇
综合类   23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93篇
农业经济   58篇
经济概况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友富 《浙江林业》2008,(12):26-26
随着城市对绿化美化的目益重视,大树正被越来越多地移植到各类园林绿地中。大树的再生能力较小树明显减弱,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显得尤其重要。总的来说,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应重点抓好树体水分代谢平衡和树体保护两大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3.
广场绿地设计是城市中广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形式有集中和分散式.设计和谐、优美的广场绿地环境是构筑富有魅力的城市空间的重要要素.  相似文献   
4.
陈韬健 《现代经济》2007,(8S):66-66
《物权法》是广大业主呼吁多年并且在物业管理纠纷司法实践中总结出的法律.是每一个物业管理人员和业主都应该仔细阅读的法律。该法对过去物业公司与业主就权属问题的纠纷有了较为明确的界定。如小区内的规划道路、小区绿地、停车位的使用、归属及管理问题等.都明确了一定的处理办法。这些规定有益于缓解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6.
一、道路景观的构成 道路景观的构成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是内在因素,主要指道路红线以内的东西,按其功能,大致可分三奚:1.实用性:路栅、路障、路灯、路钟、坐椅、电话亭、邮筒、垃圾筒、公交站亭、地下道口、人行天桥等:2.审美性的:街道树、花坛、喷泉、雕塑等户外艺术品,地面艺术铺装等:3.视觉传达性的:交通标志、路标、路牌、海报、地面标志等。  相似文献   
7.
从时空间行为视角切入,采用居民活动日志搜集成都市新、旧城区的绿地使用者时空路径数据集,辨识不同时间预算人群的潜在可用绿地分布及人群特征,并通过构建绿地时空享用量模型,从时空制约角度对成都市新、旧城区的绿地享用公平性展开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成都市新、旧城区的绿地享用格局在辐射范围、享用强度和人群绿地享用时间预算方面具有时空间分异特征;2)日常出行链中固定性活动占比会对人群绿地享用时间预算产生影响;3)随个体时间预算不断被固定性活动所挤占,长距离通勤加班族、担负接送小孩上学的上班族等时间短缺型群体的绿地享用机会被深度制约,日益成为潜在的绿地享用弱势群体,在时间短缺型群体的潜在活动路径范围内增加绿地供给,有利于提高此类人群享用绿地的机会,从而提高片区的整体绿地享用公平性。  相似文献   
8.
科学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对区域生态安全、城 市可持续发展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HP法 和GIS技术,定量分析厦门市自然生态本底,选取重要生态斑 块和廊道,采用最小费用路径法模拟潜在廊道,综合构建城 市绿地生态网络,并提出绿地生态网络优化策略。结果表明: 1)AHP法可整合区域生态、经济、人文和社会等资源,全面 客观评价现状生态斑块和廊道的重要程度;最小费用路径法可 根据生境分布特征科学模拟连通各斑块之间的潜在廊道;2)厦 门市西北部的生态基底适宜性、生态源地及廊道重要性、斑块 之间有效连通性均高于东北部及中部平原区;岛内斑块面积小 且分散,南北部存在断层现象,应适度增加踏脚石和连通廊 道;3)结合城市生态发展需求,提出构建“一片、一环、三 带、多廊道、多节点”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结果可为厦 门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兴华 《基建优化》2007,28(4):79-80
从生态学角度论述了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论证了绿色植物对城市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人类聚集和生活的场所,随着人类的进化不 断发展。理想城市应当符合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能满足 生态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需求,也能提供有益人类健康的适宜人 居环境。“绿康城市”论就是当今缓解“城市病”与“城市人 群病”的理想模式之一,而日本东京城市中心“大手町之森” 正是“绿康城市”论的实践先驱案例。基于人、自然和城市三 者之间的关系,追溯欧美、日本与中国理想城市的发展历程, 并对进行建设“绿康城市”实践时应坚持的原则与构成要素进 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