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95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66篇
财政金融   3979篇
工业经济   1121篇
计划管理   6367篇
经济学   4128篇
综合类   2478篇
运输经济   312篇
旅游经济   105篇
贸易经济   4527篇
农业经济   2386篇
经济概况   5204篇
信息产业经济   41篇
邮电经济   74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351篇
  2020年   523篇
  2019年   470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428篇
  2016年   569篇
  2015年   947篇
  2014年   2327篇
  2013年   1863篇
  2012年   2082篇
  2011年   2386篇
  2010年   2321篇
  2009年   2179篇
  2008年   2425篇
  2007年   2125篇
  2006年   1711篇
  2005年   1742篇
  2004年   1132篇
  2003年   1289篇
  2002年   878篇
  2001年   755篇
  2000年   712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会监督作为完善国家监督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财政资源有效配置、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从ESG信息监督的视角探讨在多主体协同联动下,财会监督体系的角色定位与路径实现。从财政部门、行业协会、外部审计机构、监管机构、专业协会、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多个参与主体出发,分析各主体在ESG信息监督中的角色及其实现路径,以期为财会监督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岳佳彬  胥文帅 《财经研究》2021,47(9):123-138
市场竞争在企业参与外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创新激励作用吗?从这个问题出发,文章以中国上市公司参与精准扶贫为研究背景,从宏观治理与微观治理两个层面,政府与市场两个视角,投入与产出两个维度出发,考察参与扶贫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使用2016-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先从投入维度实证验证了企业参与治理会在一定程度产生"创新投入挤占效应",即上市公司参与扶贫治理与其创新投入强度显著负相关.然而,更高市场竞争程度能显著降低"挤占效应",有效发挥创新作为根本动力的激励作用;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区分信贷资源和政商关系的异质性,这种"挤占效应"在信贷资源可得性较差、政商关系水平更低的参与企业中更加显著.机制研究表明,这种"挤占效应"通过政策性负担的增加、管理层业绩压力的降低而显著提升.最后,经济后果分析发现,企业参与贫困治理虽然挤占了其创新投入,却提升了创新产出,企业创新产出的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了改善,参与治理为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带来了益处.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企业主体创新行为的理解,为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供了新思考,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宁波通讯》2020,(7):34-35
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宁波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开放建设已初见成效:外贸发展再上新台阶,双向国际投资稳步推进,开放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开放制度环境不断提升。但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中美战略博弈、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以及中西部地区加快开发、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加剧等形势下,宁波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传统竞争力有所减弱,面临高能级的对外开放平台缺乏、对外开放结构不够完善、重点开发区能级不高、对国际高端要素吸引力不足等障碍。  相似文献   
4.
《上海集体经济》2020,(1):44-44
近期,《经济日报》刊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主任、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教授的理论文章,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成长春建议,首先,需进一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积极老龄化的三大支柱理念,尝试构建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数据库系统考察了健康、社区参与以及保障因素对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部门应履行好养老保障等工作的职责,保障好社区安全,加强社区建设与社区管理,促进社区文化活动建设,推动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娱乐活动,帮助维持并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老年人作为社区参与的主体,也应结合自身健康状况积极融入其中,从而促进自身主观幸福感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和质量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华 《价值工程》2020,39(20):37-38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城管执法暴力冲突事件频发,现行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机制的弊病也随之暴露。我国城管执法自产生起在机构名称、职能职责、体制机制等方面一直处于变动之中,其所显现出的问题和矛盾也比较多。虽然国外没有专门的城管执法部门,但其管理内容、管理方式、管理依据等与我国城管执法机构颇为相似,尤其在小商贩管理、分类执法、社会参与、执法与司法衔接等很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借鉴。重点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三个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执法主体、执法方式和执法依据,并对我国城管执法现状进行了借鉴分析。  相似文献   
8.
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加剧了城乡的分化,城市在走向现代化的同时农村地区涌现了大量的公共治理难题.农村社会要走出治理困局,就必须鼓励多元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治理.本文以农村环境治理为例,构建了一个多元共治的博弈模型,说明以党委政府为核心的多元共治不仅影响公共服务的供给,而且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通过对浙江省12个乡村的分类考察也印证了多元主体参与村治的重要性.而要形成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格局,就必须完善和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同时培育农村社会现代社团组织,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创新多元共治的载体和方式.  相似文献   
9.
制度空间是特定的地理空间中某些被建构并产生有效影响力或影响范围的制度,它是我国国家级新区的重要表征之一,也是推动空间重构的重要因素。建构了"制度空间—行为选择—空间重构"的分析框架,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空间分析相互结合相互佐证的方法,对两江新区的制度空间、主体行为与空间重构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两江新区经历了构想空间、产业空间到消费和居住空间的重构过程,"强激励"与"弱约束"的制度空间扩大了主体行为的空间与资源,是空间重构的内生性力量。地方政府借助制度空间条件,通过空间规模扩张、空间开发垄断和空间场所营销等"理性"行为,在发展初期实现了对空间开发的主导和操纵。随着建成环境的不断完善及地方政府的制度实践,企业"趋利性"投资促进了空间转型和土地升值。原农村居民的"服从配合"和空间让渡助推了空间重构,而不断壮大的富裕和中产阶层通过空间消费,逐渐成为空间重构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  相似文献   
10.
践行实践育人理念是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内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校内各组织部门作为实践育人的主体,具有主导性地位,直接影响实践育人的实效性。据此,就高校内育人主体的建设进行分析,对高校内部育人主体存在的缺点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