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初次分配公平是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要实现初次分配公平,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平等竞争、按要素贡献分配和利益共享等基本原则。我国现阶段存在较多制约初次分配公平的现实约束,出现较严重的利益关系失衡,为此,必须强化政府的作用,完善制度安排,促进初次分配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公平分配的实现状况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正确地认识公平分配的实现过程至关重要.现阶段,解决公平问题的重点在初次分配,而不是所谓的二次、三次分配.实现公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分阶段按层面进行,不能一刀切,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两个层面.由于涉及问题众多,涉及部门无数,每一个问题、每一个部门均有不同特点,所以解决分配问题要形式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初次分配中实现公平,必须针对在初次分配中产生分配不公的垄断性和掠夺性两大原因分别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办法;必须破除分配政策的垄断,对垄断企业和竞争性企业实行统一的工资成本列支政策;必须消除身份垄断,制订包括各种用工人员在内的统一的工资制度,实实在在地贯彻落实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必须针对利润普遍侵蚀工资的现实,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针对用人单位普遍逃避社会保险缴费的现象,应当建立最低社会保障制度;分配结果的公平必须以分配程序公平做保证。  相似文献   

4.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生活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论述,党中央根据改革的推进和经济生活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曾多次改变提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一表述是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理论做出的新概括,是马克思的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原理的新发展,有利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汤晖  万顺福  刘婧君 《全国商情》2009,(15):133-135
按劳分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初次分配中注重公平,这是党的十七大关于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是解决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的有效方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6.
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原则。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分配公平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而初次分配公平尤为重要。因此,应对目前我国社会分配不公平,尤其是制约初次分配公平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思考,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初次分配公平保障机制的构建和有效实施,保证社会的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7.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大背景下,人们却忽视了与效率密不可分的初次分配领域中的公平问题。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转轨期,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分析初次分配领域中公平的基本内容,而具体分析初次分配领域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另外,由于初次分配领域中公平本身的不完备性,更需要进一步辨析其与再次分配的差异,以促成分配领域新格局,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构建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初次分配注重资源配置的效率就不能离开公平。如果片面追求效率忽视公平,就可能出现收入差距过大,贫富过于悬殊,导致劳动者积极性严重挫伤,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国家在进一步加强再分配领域的公平调节的同时,还应重视初次分配领域中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个全新提法的核心,就是突破"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传统理论框架,建立了初次分配也要关注公平的新的理论框架。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也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主要原因有三:一,初次分配确实出现并形成了分配不公,要求在初次分配中解决;二,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某些环节和方面,其本身就要求必须以初次分配公平为起点、为基础;三,这是进行收入分配政策战略调整,实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目标切实可行的“路线图”,即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分配公平应包含分配机会的公平、分配规则的公平和分配结果的公平三层涵义。我国初次分配不公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分配机会和分配规则不公。解决分配不公的对策是发展教育,实现机会公平;推进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完善市场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在我国初次分配中注重公平不但不会影响效率.反而会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应是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社会价值 (包括商品和劳务 )分配个人财富 ,而非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个人消费品 ,应该体现劳动的价值而非劳动力的价值。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构成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二因素 ,它们互相依存 ,此消彼长 ,又对立统一。劳动和资本是企业产权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生产要素 ,它们有权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剩余价值资本化而形成的国有企业产权 ,单纯属于资本或劳动所有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全面采用新会计准则,并在之后逐步推广。新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的范围非常广,而在企业实际应用过程中却持谨慎态度。本文在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公允价值会计,公允价值计量及其经济后果这三方面总结了我国目前对公允价值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3.
关于企业职位薪酬设计的公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薪酬体系的公平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关键所在,而职位薪酬又是企业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简述公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常见的几种薪酬给付不公平的情况进行分析,论述了薪酬给付不公平的后果。针对中国目前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公平理论对职位薪酬的设计提出一些思考,包括了职责澄清、职位评估和职位薪酬三个部分的一些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4.
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会计准则正式实施后,引入公允价值计量,这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诸多影响,并由此引发许多问题。对此,应通过证券监管和财政等政府主管部门加强监管,规范资本及资产市场,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其框架体系,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可操作性,以及加强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增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规范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披露等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8~2009年度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及对其监管的作用,研究发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具有增量的价值相关性,并且高质量的审计有助于加强其相关性,而且资本市场对由不同活跃程度的市场产生的公允价值反应不同,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应继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关注审计等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控。  相似文献   

16.
现行公司治理普遍采用公司业绩作为管理层努力的代理变量,而会计盈余又往往成为衡量公司业绩的主要指标。这为管理人员作为会计政策选择的主体利用政策选择操控利润来提高自身报酬提供了机会。公司管理层选择会计政策的动机和管理层如何对新发布的会计准则做出反应向来备受关注,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改革扩大了公允价值的运用,为以薪酬操纵为目的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此背景下,考察公允价值在管理层薪酬契约中的作用显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部民族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其现代化起点低、进程慢,仍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阶段。借助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加快工业发展,应该成为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首要选择。要充分发挥西部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的作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要走资源的物权化道路。完善中国的资源物权制度,充分发挥物权的激励功能,是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8.
西部落后于东部 ,原因之一是东西部之间存在不公平竞争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为实现梯度开发战略的预期目标所采取的东部倾斜政策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趋势。这导致了东西部地区在资本流动、市场交易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不公平竞争现象 ,使得资本流动的合理性与市场交易的公平性遭受扭曲 ,并向不利于西部地区的方向发展。因此 ,西部开发 ,在制度设计上的关键之一是要设法克服东西部之间存在的竞争的不公平现象 ,营造出有利于西部地区进入市场交易并使得东西部之间真正能够实现公平竞争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末期美国发生了严重的储蓄和贷款危机,历史成本的计价方法一下子被推到风头浪尖。在此后的近20年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得到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推崇,发展极为迅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2007年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人们看到了公允价值也并非完美无缺。在会计界和金融界推诿责任的同时,众多学者亦在研究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出现问题的原因和寻求解决对策,这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