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会转型期青年工人在对待和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关系的价值取向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价值主体明显向个体转移,两个利益兼顾受到大多数人的赞成。整个社会,尤其是共青团组织应给予特别关注与引导,积极确立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价值规范体系,做到“义利统一”,依法保障国家、集体与青年个人利益,切实维护青年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期,面对各种诱惑,人们的道德逐渐出现滑坡现象,诸多社会问题考问人们的道德素质。在现实语境下,道德主体,树立何种道德,以及如何树立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要求的道德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是一门紧扣时代脉搏、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关注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社会科学。无论是回溯社会学长达170多年的历史,还是审视当代社会学家的研究取向,都可以发现社会学具有关注现实、视角多元化、想象力独特的学科品质。  相似文献   

4.
现代公民社会包括私人领域、社会组织和公共领域等要素,体现人本主义、多元主义、公开性、开放性、参与性等基本社会价值和法治原则,形成以契约精神为基础,以公民精神为集中体现的公民文化。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价值取向、教育形式和主体性均提出挑战,应该引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大陆法系违法性本质理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刑法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以法治社会需要的刑法价值取向为标准,对行为无价值、结果无价值学说进行比较研究,寻找适合我国刑法价值取向的违法性实质理论。大陆法系刑法学在违法性本质问题上存在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之争,行为无价值论强调行为的反伦理性,结果无价值论关注行为结果对法益的损害,法治国家在刑法价值取向上强调刑法的保障功能,应该坚持结果无价值论。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反映了现代社会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人类对未来的密切关注,自然而然进入了生态文明的视野,它在与生态规律性认识相结合后,塑造了重视和强调生态可持续、面向未来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开辟了人与自然关系历史展开的未来向度,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对生态文明的意识形态体系的审视也就成了当前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由此,我们必须要从生态价值取向、生态文化、生态伦理道德和社会发展观等方面去把握好生态文明的意识形态体系的深刻内涵,加深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新闻伦理是伦理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投射和反映,是指从事采访、编辑、出版、管理等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然而,媒体人在思想上与心理上的懈怠,使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伦理失范的现象。认清并解决新闻传播中的伦理冲突问题是每个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媒体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要时刻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闻报道要理性地引导舆论走向。作为媒体人,要坚守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最基本要求,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集体行为时有发生。集体行为具有群体性、自发性、易变性、情绪性等特点。产生的原因既有个体、群体心理等微观方面的因素,又有经济、政治、社会等宏观方面的因素,实质上是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对转型期的集体行为,我们应该做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模式,每年的大学生就业人数都在逐步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新时期环境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我国的社会政策、经济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等方面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策略,希望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与社会的主导价值观相统一,进而促进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设和我国社会“转型期”一样将经历一段较为漫长的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现阶段,在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下,需要通过以国家主导为重点、社会参与为辅的多元治理格局来推动农村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从法律价值取向分析反倾销制度中公共利益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秩序、自由、效率被公认为法律的基本价值,反倾销法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反倾销法中引入公共利益原则,可以解决反倾销所涉不同主体之利益冲突,弥补反倾销措施之局限,矫正反倾销措施之过枉,均衡社会各方利益,从而实现反倾销的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城管”执法部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城管部门在维护城市秩序,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发展与公民个人追求经济利益的需求之间产生了冲突和碰撞,城管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常常会因此处于尴尬境地,暴力执法往往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政府的执政目标决定了行政执法行为应该以保障公民利益为出发点,所以约束城管执法行为,在城管执法人员的录用、信息公开以及责任追究制度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公民的参与程度已经成为衡量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公共政策是协调利益关系、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治理工具,它必须公平体现公民的利益诉求,这就要求政府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参与需求.在社会转型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我国公民政策参与还面临很多困难.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公民政策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比较成熟公民政策参与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以构建政策网络治理为根本路径,从改善制度和技术、提升公民参与能力、培养参与型政治文化、健全保障机制以及促进有序参与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一些具体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作为指导政策过程的基点和标准,影响着政府决策的全过程。价值取向关系着公共政策能否有效解决现存的各种社会矛盾与公共问题,平衡各相关者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现行生育政策造成诸多社会问题,对个人、家庭与社会都存在着不利影响。在"单独二孩"政策过程中融入"以人为本"、"公平"、"和谐稳定"等主流价值理念,使其既可以减少个人发展与家庭幸福延续的风险,又能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既符合当前中央提出的"改革勇于探索"的指导思想,又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家庭发展的期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共行政中的人是什么”是自公共行政创立以来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在事实层面,行政人员有着个人的利益诉求,以“经济人”的方式生活,但在价值层面,公共行政组织的规范目的应当是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行政人员必须坚持以“公共人”为价值取向,这也是现代社会公共行政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欲使行政人员成为真正的“公共人”,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都很重要,只有双管齐下,行政人员才有可能自觉接受公共精神准则的制约,切实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6.
金融监管的公众认同是社会公众对于金融市场的治理及其效果的认可和接受。公众认同之于金融监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在当下中国,金融监管的公众认同面临监管主客体之间存在信任障碍、威权管制模式不适应金融监管发展趋势、忽视金融消费者保护、金融排斥问题严重等现实障碍。因此,金融监管公众认同的实现路径有赖于社会资本和制度资本的共同作用。一方面,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理论,化解金融监管的理念困境,扩展监管思路;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和设计制度资本以弥补社会资本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7.
亨廷顿作为政治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的政治发展观经历了威权取向、通过文化对不同发展目标进行调和,再到民主取向的变化。变化中包含不变的主题,如他的保守主义,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关注,平衡观念等。政治发展进程即社会转型是由一系列目标构成的,需在核心目标的引导下遵循即时即地的哲学。  相似文献   

18.
公用事业民营化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性潮流,而在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同,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公用事业民营化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民营化可以解决我国公用事业领域长期存在的建设资金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如果运用不好,将会破坏市场竞争环境,损害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因此,政府在推进民营化的进程中必须引进竞争机制、价格机制、监管机制等重要机制,并用法制化手段确定下来,以保证我国的公用事业民营化沿着健康的发展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19.
从公共物品的角度解释政府的执政目标是一种新的尝试,即结合中国转型实践中的社会契约背景,以心智模型为基础,从政治系统的角度说明公共物品的政策涵义和公共物品对于政府义理性的影响。分析表明,认知过程决定了公共物品的边界和数量的均衡;公共物品的供给如果能扩展公民的自由能力,就可以化解改革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应该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一致,以此来促进人的自由发展,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的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