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文章在现有土地利用规划理论研究述评基础上,阐释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从制度经济学分析视角,以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度供需、成本和博弈分析为核心构建了我国转型时期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度分析框架,提出这一研究框架下三个重要理论命题,即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度供给与需求、土地利用规划决策与实施和土地利用规划管制权限配置。这为我国转型时期土地利用规划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土地出让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折 《经济研究导刊》2009,(17):113-116
土地出让金制度的实施,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而且使土地出让金调节土地的利用,改进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土地出让金制度也带来一些弊端,需要加强对土地出让金的管理,由此对土地出让金制度的探讨应运而生。结合我国土地出让金的实质,及我国现行土地出让金制度的利弊可看出,通过合理分配土地出让金,在国家、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之间合理分配土地收益,能够有效调节市场竞争关系,保证国民经济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地方政府既是土地的所有者又是土地的宏观管理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由于经济利益考虑等原因,未能有效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从而导致了.土地利用的低效利用.所以,如何保证公众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知情权就成为公众有效监督政府的关键因素.因而,本文从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概念及功能、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标准、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内容与途径以及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管理等方面对我国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进行分析,以期能为政府制定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土地征用中利益差序格局的制度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春禧 《财经科学》2005,(1):170-174
土地征用利益分配的严重失衡所带来的社会的不公正使对土地征用法律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土地征用法律制度中利益差序格局的分析,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对社会义务的过度负担和缺乏对国家土地征用权的有效制约是导致我国现行土地征用法律制度中利益差序格局的法律成因,进而提出改革土地征收征用法律制度、调整利益差序格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地方政府既是土地的所有者又是土地的宏观管理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由于经济利益考虑等原因,未能有效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从而导致了土地利用的低效利用。所以,如何保证公众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知情权就成为公众有效监督政府的关键因素。因而,本文从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概念及功能、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标准、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内容与途径以及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管理等方面对我国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进行分析.以期能为政府制定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区域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景观生态学思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不够深入,使得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在面临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时常常处于尴尬境地。新兴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核心涉及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内容,借鉴景观生态学理论探讨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不失为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的新尝试。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不足及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景观生态学思维方法,展望了该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途分区的分析。以国土资源部51号文对新一轮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的具体意见。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管制规则,对新一轮规划编制与实施中借助土地空间分区实现空间布局引导和结构指标控制的分区目的、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具有社会性,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地方政府既是土地的所有者又是土地的宏观管理者,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与地方政府有着各种关系的“政府性质的企业”或个人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寻租行为。从而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政府管理职的缺位以及由此引发的政府官员“群体偏移”的腐败现象。本文拟从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概念及功能、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标准、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内容与途径以及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管理等方面对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进行分析,以期能为政府制定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经济活动。土地面积有限性和土地需求的增长之间不协调性就产生了对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布局的客观必要性,就构成了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演进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阶段我国制度因素、产业发展进程、城市化进程、规划理念发展的分析,剖析城市土地利用演进与驱动因素发展的阶段性关系,明晰了多样化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演进的驱动机制,为城市土地利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天元  张殿发 《经济地理》2004,24(4):525-527,532
生态经济规划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客观要求,有别于传统规划模式。它把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作为自己的规划对象,把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作为规划目标,生态经济平衡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的前提条件,通过有效的生态经济规划,在保证生态安全性和经济有效性的前提下,使土地利用程度与其生态经济阈值相协调,实现土地利用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协调统一。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划就是在保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平衡的前提下,使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效益得到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argument for government-directed land use planning is the notion that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urban land use decisions can avoid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bureaucratic governance and tackle widespread instances of -market failure-. Using illustrations from the British land use planning system this paper argues that participatory planning models are insufficiently attuned to the problems of social co-ordination generated by the absence of market prices and of the importance of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in facilitating -experiments in urban living-.  相似文献   

13.
公园绿地规划“公平性”内涵及衡量标准与城市发展水平及居民需求紧密相关,具有较强现实性和动态性,要在规划中准确把控仍是难题。结合不同阶段城市发展背景及现实问题,将公园绿地规划“公平性”内涵分为地域均等、空间均衡、群体平等、群体均好4个演进层次,并对各个层次“公平性”衡量标准加以审视和比较,解析其背后的生成机制,总结其演进特征。最后结合当前城市发展特征对公园绿地规划“公平性”研究与实践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论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协调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曹荣林 《经济地理》2001,21(5):605-608
分析了我国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的不协调状况及其原因;依据两规协调的法律规定,提出了两规协调的共同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实现现代化、集约用地、统筹安排各类用地;论述了两规协调的基本思路是重视城镇体系规划、乡镇规划两图合一、加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协调、城市规划设计院参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调整机构设置。  相似文献   

15.
从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包含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出发,进一步理顺当前的规划评价体系,引出国土资源规划战略,探索使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作为规划的第一步的可行性。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将国土开发中经济、社会、环保的要求通过控制土地开发利用体现出来,对于适合开发的国土集中开发或增加开发强度,对于不适于开发的国土加强保护,直接服务于国土资源规划的宏观管理与微观控制。  相似文献   

16.
张建春  彭补拙 《经济地理》2001,21(5):600-604
利用马鞍山市1983、1996、2010年的土地详查、土地现状和土地规划数据,分析了马鞍山市1983—1996年以及1997-2010规划年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及其土地变化的驱动因子。通过相关分析揭示出:马鞍山市1983年以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增加,耕地减少的主要驱动因子是人口增加、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规划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因子是土地管理、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土地管理法的严格施行,将使今后我国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不同程度的向着有利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选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多维评价指标,采用文献资料法、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一套量化、操作性较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多维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运用此多维评价指标体系对康乐县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康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综合评分值为89.4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实施中社会、经济、生态各方面协调良好,效果明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多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合理的,评价方法是科学、严密的,为其他市、县及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生态效益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生态效益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阐述了现阶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生态效益评价的内容,提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生态效益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刘湘宏  马姝玮 《经济地理》2007,27(2):306-309
文章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编制科学性差、调整频繁、实施保障措施贫乏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善规划实施保障体系、做好规划协调工作、维护规划严肃性等建议,并指出在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尤其要重视保护耕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保护土地生态环境、加强土地开发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