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分配偏好的提高反映出民众对当前收入分配状况的不满,本文致力于从个人利益和分配公平两个角度对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进行解释。根据Roemer的理论,本文从成功可控性的角度构造了反映居民分配公平观念的变量,并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的微观调查数据和Ordered Probit模型,研究发现,个人利益论和分配公平论在中国都能得到实证支持,即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不但存在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也有显著的追求分配公平的动机;同时,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因素。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结论具有良好的稳健性。总之,确保机会均等、维护分配公平对于降低居民再分配偏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深入研究居民对现阶段分配公平满意程度的认知、判断与评价,对于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控政策、促进分配公平、提高居民满意程度、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浙江省11个地区958份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数据,对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与分配公平满意度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构建Ordered Probit模型,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等方面对分配公平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较大,但居民对收入分配公平满意度相对较高。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保障对分配公平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人力资本、起点公平、结果公平、社会保障对分配公平满意度的正向影响程度较大,过程公平对分配公平满意度的正向影响程度次之,而家庭劳动力人数、物质资本对分配公平满意度的正向影响程度较小。这一研究结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年数据,从居民再分配偏好角度研究基本养老保险的再分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基本养老保险提高了居民的再分配偏好水平,从主观方面验证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收入分配的逆向调节作用;较低的基础养老金发放水平,是导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对收入分配产生逆向调节的重要原因;在年轻群体和拥有农业户口的群体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再分配偏好的逆向调节作用更加明显。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社保基金改革,尽快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对中国收入不平等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发现,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它对农村居民和低收入者的负面影响要显著大于城市居民和高收入者。此外,收入不平等除了自身对居民的幸福感有显著负面影响外,还通过社会犯罪间接地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谁是幸福的?——个体特征、外部环境与主观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而个体特征与外部环境是理解幸福内涵的两个核心维度。本文从个体特性、个体状况、社会活动以及社会环境等四类因素出发考察了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与个体特征相关的年龄、性格、收入与健康等因素,以及与外部环境相关的对社会收入不平等程度的评价及对民主化进程的满意程度,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之间有着显著的关系。如果不考虑年龄因素,在其他所有与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关系的因素中,居民的性格因素的作用高于其他因素。收入因素的边际作用高于收入不平等的因素,不过相对于其他因素,收入因素和收入不平等因素的边际作用是最小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对收入分配公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多数研究认为,教育水平的提高会降低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教育不平等会加剧收八分配的不平等。教育与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不仅存在密切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比较稳定,尽管不能拒绝平均受教育年限扣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之间的倒U型关系,但现阶段中国正处于例U型曲线项点左侧,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同时,社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前提,收入分配不会平将妨碍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7.
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德沃金的资源平等分配理论不仅对西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我们在处理公平与效率、教育公平和社会弱势群体等分配问题上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时,资源平等理论在分配范围、实现方式和分配目标上的局限性也为我们解决分配的不平等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在宏观上表现为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在微观上表现为收入差距扩大和分配不公.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包括体制机制制约、劳资关系力量对比失衡、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居民资源禀赋差异等.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应该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顶层设计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通过生产力均衡发展解决城乡居民之间和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通过户籍制度、税收制度、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村土地制度的调整逐渐形成良好的收入分配关系,通过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逐步解决收入不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民收入不断增加,但收入分配格局却暴露出许多问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二次分配没有发挥应有的公平作用;三次分配不透明、非法非正常收入扰乱分配秩序等。这些问题导致了社会消费不足、产业结构升级受阻、社会不公平加剧等不利影响。当前迫切需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文雯 《财经研究》2015,(11):20-33
识别收入分配的性质,找到社会接受和认可的收入分配状态,对一个国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年数据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认知和诉求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居民对于权力决定成功、资本所有者剥夺劳动者、税收调节不到位等分配不公现象的认知显著增加了其收入分配不公平感,而这种不公平感的产生源于上述因素强化了居民对于农民、农民工、工人的实际收入偏低以及省部级以上官员、市长、大型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实际收入偏高的认知.收入分配改革是一场关系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变革,考虑到不同阶层在公平认知和诉求上的分化,国家需要在改革中协调好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取得全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当个人劳动能力和偏好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分配的差异如何通过遗产机制影响收入和财富分配的持续性不平等程度。论文分析表明:在偏好、个人劳动能力和个人收入的随机冲击的影响下,如果市场是完善的,整个经济系统存在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稳定不平等状态,而且,这种稳定的不平等状态与初始的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和一次性的产权配置都是无关的。最后,本文分析了资本收入税和劳动收入税对持续不平等程度的影响,通过分析指出:从长期来看,在劳动能力和初始财富存在差异而偏好没有差异的情况下,征收劳动收入税比征收资本收入税更有利于改善由于能力差异所造成的持续不平等。  相似文献   

12.
新古典模型中收入和财富分配持续不平等的动态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弟海  龚六堂 《经济学》2006,5(3):777-802
本文讨论了当个人劳动能力和偏好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分配的差异如何通过遗产机制影响收入和财富分配的持续性不平等程度。论文分析表明:在偏好、个人劳动能力和个人收入的随机冲击的影响下,如果市场是完善的,整个经济系统存在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稳定不平等状态,而且,这种稳定的不平等状态与初始的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和一次性的产权配置都是无关的。最后,本文分析了资本收入税和劳动收入税对持续不平等程度的影响,通过分析指出:从长期来看,在劳动能力和初始财富存在差异而偏好没有差异的情况下,征收劳动收入税比征收资本收入税更有利于改善由于能力差异所造成的持续不平等。  相似文献   

13.
个人所得税是对居民个人收入的直接征税,承担调节居民收入的再分配功能,本文使用2000年以来的数据,构建居民收入再分配效应、税负归宿的纵向公平、征税模式的横向公平、税收汲取模式等四个维度,实证比较中、关两国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2000~2010年,美国个人所得税平均降低不平等程度6%,中国则仅为0.4%;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份额比系数接近1,呈现比例性,低收入群体承担等于或高于其收入份额的税收,而美国个税则呈现累进的纵向公平性;我国分类征收模式下不同来源的相同收入税负不同,导致工薪收入者成为主要税负者;我国税收汲取模式下个税的非主体税地位严重制约其再分配功能发挥。整个税制结构问题和个人所得税设计自身缺陷双重阻碍,导致我国个税调节收入分配作用有限,本文的研究为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并为强化收入再分配职能、体现分配公平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市场因素和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是决定一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na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 ,CHIP)住户数据,计算出我国居民市场收入基尼系数与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并同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借此探讨目前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是由市场力量造成的,还是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力度不足的结果。研究发现,从市场收入基尼系数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不大。由此认为,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效果不明显是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较发达国家严重的主要原因。加大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政策力度是缓解和改善目前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CGSS的调查数据探索公平收入差距与微观收入分配公平感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公平收入差距和微观收入分配公平感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当实际收入不断接近自我感知的公平收入时,收入分配公平感不断提升,并在收入等于公平收入处达到最高;此后,随着真实收入的继续增加,分配公平感不升反降。改变模型设定、控制变量形式等方式都证明了该结果的稳健性。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受教育程度、工作状态和不平等归因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这一研究将为提升居民对于收入分配的公平感知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2012年度中国居民与机构公共卫生行为跟踪调查(CBPHS)数据,研究了健康对居民投资风险偏好的影响;论文特别关注健康指标的选取对于结果的可能影响,分别用主观、客观和主客观综合健康状况来度量。本文发现,首先,健康状况更好的个体更倾向于选择风险性金融资产,并且客观健康状况相比于主观健康状况的影响更加显著;其次,较年轻的个体其投资风险偏好受到其健康状况的影响更大;再次,在不同收入人群中,健康状况对居民金融投资偏好的影响有所不同:低收入人群的投资风险偏好并不会显著地受到健康状况的影响,而居民的健康状况会显著地影响高收入人群中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偏好。  相似文献   

17.
收入分配是一连串的事情。要判断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绝不能仅仅着眼于收入差距本身的大小,而必须对形成收入分配最终结果的整个流程进行全面考察。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按贡献分配和适度调节,是构成公平收入分配的四个要素。前三者又可理解为权利平等或公正,是公平的重心所在,也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主要标准。收入分配政策必须着重强调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按贡献分配,再辅之以政府的适度调节,才能有效避免各种误解和误导。  相似文献   

18.
分配不平等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各个方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分配不平等已成为各国政府、政策制定者、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分配不平等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研究了各国在将财富和收入导向公平的探寻之路中的各种措施。目标在于对各国在实践过程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也为我国在调整财富分配和收入分配提供更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陈刚 《当代财经》2015,(3):44-55
金融多样性不仅决定了金融部门的效率,而且还界定了金融规模扩张的受益边际,因此,它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和分配具有重要影响。使用2005-2011年中国省际经验数据的研究发现,金融多样性的上升显著地促进了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并降低了财产性收入在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分配的不平等。同时,金融多样性也是金融规模扩张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和分配的门槛条件,只有当金融多样性超过一定的门槛值之后,金融规模的扩张才可能显著地促进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及平等分配。研究表明,金融结构的优化可能远比金融规模的扩张更为重要。因此,增加中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并促进财产性收入的平等分配,可能需要进一步消除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一些歧视性准入壁垒,特别是针对非国有金融和民间金融的歧视性准入壁垒,以此构建一个机构种类多样的金融体系,并培育各类金融机构享有公平竞争机会的市场环境,以促进各类金融机构的充分竞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大幅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得到了提高.但同时随之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平、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以及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与结合;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深化现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收入分配体制,缩小过大收入差距,实现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