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信用违约互换与债券市场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为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信用违约互换可以转移信用风险,从而降低信用债券发行难度,增加债市投资者的可选择空间和投资收益。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银行担保退出的背景下,应当推出信用违约互换以促进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将是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  相似文献   

2.
信用联系票据是一种内嵌信用违约互换,允许发行者向信用投资者转移特定信用风险的证券。信用联系票据由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所支持,并且给相关资产的组合提供了一个(综合的)信用暴露。  相似文献   

3.
信用联系票据是一种内嵌信用违约互换,允许发行者向信用投资者转移特定信用风险的证券。信用联系票据由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所支持,并且给相关资产的组合提供了一个(综合的)信用暴露。  相似文献   

4.
《青海金融》2011,(9):6-6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defaultswap,CDS)是国外债券市场中最常见的信用衍生品。在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中,其中希望规避信用风险的一方称为信用保护购买方,而愿意承担信用风险,向风险规避方提供信用保护的一方称为信用保护出售方,违约互换购买者将定期向违约互换出售者支付一定费用(称为信用违约互换点差),而一旦出现信用类事件(主要指债券主体无法偿付),违约互换购买者将有权利将债券以面值递送给违约互换出售者,从而有效规避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信用衍生品的定价模型入手,分析了影响信用违约互换价格的信用风险因素和流动性风险因素,利用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上的数据,实证了流动性因素对于信用违约互换价格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商业银行针对其面临最重要的风险之一的信用风险采取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长期以传统模式为主,这种方式较为被动,缺少积极性及动态有效性。该种方式的缺陷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显得更为严峻,而信用衍生品作为能够有效转移信用风险的创新产品,很有须要将其引进到信用风险管理中。在学习与借鉴前人关于信用衍生品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应用的经验上,运用了实证分析方法,对银行信用资产质量与信用衍生品交易量的关系作出了研究,得出了信用衍生品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降低或转移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了作用,进而保证了信用资产质量的结论,结合了信用衍生品在我国实际的发展现状与条件,提出了该产品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运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内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我国信用类的金融衍生品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是由此造成的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在所难免。随着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国内银行关于信用类的衍生品的风险信息的披露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借鉴了美国银行的实例。着重对于违约互换的信用风险管理政策进行披露,以此来探讨和完善国内的银行信用违约互换的信用风险管理政策方面披露建议。  相似文献   

8.
《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版的信用违约互换——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的正式启动,彰显我国坚持金融创新和继续发展资本市场的决心。下一步,需通过创造良好的监管环境、引导市场参与者正确认识信用衍生品、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机制、促进市场参与者多样化等途径,推进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金融双语     
信用违约互换信用违约互换可被视为对标的资产违约购买的一项保险,或是标的资产的卖出期权。如图所示,在一个典型的信用违约互换合约中,出售信用风险一方(即“信用保护的购买方”)定期向“信用保护的出售  相似文献   

10.
信用违约互换是信用衍生工具中运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其产生旨在对付信用风险,参与双方之间签订一项金融性合同,允许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并可以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本文通过对信用违约互换的分解分析和避险机制的研究,论证其在积极信贷资产组合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和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方面的显著优势,认为其在我国将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