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金融》2011,(9):6-6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defaultswap,CDS)是国外债券市场中最常见的信用衍生品。在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中,其中希望规避信用风险的一方称为信用保护购买方,而愿意承担信用风险,向风险规避方提供信用保护的一方称为信用保护出售方,违约互换购买者将定期向违约互换出售者支付一定费用(称为信用违约互换点差),而一旦出现信用类事件(主要指债券主体无法偿付),违约互换购买者将有权利将债券以面值递送给违约互换出售者,从而有效规避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2.
金融双语     
信用违约互换 信用违约互换可被视为对标的资产违约购买的一项保险,或是标的资产的卖出期权。如图所示.在一个典型的信用违约互换合约中,出售信用风险一方(即“信用保护的购买方”)定期向“信用保护的出售方”付款,支付金额等于协商好的基点数乘以标的债券或贷款的面值。如果标的债券或贷款的发行人没有违约,购买信用风险的一方(即“信用保护的出售方”)就没有支付义务。  相似文献   

3.
金融双语     
信用违约互换信用违约互换可被视为对标的资产违约购买的一项保险,或是标的资产的卖出期权。如图所示,在一个典型的信用违约互换合约中,出售信用风险一方(即“信用保护的购买方”)定期向“信用保护的出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喏全球金融市场信用违约事件多发喏利用各类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管理、组合、规避风险成为重要课题喏信用违约互换工具在各国普遍应用.本文对中国CDS工具业务模式、运营机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喏对进一步完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目前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在应用中愈发显得力不从心。本文主要分析了一种新型的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信用违约互换,它可以在继续保持与客户关系的前提下,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类型中剥离出来,以一定的代价转移给其他投资者,从而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6.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目前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在应用中愈发显得力不从心.本文主要分析了一种新型的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信用违约互换,它可以在继续保持与客户关系的前提下,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类型中剥离出来,以一定的代价转移给其他投资者,从而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7.
葛欢  张留禄 《征信》2016,(11):51-54
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一种信用衍生产品通过转移信用风险为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深刻变化,其定价问题值得深入研究。通过对违约强度的建模给出两种违约模型——结构性模型、简约模型,结合信用评级制度发现了一个公司的违约强度与其所处的评级之间的关系,使用马尔科夫链建模该公司的信用等级转移状况证明其违约强度为马氏调节过程。该模型增加了模型参数,得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信用违约互换定价公式,并对金融危机下信用违约互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信用违约互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是指信用违约互换的购买者(以下简称买方)向信用违约互换的出售者(以下简称卖方)转移第三方信用违约风险的信用衍生产品.在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中,买方定期向卖方支付一定费用,而一旦出现第三方信用违约(主要指债券主体无法偿付),买方有权利将债券以面值出售给卖方,从而有效规避信用风险.由于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定义简单、容易实现标准化,交易简洁,自199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国外信用违约互换市场规模相当庞大,而且流动性强.  相似文献   

9.
信用违约互换与债券市场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为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信用违约互换可以转移信用风险,从而降低信用债券发行难度,增加债市投资者的可选择空间和投资收益。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银行担保退出的背景下,应当推出信用违约互换以促进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将是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信用衍生品的定价模型入手,分析了影响信用违约互换价格的信用风险因素和流动性风险因素,利用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上的数据,实证了流动性因素对于信用违约互换价格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版的信用违约互换——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的正式启动,彰显我国坚持金融创新和继续发展资本市场的决心。下一步,需通过创造良好的监管环境、引导市场参与者正确认识信用衍生品、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机制、促进市场参与者多样化等途径,推进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信用衍生产品(credit derivatives)是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ISDA)于1992年创造的新名词,确切地讲,它是一种使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分离出来,并从一方转让给另一方的合约.对商业银行来说,信用衍生产品是一种新的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其基本思路是将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通过协议的方式转让给那些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同时,作为代价也转让一部分收益或支付一部分费用.因此,信用衍生产品可以在不影响与客户的关系的前提下降低风险的集中度,从而有效回避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3.
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带给市场的动荡及可资借鉴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型金融产品,信用违约互换试图为投资者提供固定收益投资的违约保护,但是在市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该产品却使得信用风险更广泛地分散在固定收益市场中,从而构成了信用风险向体系性风险转化的潜在基础。除产品设计与市场营销策略等技术因素外,信用违约互换市场能否有效扩展实际上是有赖于以下三种因素:一是卖出方是否具有实际最终偿付能力;二是市场对于产品核心风险的评估与产品定价机制是否具有客观而统一的标准;三是买方机构的营利来源及大规模购买产品的意愿。信用违约互换技术上的设计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衍生产品的操作风险,但从根本上讲并未有效化解交易相关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在2007年9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中,信用违约互换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风险散播到更大范围的市场层面,引起了体系性风险的扩大。该文的案例分析,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次贷危机所凸显出的风险控制对于金融业务与产品创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第三部分 信用衍生品的特征及其投资特性 信用衍生品是为转移潜在资产或两个交易对手间资产的信用暴露而设计的一种金融工具。某项资产的管理者既可以因信用衍生品遭遇信用风险暴露,也可以因信用衍生品减少信用风险暴露。信用衍生品包括信用违约互换、资产互换、总收益互换、信用价差期权和信用价  相似文献   

15.
李论 《时代金融》2010,(8X):123-124
<正>一、引言当前的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市场风险就是信用风险。信用衍生产品是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ISDA)[1]为了描述这种新型OTC[2]合约于1992年创造的新名词。依据ISDA的定义,信用衍生工具是一种场外双边合约,其价值是从基础信用工具衍生而来。在这一合约下,双方同意互换商定的或者是根据公式确定的现金流,现金流的确定依赖于预先设定的未来一段时间内信用事件的发生。2003年4月发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TheNewBaselCapitalAccord,BaselII)第三次征求意见稿,从资本监管角度,允许银行承认不涉及重组问题的作为风险缓释工具(CreditRiskMitigation)的信用衍生工具。只认可信用违约互换(CDSs)和总收益互换(TRSs)提出的信用保护与担保。  相似文献   

16.
该文首先分析了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如何为投资者提供固定收益投资的违约保护;其次分析了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一种资产如何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最后文章认为2008年随着操作流程的简化,企业债券将在国内债券市场上占据较大的份额,而引入信用违约互换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债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培泽 《新金融》2008,(10):49-51
本文在综述信用违约互换(CDS)及其市场发展的基础之上,分析了近期美国金融市场危机对信用违约互换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指出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在防范信用风险有效性及金融工具设计、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近期CDS市场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控制信贷资产风险,稳健经营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CDS会计计量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以信用违约互换(CDS)为代表的信用违约产品交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会计角度上看,新企业会计准则在远期、掉期、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计量上已实现与国际准测的接轨,但是对信用违约互换等信用衍生产品并无明确规范。本文探讨了信用违约互换的基本概念,并通过比较04版和06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担保合同的不同规定,简单介绍违约互换的会计计量方法发展进程。最后,结合国内金融机构信用违约互换会计计量现状,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内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我国信用类的金融衍生品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是由此造成的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在所难免。随着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国内银行关于信用类的衍生品的风险信息的披露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借鉴了美国银行的实例。着重对于违约互换的信用风险管理政策进行披露,以此来探讨和完善国内的银行信用违约互换的信用风险管理政策方面披露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专门针对信用风险的避险工具,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已成为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交易投机化和监管空白化却又孕育出新的全面市场风险,并在美国国际集团(AIG)濒临破产事件中得以凸显,为缓解银行系统长期积累的信贷风险,我国应尽快开展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但应对交易主体资格,交易信息披露,履约争议解决,市场稳定性影响等事项构建严格的持续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