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经济纵横》2021,(2):15-22
对货币的理解一直存在着货币是一种商品还是一种信用的争论,但任何对货币单一的理解和分析都是片面的,借助于马克思的二重性方法方可获得对货币本质和作用的完整认知。马克思批判了货币的两种本质观,运用二重性方法对货币进行了系统分析。货币具有特殊商品和一般等价物的二重本质,其分析体现在马克思各个时期的文本中。货币在职能上也体现了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的二重性,每种职能又可进行二重分析。两种货币职能统一为价值储藏职能,即资本分析的起始,既是货币二重分析的结束,又是其升华。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认为货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作提出是货币的本质、职能和数量三个,而不是两个,而且货币数量是核心。阐述了货币数量与本质、职能的关系,货币数量的对立面,货币在质上的无限的,在量上是有限的。货币数量是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社会问题中的焦点,观念、道德、伦理的标准,提出了货币数量的能量、魅力、幻觉。货币数量的增减变化是量变到部分质变到质变,货币总量及其分解,对最适货币量性质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段银霞 《经济论坛》1999,(14):20-21
关于储蓄存款中货币的职能,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争论,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储蓄手段论。它认为,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人们把货币当作财富的社会形式保存,货币发挥着贮藏手段的职能。人们贮藏货币除了手持现金外,还以各种存款的形式集中于银行,储蓄存款是贮藏货币的形式之一。货币发挥贮藏手段职能的实质是保存价值,储蓄只不过把这种价值的保存集中于银行。所以,撇开储蓄也是一种信用关系不论,应当认识到储蓄是货币发挥贮藏手段职能的表现。二是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论。这种观点认为,看货币是否发挥贮藏手段职能,只能从它对…  相似文献   

4.
孙国峰 《经济研究》2019,54(4):182-198
本文从逻辑的原点出发,分析了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的创造过程,提出货币的核心功能不是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手段,而是组织生产。货币的本质不是一般等价物,而是作为无限跨期价值尺度的一般性债务。从货币创造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货币的演进历史,质疑了传统理论描述的从实物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进过程,提出信用货币是历史上货币的主要表现形式,货币演进历史的主要脉络是:私人信用货币—政府信用货币—银行信用货币。最后本文分析了对银行货币创造的约束,并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央行约束与银行反约束在中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郭帝 《时代经贸》2013,(13):47-48
虚拟货币的发展由来已久,从初级职能到高级职能,越演越烈。文章对虚拟货币进行了概念梳理,再研究当今以网络为基础虚拟货币的特性,总结虚拟货币发展的规律。总结得出虚拟货币是世界货币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学界对《穆勒评注》的研究多聚焦于交往异化问题,然则还可从下述维度解读:《穆勒评注》是马克思考察私有财产货币形式的历史生成过程、对货币本质之谜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文本。在《穆勒评注》中,马克思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私有财产主体本质的揭示,批判了英国国民经济学家的错误货币观,运用辩证法揭示了货币范畴的历史性,将其本质聚焦到对价值范畴的理解上,表明货币是价值生产的产物。《穆勒评注》暗含了对货币本质的科学思考,借助这一重要思想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进一步澄清了“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具有社会性的私人劳动”的表现形式,是“需要被迂回表现的劳动时间”,即劳动和产品互相交换的普遍中介。“价值”通过形式运动,从简单价值形式直至发展为货币形式,即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继而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由此解开了货币本质之谜。  相似文献   

7.
徐玉生 《江南论坛》2000,(11):27-28
马克思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也科学地揭示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关于货币的职能众所周知的是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而对马克思充分阐述的货币在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职能──货币成为市场中最发达的生产要素,长期以来却被忽视了。本文认为,货币在市场经济中成为最发达的生产要素,可以看作是货币的第六种职能,也正因为货币的这一职能,使货币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拥有货币,就拥有生产所需的一切要素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成为最发达的生产要素,首先是因为货币的职能发生…  相似文献   

8.
郭帝 《时代经贸》2013,(14):47-48
虚拟货币的发展由来已久,从初级职能到高级职能,越演越烈。文章对虚拟货币进行了概念梳理,再研究当今以网络为基础虚拟货币的特性,总结虚拟货币发展的规律。总结得出虚拟货币是世界货币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如何界定电子货币这一新型货币的性质并分析其职能,是个有争议的理论问题。在界定电子货币的货币属性,分析其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以及分析其“内在价值”时,应依据马克思主义货币观。电子货币虽然是一种“竞争性”货币,但它并没有内在价值。电子货币的出现并没有推翻“符号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其本身并不具备内在价值”这一传统理论。  相似文献   

10.
货币学派和后凯恩斯学派关于货币供给内外生争论已持续半个世纪,近年来陷入了“贷款创造存款还是存款创造贷款”的迷局。本文基于货币和信用的关系,试图破解这一迷局。货币(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都是经济主体之间结成的借贷关系,但货币的信用级别要高于一般商业信用。货币供给内生性的根源在于,由于不确定性的普遍存在,经济主体之间的商业信用需要通过信用级别更高的银行信用来代替和清算,通过信用升级来降低风险。当货币供给与一般商业信用的升级和清算需求不一致时,货币支付职能和价值储藏职能的转换、金融产品等准货币与货币的转换会缓解甚至消除货币供求之间的不平衡。在当前货币金融制度下,货币供给的内生本质也不能否认其外生性,货币供给兼具内生和外生两个创造渠道。  相似文献   

11.
货币的本质是货币的根本属性,是货币之所以为货币的决定性原因,它贯穿于货币的整个生命过程。货币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社会关系正是货币的本质。与人类社会价值生产过程紧密联系的货币,其本质正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即价值信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关于货币的本质,在经济思想史上一直存在着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是主流经济学界所持有的"基于交易"的货币本质观;另一种则是非主流经济学界所秉持的"基于债务"的货币本质观。这两种截然对立的货币本质观导致对货币的起源和演进、职能、作用以及货币经济的性质和政策含义等范畴存在截然不同的理解,并表现在方法论层面的分野和锁定。同主流的货币本质观相比,非主流的"基于债务"的货币本质观往往更加契合历史事实和人类记录,并对现代货币生产型经济的解读更为深刻,但却囿于自身的方法论歧见而长期备受忽视和边缘化。货币兼具商品和债务双重属性的可能性,为这两种迥乎不同的货币本质观之间的有机综合提供了前景。  相似文献   

13.
何平 《金融评论》2021,13(1):41-53
本文渐次考察了中国主要货币形态的历史演进过程、制度特征及其规律,发现货币形态演进中消解掉的价值要素、职能偏重和担保品的外在化,必须由相应的社会制度来维系.单纯货币形态在技术上的改进,不可能改变其作为货币商品代表的性质.铜钱、纸币和白银主导货币地位的更替演进,在于弥补先行货币形态在特定货币职能上的缺陷,它们之间相互补充.货币形态演进的中国经验表明,数字货币的登场,重在特定场景下扩展支付手段、完善货币生态,而非完全替代传统支付工具.  相似文献   

14.
李秀辉 《当代财经》2021,(10):56-66
西方经济学的两种货币本质观都存在问题,难以解释货币现象和经济现实,马克思对二者都进行过批判,他的"二重性"分析方法为客观认知两种货币本质观并全面准确地理解货币的多维度内涵提供了思想武器.马克思的二重性思想认为,货币本质上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种性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基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马克思提倡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分析思路,货币社会形式的历史演变为马克思的货币分析提供了历史基础.马克思的二重性方法也适用于货币职能的分析,一般等价物可延伸出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两种基本职能,二者又可进行二重性解读,基于货币职能交叠可以得到货币理论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新型虚拟货币与现实主权货币的本质区别在于权威来源不同,新型虚拟货币的权威来源是内生性的,自下而上产生;主权货币的权威来源是外生性,自上而下推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本质上是无约束的主权信用货币本位,其存在的主要缺陷在于无法防范储备货币发行国的道德风险,因此改革的方向是创造一种超主权的理想储备货币.从表面上看,新型虚拟货币具有理想的储备货币的特征,但由于其发展中出现的难以逾越的障碍,目前新型虚拟货币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仅仅局限于意识层面.新型虚拟货币体现了“平等、参与、分享”的互联网精神,但也存在着互联网产品的固有缺陷,要突破这些缺陷必须寻找到自身稳定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6.
熊娟  邓慧文  郎朗 《时代经贸》2011,(14):169-169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虚拟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化,以Q币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引起人们越来越激烈的争论:Q币是不是货币?本文试图从货币的主要职能的角度论证其货币性质。  相似文献   

17.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其他商品价值的对等表现。由于大众对货币是一种符号的误解而给了纸币诞生的机会。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不是等价物,纸币与商品的交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等价交换。这种没有价值的纸币对以黄金为代表的货币的替代催化了现在经济社会频繁出现通货膨胀、经济泡沫和经济危机。而重回金本位能够实现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价值回归,使得当今日益发展的商品经济社会能够回到正常而自然的价值交换时代。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虚拟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化,以Q币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引起人们越来越激烈的争论:Q币是不是货币?本文试图从货币的主要职能的角度论证其货币性质.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离不开货币。在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几乎每天都与各种各样的货币打交道。但是,到底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什么?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把货币当作一般商品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马汀认为货币的本质是它背后的由信用账目和清算体系所构成的机制。笔者认为把货币的本质看成是一种可转让的债或可转让的信用,这是对货币本身最深层的理解。从支撑经济交易的可转让信用和债务来认识货币,也并非否定货币是人类社会市场交易的一种媒介,而只是让人们在更深的层面上认识人类社会的经济运行,尤其是认清国家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些才是我们的经济学家应当认真思考和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花永兴 《经济问题》2003,(11):64-66
虽然货币和信用是以私有制为基础而产生和发展的,但在社会主义公有制阶段仍然存在货币和信用。从货币和信用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出发,货币和信用体现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关系,这和公有制这种生产关系所体现的社会关系有着天然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