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鸿渊 《经济师》2003,(11):27-28
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是我国财政改革的现实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 ,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公共财政的框架体系。如何在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下 ,建立和完善财政运行机制是我国当前和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政府预算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认识现行政府预算的不足 ,结合我国的实际 ,改革现行预算制度对降低我国财政风险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防范腐败 ,维护社会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财政改革的深入以及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初步建立,财政监管工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法律体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并在监管方法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3.
财政分配和财政监督是财政的两大职能。财政分配是财政监督的基础,财政监督是财政分配的保障。财政监督是公共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财政监督的地位与作用更为重要。因此,加强公共财政体制下的财政监督是财政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政改革目标即建立公共财政被正式确立。构建我国公共财政框架必须具有规范化的财政收入,公共化的财政支出,法制化的财政监督和宏观的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5.
论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财政监督关系到我国财政领域的廉政建设和经济发展。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应明确财政监督不仅仅是发现问题,而且还要预防问题的发生。在理顺财政监督与公共财政关系,明确财政监督原则的前提下,针对我国目前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应提高对财政监督重要性的认识,将财政监督落到实处;处理好与有关各方的关系,提高财政监督的效能;完善财政监督体系,促进财政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体系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作为新时期财政改革的重要目标,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不断增强、国民经济不断发展、财政改革不断深化而逐步认识和明确的。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体制应该是一个包括三个层次的框架体系。 第一层次是公共财政的制度合理性问题,即如何划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财权事权关系,并相应确定公共财政的职能  相似文献   

7.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给出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的机制概念,又结合有关财政监督理论分析我国的实际情况,论证财政监督与公共财政的辩证关系以及实践工作存在的问题,随后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财政监督政策中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最终指出在公共财政框架下进一步修补政府财政监督的机制设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针对财政监督机制设计提供可行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逻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以政府职能为主线回顾西方公共财政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认为公共财政的经济学实质在于资源稀缺条件下有限理性选择形成的制度和效率与公平的权衡,对公共财政理解的线索主要是弥补市场失灵与矫正政府失败.我国应建立"政府一财政一市场"的分析框架、注重部门问财政关系的处理以及选择以宪政为目标的民生财政.  相似文献   

9.
现代公共财政的定位:一种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炜 《经济学家》2006,4(5):91-98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制度,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演进而成熟,这反映了公共财政的特殊性。与其它经济制度下的财政一样,公共财政的主体始终是国家(政府),伴随政府职能的转变而调整,这反映了公共财政的一般性。仅从市场失灵的角度解释公共财政的职能与定位是不全面的。将现代公共财政定义为市场与政府妥协的产物,在“市场-财政-政府”三位一体的框架中考察现代公共财政的内涵,并将这种分析框架应用于转轨经济国家。  相似文献   

10.
孙东光 《经济论坛》2008,(9):139-140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当前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为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为了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将进行编制部门预算、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及政府采购制度等一系列的改革。会计是财政分配的基础,随着改革的深化,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需要更强有力的会计监督。会计监督作为财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务于公共财政的要求,为财政管理、财政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1.
财政监督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是紧密相连的,财政管理的改革过程就是财政监督检查不断得到加强、财政监督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提高的过程.怎样才能更好地履行财政监督职能、切实服务于公共财政管理和财政性资金的安全运作,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是财政监督检查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研究财政改革与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加快财政监督的民主化进程,完善财政的民主监督,是搞好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必然前提.  相似文献   

12.
阚文华 《时代经贸》2010,(22):53-53
财政监督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是紧密相连的,财政管理的改革过程就是财政监督检查不断得到加强、财政监督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提高的过程。怎样才能更好地履行财政监督职能、切实服务于公共财政管理和财政性资金的安全运作,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是财政监督检查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研究财政改革与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加快财政监督的民主化进程,完善财政的民主监督,是搞好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必然前提。  相似文献   

13.
安一宁 《经济论坛》2014,(6):118-120
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国政府预算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政府预算框架基本形成,但与公共财政的建设要求还相距甚远。公共财政是一个政府和财政职能调整的基本思路和导向,在这种导向下,强调了财政必须改革、体现政府职能和理财系统的深刻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公共预算机制的建立是公共财政框架构建的核心。目前,我国财政收支的矛盾比较尖锐,只有通过深化预算管理改革,优化支出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才能使收支矛盾得到一定的缓解,从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14.
陈波 《时代经贸》2009,(6):158-159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框架已初步建立。政府财政审计的内容也随之发生了重要转变,其主要目标是促进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5.
财政监督机构职能发挥是依据国家有关财政法规政策,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采取必要的方式、手段,对单位财政财务活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对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以保障国家财经法规政策的正确贯彻实施。当前,随着财政职能的转变和财政改革的深入,对财政监督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此,财政监督机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财政监督新机制,针对现有不足,切实有效地加大财政监督的力度,使财政监督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运行轨道,适应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以建立公共财政为目标的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财政体系和框架不断完善,政府职能由原来的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全面干预,逐步转变为只对市场失效部分进行补充。财政支出是实现政府职能的手段,它反映了政府的政策,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在公共财政背景下如何开展财政支出效益审计,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一、财政支出效益审计的目标财政支出效益审计总体目标应是揭露问题、促进管理、推动改革、规范秩序,提高效益。具体目标是通过对财政支出的监督,审查是否以最少的财政资源耗费提供最大限度的社会共同事务,评价财政支…  相似文献   

17.
构建以绩效评估为主的财政监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伟娜 《经济论坛》2009,(24):46-48
财政监督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在绩效管理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双重影响下,构建新的财政监督机制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认为我国应构建以绩效评估为主体的财政监督机制,将“三位一体”的财政运行机制连为一体,实现财政管理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西方发达国家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建立了公共财政制度。该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政府收入支出制度。1983年,公共财政概念被学者翻译西方财政学时首次引用。近几年来,我国就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进行改革,初步建立了公共财政框架。  相似文献   

19.
五年来公共财政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98年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提出了逐步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改革目标。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不仅理论界尚存争议,实际工作部门也存在一些疑惑和模糊认识。现将各种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公共财政理论的研究 (一)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 安体富认为,“公共财政”就是财政,而财政从来都是国家(或政府)财政。公共财政属于公共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公共财政问题已成为我国财政理论和实践的一大热点,财政理论界将其视为我国财政体制根本性改革的关键,不少地方政府的财政部门也纷纷在公共财政这个大标题下尝试着财政预算管理的改革实践。尽管多年来我国许多财政改革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公共财政的性质,但更多的只是“外围战”,尚未触及财政旧模式的核心,这就决定了我国财政虽已初步具有公共财政的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