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传统金融理论对金融市场异象解释的乏力,使得异质信念假定下资产定价研究因其广泛的适用性而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异质信念及其形成机制,进而从行为金融视角、异质个体模型两方面对异质信念假定下的资产定价理论及实证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指出当前异质信念假定下的资产定价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进一步可能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廖昕  何玥 《生产力研究》2023,(11):150-155
文章利用2010年3月至2022年3月的3 495只A股数据,实证研究了融资融券的实施是否降低了异质信念对我国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并根据公司规模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融资融券政策的实施增大了异质信念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在融资融券政策实施后,小规模公司的异质信念对股价崩盘风险的促进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我国2011—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考察了融资约束、 投资者异质信念与企业投资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水平显著负相关,即融资约束程度越高,企业投资水平越低;融资约束与投资者异质信念显著正相关,即融资约束程度越高,投资者异质信念程度越高;投资者异质信念与企业投资水平显著负相关,即投资者异质信念程度越高,企业投资水平越低.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投资者异质信念在融资约束影响企业投资水平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传导作用,且这种作用在低融资约束企业和国有企业中表现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投资者异质信念采用了新的度量指标,运用组合价差分析与回归分析两种方法,全面考察了中国资本市场上异质信念与股票未来收益之间的关系。其中,根据收益率的厚尾分布特征,本文首次提出使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针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异质信念对股票未来收益的影响是不稳定的,没有一种理论假设能够在收益率的整个条件分布上成立。具体而言,在中低收益率部分,异质信念对其有显著的负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却随着收益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直至为零,最终在高收益率部分转变为正的影响。这个结论与以往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本文也试图对其进行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5.
笔者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数据,通过投资者异质信念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关系模型实证研究了投资者异质信念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得出如下结论:由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参观存在,导致了股票价格偏离其价值,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这为证券市场调节资源配置、有效利用投资者异质信念的调节作用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异质信念与金融异象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投资者异质信念和卖空限制前提下资产定价和金融异象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金融经济理论。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综合阐述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为金融异象、资产泡沫、市场崩溃形成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解释思路。虽然对异质信念的衡量存在一定困难和分歧,实证结果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多数的实证研究支持了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限制卖空的背景下,利用改进的股权融资模型和投资者迎合理论模型,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投资者异质信念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投资者异质信念既通过促使企业管理者迎合投资者而直接加剧企业过度投资,也通过影响企业的股权融资现金流而间接促进其过度投资;投资者异质信念对私营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仅体现在投资者迎合渠道,而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则主要反映在股权融资渠道;两种作用渠道都存在于成长性企业中,而不存在于非成长性企业中。  相似文献   

8.
张超  刘星  田梦可 《财经研究》2015,(11):44-57
文章结合行为财务的研究成果,基于管理者视角探讨了信念波动在财政刺激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不同特征的企业对财政刺激资金效应与信号效应路径的选择性反应.研究发现,财政刺激政策的实施与退出造成了管理者信念和异质信念的波动,较强的管理者信念和异质信念均加剧了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管理者信念在财政刺激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异质信念的中介效应则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规模较大和破产风险较大的企业对财政刺激所产生的资金冲击的反应更加明显,而民营企业、规模较大和破产风险较小企业的管理者信念的中介效应更加显著.以上结果说明,财政刺激政策同时通过资金效应与信号效应影响企业投资效率,这为完善政策制定、提高施政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投资者特征是企业融资决策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2003-200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异质信念和投资者情绪两个维度,考察投资者特征对企业股权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大,投资者情绪越高涨,企业越倾向于公开增发而非配股。进一步地,我们还考察了不同投资者情绪下,异质信念对股权发行方式影响的差异性,结果发现投资者情绪越乐观时,异质信念对企业公开增发选择倾向的敏感性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前研究不同信息环境中价值相关性的文献,以及相对关联研究对价值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献,大都表明客观的信息环境是导致价值相关性产生差异的原因,或是认为这种差异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与投资者的异质信念无关。本文从异质信念视角,考察不同信息环境下会计信息以及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差异问题。研究结论表明,影响价值相关性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者信念异质,而并非客观环境本身。从而为管理层改善信息环境,提高投资者理性估值水平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投资者异质信念下的资产定价研究补充并完善了传统资产定价研究,已成为行为金融学研究的热点。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分别从理论模型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进行。理论模型研究方面,将已有的研究成果归结为噪音交易模型、不同先验信念模型和共同信息下的异质性信念模型三类进行阐述;实证研究方面,以衡量异质信念的指标选取为线索,并按时间顺序进行阐述。对已有文献进行条理清晰的梳理,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为今后研究提供借鉴及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12.
异质信念、通货幻觉和我国房地产价格泡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地产基本价值是由其未来的现金流(即租金)和贴现率决定的,异质信念与通胀幻觉分别从投资者对房地产未来现金流分布的信念差异和对贴现率的估计偏差两方面解释了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本文基于1994~201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季度数据,利用时变现值模型估计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价值,进而给出房地产价格泡沫,并检验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异质信念和通胀幻觉都勾勒出了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的画面,但相对于通胀幻觉,异质信念是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异质信念与盈余惯性——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03-200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意外成交量作为异质信念的代理变量.通过检验异质信念与盈余惯性的关系,发现盈余公告后续的长期收益随着投资者对年报信息意见分歧的增大而严格减小.这一研究支持了Miller (1977)假说;同时也表明在投资者对盈余信息存在异质信念的情形下,中国股市禁止卖空的制度性缺陷将悲观投资者拒之门外,而乐观投资者推动股价高估,导致股票和市场都存在较大的投机性泡沫.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2004-2010年6 346家有分析师预测数据的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公司治理水平与分析师关注具有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分析师们预测的分歧,并导致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增加.笔者认为,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增加了股票市场的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15.
股市泡沫研究文献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股市泡沫的早期研究主要是基于理性预期假设来展开的.但由于其局限性而逐步过渡到非理性预期假设,研究者将噪声理论与投资者心理和投资者行为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随着行为金融理论发展,不时称理论、信息栅、信息扩散理论、反馈理论等被运用于股市泡沫研究.近年来,异质信念理论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同时,股市泡沫积累的规律和股市崩溃机理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异质信念假定入手,通过构建有真实货币支付的实验室交易市场,对经验和专家预测在价格泡沫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经验与专家预测分属不同的信息类型,其在资产价格泡沫形成中的作用、方向和机制截然不同。在包含部分有经验者的混合市场中,经验成为交易者之间出现异质信念的基础因素,即正是由于经验的不对称导致异质信念的出现或加强进而推起或加剧资产价格泡沫。这与早期实验研究认为增加有经验者比重可以消除或缩短价格泡沫存续期的观点不同。就专家预测而言,本文实验研究表明,无论专家预测真实与否都能显著地抑制实验期内的价格泡沫,真实专家预测并不必然优于虚假的专家预测。  相似文献   

17.
赵华 《经济管理》2007,(10):87-91
从随机游走、行为金融到混沌,从现代资产定价理论、行为资产定价理论到异质信念资产定价理论,3种学说和3种定价理论同时存在干当今资本市场的研究中,它们分别从不同方面、不同视角解释了资产价格的波动。本文的研究理清了3种重要定价理论之间的关系:理性与有限理性,线性与非线性,价格波动的外在机制与内在机制,为人们进一步研究资产定价理论提供了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18.
邓剑兰  顾乃康 《金融评论》2016,(4):47-63,125
本文在存在内外部人异质信念的假定下,基于随机过程以及实物期权等方法,构建了内生化控制权租金以及权益或债务市场时机等因素的控制大股东最优融资决策模型,并在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模型进行具体量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实证研究假设。我们进一步使用我国上市公司2004~2013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权益融资相较于债务融资对内外部人异质信念下的市场时机更为敏感,企业的融资决策主要是受到内外部人异质信念下权益市场时机的影响;当外部人相对内部人乐观程度较高时,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大股东存在抓住市场时机的机会主义行为,表现为在外部融资中倾向于选择权益融资的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控制大股东攫取控制权租金的行为能够抑制控制大股东在内外部人异质信念下通过过度权益融资抓住有利市场时机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传统公司资本结构研究更多考虑公司、行业和宏观等客观经济因素对资本结构决策的影响。随着行为公司金融学研究的诞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经理(投资者)认知、信念等主观因素对公司金融决策的影响。文章综述国外过度自信、风险偏好等经理特质与公司资本结构关系的相关研究,分析经理非理性行为对传统公司资本结构决策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的挑战,探讨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芮卫 《经济论坛》2011,(5):51-54
本文从异质信念和投资者情绪等非理性解释的角度,对我国创业板市场203家公司的IPO抑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创业板IPO抑价主要是由二级市场的非理性投资造成的,创业板市场资金博傻的投机氛围浓厚,投资者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价值投资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