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论文首先计算了2000年—2012年甘肃省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接着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各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计量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城市化和产业结构间发展协调程度较低;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速率相比较快;城市化发展与第一、二产业的就业结构存在协整关系,与产值结构没有这种关系;城市化水平和第一、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城市化发展有利于就业结构的优化,但由于两者之间协调不佳,就业结构优化没有良好地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因此,应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并采取合适的宏观策略以保持甘肃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良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时代的发展促使中部六省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发挥优势,实现产业创新与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构建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六省工业化水平实证研究得出六省工业化质量排名: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江西。构建各省区工业现代化必须注重资源优势、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资源利用效率与环境保护能力等对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时代的发展促使中部六省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发挥优势,实现产业创新与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构建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六省工业化水平实证研究得出六省工业化质量排名: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江西.构建各省区工业现代化必须注重资源优势、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资源利用效率与环境保护能力等对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以及南京市利用外资现状和产业结构特征的分析表明:南京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与南京市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有显著的差异。外商直接投资和三大产业结构的实证检验结果则表明,吸引外资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对一、二产业的发展有抑制作用。最后提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一系列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从结构上来看,湖北省工业化规模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同时,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幅度始终保持了较高水平的增长,1978~2002年间,除了1990年是负增长外,历年平均增长幅度达到了16%。湖北省工业化的进程也极大地改变着进出口商品的结构。1980年,湖北省内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的比重占47.1%,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占52.9%,这表明湖北省的经济结构是典型的二元制结构,且农业产品的生产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到了2001年,湖北省的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的比重仅为12.5%,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却高达87.6%,这明显表明湖北省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另外,湖北省服务贸易的出口情况是:1987年第三产业在湖北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为17.3%,对湖北省的二元制经济结构的结论并无重大影响;而到了2002年,第三产业在湖北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上升到36.6%,可见湖北省的二元制经济结构已经发生显著变化,这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变是分不开的。一、湖北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状况农村工业化是湖北省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镇企业占据我国国民经济半壁河山的情况下,农村工业化的进程对经济的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查已取得了显的成就,但是,目前河南经济结构整体水平低,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不协调,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对结构演进的推动力弱、层次低等问题仍然很突出,针对我省现状,建议采取稳“一产”、壮“二产”、促“三产”的调整战略,重点是加快工业化进程;为此需要重新审视河南在全国的分工合作体系,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推进城市化进程,改善企业供给结构,加快主导产业的发展及提高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业化与市场化的结合始自1978年开始的市场化改革。30年来,工业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市场化的推动。通过构建市场化指数与工业化指数的测度评价体系,对1978-2007年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和工业化进程进行了定量测度,并以测度结果进行计量分析,检验表明市场化和工业化高度相关,中国市场化是工业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非常显著。市场化指数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促进工业化进程提高0.56个百分点。在我国继续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必须深化市场化的改革,保持市场化与工业化的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性,不仅指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而且包括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升级演化.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区域,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不仅关系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实证研究,认为上海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性最好,而江苏和浙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均有不协调之处.  相似文献   

9.
广东工业化进程究竟处于哪个阶段目前尚无定论。将改革开放后的广东工业化进程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中后期工业化发展的对比研究表明:世界之交的广东工业化进程正向后期阶段迈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线性回归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1987~2005年中国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建模考虑到了时间序列的稳定性,并且考察了更长的时间跨度。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是寿险需求增长的根本原因,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进程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也都会促进寿险需求的增加,通货膨胀和抚养率的提高则会降低寿险需求。  相似文献   

11.
首先按照两部门模型来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微分方程,基于非平稳面板数据方法,求解信息部门对其它部门的贡献,得出东部地区信息化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然后基于非参数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利用高斯核函数作为核权函数,对东部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质量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长具有显著效应,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水平的提高可增加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对东部地区三次产业影响的整体结果分析,可以看出融合对产业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可促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这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传统理论用工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人口比重来衡量工业化水平,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忽视了产业价值链利润占有率、主要产业控制率等结果指标和标准化普及率、工业精神等促成指标,在实践中也经不起检验。产业实化假说用十四项指标来测算工业化进程,包括主要产业控制率、产业价值链利润占有率、劳动生产率、工人收入增长率、知识产权比重、工业精神等指标。运用产业实化假说可以判断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多项指标显示我国产业虚化问题突出,我国企业处于跨国公司为中心的外围圈层。破解这一问题需要建设平等的公民社会、引导智力资源流向工业、培育工业精神等。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创新有着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过程,现有的研究还不能有效地对其进行说明和解释。本文以2002~2008年省际经济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和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创新的互动机制。结果表明两者确实存在着相互作用:一方面,三产比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遵循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二、三产比例与区域创新的关系则存在着类似于“库兹涅茨曲线”的性质;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比重和区域创新产出则有着相互促进的动态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从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入手,总结了陕西省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但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依然较大,与现代产业结构"三、二、一"模式相差甚远。最后提出陕西省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方向应是"稳一、优二、进三"。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分配结构及其发展进程和水平.分析发现,万州区与涪陵区在产业结构上都存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与其吸纳劳动力的比重不一致的现象,其中,涪陵区第二产业比重较大但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弱,而万州区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要弱于涪陵区.两地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改善就业结构,充分吸纳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6.
发展服务业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且差异巨大,经济转型的目标、方式和途径也必然有所差别。以我国107座地级资源型城市为样本,对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服务业2005—2015年的发展态势进行比较分析,结论表明:资源型城市的服务业发展符合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但滞后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整体进程;不同类别的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各城市的特征与其区域分布、城市类型、经济增速和工业化阶段有关,尤其受到所处工业化阶段的影响。资源型城市发展服务业,不应单纯提升服务业占比和片面追求服务业高端化,而应与其所处工业化阶段相适应,并充分利用资源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才能顺利实现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1984-2015年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运用KALMAN滤波算法考察产业结构和外商投资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外商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小,并不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外商投资对缩小城乡收入持续有着积极的影响;第二产业比重、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始终正相关,第二产业比重增加与产业结构水平高级化都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建议进一步利用外商投资发展我国现代化农业,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并积极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第三产业发展,同时提高农村务工人员的技能与素质,重视农村务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可以从事信息咨询、商贸物流等相对高收入的工作;制定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留在农村,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实现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学视角来说,城市现代化进程即城市工业化和商业化的转变过程。晚近以来,随着"被开埠通商",两湖地区一些较大的沿江港口城市如汉口、武昌、长沙、宜昌、沙市、岳阳等迅速崛起,城市工商业兴盛,迈入了早期现代化的轨道。然而,由于工业基础和实力薄弱,这些城市的早期现代化进程后劲不足。因此,近代两湖地区区域中心城市的早期现代化具有明显的被动性、开放性、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工业反哺农业并不必然发生在工业化的后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中期就开始调整工农关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依据修正后的霍利斯·钱纳里模型来判断,我国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工业化中期,目前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过渡时期;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是政府对农业“予大于取”的界定以及“取”“予”的强制性,对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农业税和财政农业支出进行比较后发现,我国工业反哺农业起始于工业化中期的21世纪初,最晚不过2004年。先行工业化国家一般是在城市化率接近或超过50%、农业就业比重下降到45%以下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而我国是在农业就业比重为46.9%、城市化率为41.76%时开始工业反哺农业的,反映出就业结构转换和城市化的滞后。因此,还应加快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体制、机制,促进新型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1981~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非均衡增长理论模型,模拟了工业化以及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结构的变化,利用协整回归、SVAR(结构向量自回归)就工业化及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工业化与经济增长都是相互促进的;长期中,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对工业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工业化对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基本上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