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伟  王虎  易琼  梅祥 《检验检疫科学》2010,(6):19-22,18
本文建立了硫酸软骨素含量测定方法及不同物种来源的硫酸软骨素的鉴定方法。用酶解法将硫酸软骨素A、C、B酶解成二糖组分Di-4S,Di-6S和Di-0S,以去离子水和氯化钠溶液为流动相,在波长232 nm处采用阴离子交换柱Hypersil-SAX(ID 4.6 mm×250 mm)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硫酸软骨素A、B、C对应的二糖组分,硫酸软骨素的总量由3者含量相加而得。比较硫酸软骨素A、C的二糖组分Di-4S,Di-6S的峰面积比值,可确定硫酸软骨素的来源。硫酸软骨素在5000~150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98%,RSD为1.86%。本方法能够较好地实现对鲨鱼、牛、鸡或者猪来源的硫酸软骨素溯源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用鱼骨为原料,通过酶法提取工艺对硫酸软骨素进行分离和提取,主要分析了酶质量浓度、pH值和乙醇体积分数对硫酸软骨素提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以猪、羊等动物软骨为原料,采用醋酸杆菌和两种蛋白酶消化,以硫酸软骨素得率和纯度为指标,通过多次实验,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醋酸杆菌浓度6g/100mL,发酵温度35℃;碱性蛋白酶浓度1.5%,酶解时间4 h;木瓜蛋白酶浓度1.5%,酶解时间4 h。在此条件下硫酸软骨素提取率为7.65%,纯度为92.77%。  相似文献   

4.
硫酸软骨素是一种酸性黏多糖,是我国的重要出口原料药之一.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硫酸软骨素的生产研究进展,结合工业生产实际,对其进行深度分析,以期促进生产工艺的改进,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静电喷射法制备负载硫酸软骨素的海藻酸钠纳米颗粒。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马尔文纳米粒度电位仪(Zetasizer Nano ZS),分别对所制得的颗粒的形态、结构和粒径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表征了负载硫酸软骨素的海藻酸钠纳米颗粒的缓释情况。结果表明:海藻酸钠与硫酸软骨素的质量比、海藻酸钠的浓度、搅拌速度和CaCl_2的浓度等对海藻酸钠纳米颗粒的粒径有显著影响。当转速为900 r·min~(-1),氯化钙溶液浓度为0.9%,海藻酸钠水溶液浓度为2%,流速为0.6 mL·h~(-1),电压为27 kV时,可得到粒径为262.3 nm的海藻酸钠/硫酸软骨素微粒,该微粒中的硫酸软骨素具有很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新绛酵子为材料,通过微生物学方法分离筛选出酵母菌,观察其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的形态特征,并对其进行美蓝染色鉴定。采用CTAB法提取酵母细胞核中的DNA,再利用ITS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凝胶电泳分析,测定该酵母菌菌株的ITS序列。然后利用Blast与MEGA软件得出:该菌株与酿酒酵母相似度较高,相似度为99.5%,属于酿酒酵母属。本研究为今后该菌株的特性和发酵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自制泡菜为原料,通过平板涂布、划线分离、革兰氏染色和接触酶试验得到3株乳酸菌,经过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3株菌株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株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utum)1株,并对其胞外多糖产量进行测定,筛选出产胞外多糖含量最高的菌株。分离出的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可为研究、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提供原料,并为后续胞外多糖的工业化制备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畜内脏深加工技术解决了诸多难题汪义发20多年来对畜内脏深加工情有独钟,始终孜孜不倦地探究其技术难题,尤其是对猪、羊小肠或猪、牛肺提取肝素钠;畜类动物的鼻骨、喉骨、气管等软骨生产硫酸软骨素两个项目更加求精。常规肝素钠提取大多采用进口树脂或D204树脂进行  相似文献   

9.
进出口食品中沙门氏菌PFGE分型及耐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进出口食品中分离的沙门氏菌(SA)分子型别和耐药情况。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XbaⅠ酶切SA染色体DNA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实验,用BioNumerics软件分析菌株之间的相似度。用Vitek 2进行药敏实验,分析SA耐药情况。结果:24株SA分成22个PFGE型。SA2和SA11之间相似度100%,鼠伤寒SA之间的相似度62.1%~90.3%。药敏实验结果显示5株鼠伤寒SA共有4种耐药谱,部分菌株对青霉素类、呋喃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耐药。结论:进出口食品中分离的SA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但部分菌株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陕北传统米酒的质量,保持或改善其风味,本研究对陕北传统米酒酒曲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并分析了微生物的数量分布。根据培养特性、菌体形态及生理生化检测进行菌种鉴定,得到24个不同属、种的微生物菌株;活菌计数结果显示霉菌和酵母菌为酒曲中的优势菌种,分别占总菌数的57%和38%。将分离所得微生物中17个种的优势菌株进行纯种培养,其中霉菌8株,酵母菌9株。并对8株霉菌所产生的α-淀粉酶和糖化酶活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华根霉(Rhizopus chinensis),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相比另外5株霉菌表现出较高的酶活力,其α-淀粉酶活力分别为798U/g,672U/g,701U/g;糖化酶活力分别为2641U/g,2321U/g,2538U/g,可作为生产米酒的理想菌种。  相似文献   

11.
为选育稳定性高、耐受性强的腈水合酶的高产菌株,通过富集培养活性污泥,试用逐级增加丙烯腈浓度,同时对pH进行调控,从中筛选到一株理想腈水合酶菌株。并对该菌株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确定培养基为葡萄糖15g/L,酵母粉10g/L,Co2+10×10-5mol/L。28℃,180r/min培养96h,腈水合酶活力342U/mL。  相似文献   

12.
用RT-PCR方法,以1株H2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RNA为模板,扩增了HA全基因cDNA.将HAcDNA克隆于pMD18-T载体,并对其进行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所克隆的1685bp核苷酸片段包含了全部HA基因阅读框架和上下游引物,编码区为1683个核苷酸,编码560个氨基酸.将其序列与其他8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其核苷酸同源性在85.3%~98.6%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88.8%~98.9%之间,HA基因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没有连续碱性氨基酸插入.本研究结果为国内基因工程疫苗等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分子进化分析揭示了各毒株间的亲源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一株从缅甸进口虾中分离的沙门氏茵新血清型的鉴定.[方法]采用常规生化试验和免疫血清凝集素吸收与位相逆转试验及噬菌体裂解试验方法.[结果]该菌生化反应符合肠道沙门氏菌肠道亚种(S.enterica subsp.enterica)定义和能被沙门氏菌O-I噬菌体裂解.免疫家兔所得O和H抗血清经凝集素吸收试验证实该菌具有一个新的O抗原(暂命名为O:68),位相逆转试验证实其抗原式为O:68:r:z6.[结论]该菌是Kauffmann-White表解尚未叙述过的一个新血清型,暂命名为昆明沙门氏菌(Salmonella Kunming).  相似文献   

14.
本项目旨在推测超临界萃取所得的陈皮油,进行微胶囊化工艺研究得到陈皮油微胶囊,以及本课题组从西藏开菲尔粒中筛选分离得到的一株新型菌株FX-6发酵提取物牛乳活性肽是否具有改善胃肠道功能。为下一步得到陈皮油微胶囊牛乳活性肽复合物提供思路,以期得到一组既能保护胃黏膜又能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的功能性的陈皮油微胶囊牛乳活性肽复合物配方,为开发安全、天然、稳定、无毒副作用的改善胃肠道功能的保健品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DEP为例采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词法对其热稳定性和降解产物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其反应机理,为废旧塑料裂解回收处理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是食品中毒的重要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产生血浆凝固酶,可通过检验可疑菌株是否产生血浆凝固酶对其进行判断.本文通过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不同培养时间、不同反应时间、不同体积等因素对其血浆凝固酶反应的不同影响,总结出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的若干方法,对实际检验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汪义发从事肝素钠、软骨素等畜产品开发、加工、收购、销售近20年,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小本创业的成功投资者,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国科大有关教授的指点下,推出的不用树脂生产肝素钠,软骨素技术让业界人士高度赞赏。其优势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发酵乳杆菌grx08、干酪乳杆菌grx12及鼠李糖乳杆菌LV108为实验菌株,对其真空冷冻干燥前后发酵性能、代谢关键酶及细胞膜通透性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冻干后细胞存活率降低,发酵特性上凝乳时间延长而粘度值下降,凝乳时的酸度及p H变化不大。细胞的代谢关键酶β-半乳糖苷酶及乳酸脱氢酶总酶活性均较冻干前有所减弱,冻干后乳酸菌胞内Ca2+浓度增大。冻干后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大,可能是导致发酵性能改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腐乳的概述、种类、前发酵菌种及腐乳白坯的工艺流程,分析了发酵型腐乳及全豆腐乳的国内研究现状,提出应将研究方向转向后期发酵或在腐乳发酵过程中分离其他新型菌株;对全豆腐乳应进行多方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维生素B_6乳酸菌的筛选及其鉴定情况。方法:选择本地某医院内2~3岁幼儿粪便中分离出的6株乳酸杆菌为研究菌株,分析各菌株所属菌属及其维生素B_6产量,并筛选出产维生素B_6能力最强的菌株,对其属内种进行鉴定。结果:6株乳酸杆菌,经鉴定均为乳酸菌的乳杆菌属。6株乳酸杆菌均可产生维生素B_6,但是产量存在差异,乳酸杆菌N6产量最高,显著高于N1、N2、N3、N4和N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发酵试验证实乳酸杆菌N6能发酵葡萄糖(不产气),属同型乳酸发酵类型,同时符合植物乳杆菌鉴定标准。结论:乳酸杆菌具有产生维生素B6的能力,但是产量存在一定差异,而属内种为植物乳杆菌者具有较强的产生维生素B_6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