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木材流通体制的深化改革和国有森工企业改组改造,国有林区木材市场由自发形成、自觉培育转向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阶段。因此,大力培育国有林区区域性木材批发市场,提高其总体水平,完善体系、规范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林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当前国有林区木材市场建设的重点。1.发展区域性木材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区域性木材批发市场是国有林区木材市场的骨干,是地区间产销衔接的枢纽,直接关系到高效、畅通、可调控的流通体制的建立。国有林区是我国林业的主体,是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在国民经济中…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森林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流转是大势所趋。本文重点阐述了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政     
<正>《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国有林场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界定国有林场生态责任和保护方式,推进国有林场政事分开,推进国有林场事企分开,完善以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机制,健全责任明确、分级管理的森林资源监管体制,健全职工转移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制等。国有林区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区分不同情况有序停止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国有林区政企分开,逐步形成精简高效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机  相似文献   

4.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流转障碍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森林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流转是大势所趋。本文重点阐述了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十八站林业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谐的林区社会体系为目标,重点推进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和经营利用分开、政府社会事务管理与林业企业分开、社会事业发展与企业经营分开,理顺林区管理体制,加强生态建设,转换林区管理职能,创新企业经营机制,实现林区体制架构社会化、管理理念现代化、接续产业市场化、职工身份合同化、分配机制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有林区改革模式对比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林区管理体制落后、经营机制不活是长期存在的问题,目前针对国有林区体制机制问题的改革正在探索之中。文章综合对比了目前国有林区改革的主要模式,深入分析了各改革模式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国有林区改革应该由中央政府主导、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并共同承担改革成本,最终建立中央直管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系,逐步理顺管理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垂直管理体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岚  艾畅 《林业经济》2012,(8):76-79
我国乃至世界各国中央政府普遍采用垂直管理体制。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在我国林业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开展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重点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政事企分开",破除制约林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的突破口。从垂直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建立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中央垂直管理体系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8.
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与发展状况进行了回顾,对影响国有林业企业“两危”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也分析探讨了国有林区出现的各种改革措施对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增加林区职工收入的作用。指出,在国有林区,国有加工业改制进展迅速,家庭式经营管理和市场化手段成为森林资源管护和经营基本制度要素,许多新做法提高了森林培育、采伐和经营的效率,但社会保障体制严重缺位。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利润分成机制、企业社会负担对企业创收存在过强激励,是森林资源破坏的根源。分析结果不支持农业生产等同于毁林的判断。改革方向是建立地方公有林体系,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将精力集中于公共物品提供方面。深化改革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使之规范化,催生林区可持续发展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9.
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产生和发展自1983年起,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开始在全林区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几年来,林业企业改革经历了一个从扩权让利到建立企业经营机制的过程。1986年以前,林业企业改革的中心是围绕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在收权和放权上进行改革的,没有触及林业企业本身的经营机制。1986年,进入了以建立林业企业经营机制为重点的深化改革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使林业企业真正成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具体经营形式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原则是:“确定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合力经营,风险共担”。在实践中根据林业企业不同的类型,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全员承包、全过程承包、系列化承包。1988年林管局同林业局承包一定五年不变,工厂一定三年不变,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结合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2008年开展了森工企业办社会职能全部剥离的体制机制改革,为国有林区新体制建立奠定了基础。改革有力地促进林区民生问题的解决,更加突出了林业建设主业。但在改革进程中尚需进一步解决企业税收政策问题,工业原料林问题和分类经营区划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关于深化分类经营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类经营改革在林业各项改革中处于基础、先导和核心地位,继续深入推进分类经营改革是林业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根据林业经营的自然、经济规律和社会分工原理,就分类经营改革的内涵、本质及目标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新的分类谱系,对分类经营的微观主体,即商品林业经营主体和公益林业经营主体的改组、建立和运行机制等进行了系统设计,对进一步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南方集体林区尤溪县为例,介绍了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新机制初步形成的情况,分析了当前林业生物灾害防治面临的新问题,并从创新林业植物检疫管理机制,创新林业生物灾害监测调查方式和服务模式,加强和完善林业生物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建设,创新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管理体制,加快林业生物灾害社会化防治服务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当前县级林业生物灾害防治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集体林业制度改革研究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从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等6个方面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理论和政策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已有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宏观分析过多,中观、微观分析不足,存在以静态分析为主的倾向;大部分研究忽视了各项制度之间的逻辑关联和目标协同,同时还有研究目标定位不够清晰、研究内容与国家既定改革目标需求衔接不够紧密的现象;对未来集体林业经营模式、林业行政管理模式、公共财政支持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方式的争论还没有形成共识。因此,提出深化集体林业经营制度改革提升集体林业经营发展水平的若干前沿研究命题,以期为后续深化研究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森工企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森工企业的主要职能是森林管护和公益林建设,因此要将原有的体制分为两块,一块以资源管理为主,由政府出资行使资源管理权;另一块以经济实体为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论述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甘肃省停采森工企业的经营现状,分析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全面推进林业体制改革 加快现代林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林业体制改革,着力解决森林资源的配置主体及配置方式、林地林木的产权实现形式、各级林业部门的职能转变等问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林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将改革推向纵深,为加快现代林业建设理顺政策秩序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地使用制度改革与资源市场化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体林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反复与曲折,与过分强调集体林地的具体经营方式紧密相关。集体林地使用制度的突出问题之一在于弱市场化配置,因此集体林地使用制度改革不应简单地在集体山林的分户经营、股份合作制或其他经营方式之间进行选择,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构建有利于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提高集体林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制度。强化集体林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以集体林地租赁经营逐步取代无偿承包制;二是推行集体林地使用权的招标出让和拍卖出让;三是培育以林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林业要素市场;四是以产权为纽带,促进集体林地使用权与社会资本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为证实"金融生态环境的差异是导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益差别的本质原因"的假设,构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全国30个省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计量模型验证了金融生态环境各指标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济效益的影响,探究了金融生态环境差异对集体林改经济效益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经济效益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政府治理能力、经济基础水平、金融发展状况、制度和文化等构成金融生态环境的指标对促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仲维维  曹玉昆 《林业经济》2012,(4):13-15,46
2007年黑龙江省林业厅开始在部分市县实施国有林权改革试点,通过对参与流转试点的6个市县11个国有林场改革现状的实地调查,剖析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国有林集中到大户手中、承包职工急于再流转变现、国有林细碎化等问题,根据"远封近分、林地承包"原则,提出了建立新的国有林权管理制度、灵活的用人机制、合理的社会保险体系以及社会化林业服务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为国有林场涅重生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结合浙江省淳安县国有林场实际,提出国有林场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及基本原则;从理顺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推进资源整合重组、定性定编定经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历史债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管理经营机制、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等方面把握国有林场改革方向,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