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土地用途和供给数量规制是地方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主要政策工具。规制的强化意味着供给减少,从而影响房地产价格。然而,在中国一些大城市存在的现象是土地规制强化与供给过剩并存,在市场形成房价上涨预期、地方政府土地收益有所增加的同时孕育了潜在的市场风险。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规制强化与过剩供给将同时产生作用,土地价格有可能偏离正常水平。我国土地利用规制调控应注重:(1)辨识中国土地利用规制失灵的原因;(2)强化需求端管理,注重需求引导和分层次需求管理;(3)适度加大规制刚性,注重需求与供给在中长期尺度上的均衡;(4)谨慎开发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2.
王吓忠 《基建优化》2007,28(3):58-64
作为中国住宅商品重要投入要素的土地,其价格对房价的影响不可小觑,而转型期地方政府有形之手及土地自身固有特性导致的土地市场失灵和地价失效,必须通过政府之手实行价格经济规制再造,以达到市场的理性回归.本文从利益各方地价博弈视角切入,构建中央与地方、地方政府与开发企业间的地价博弈模型,由于利益各方博弈行动相互牵制,纳什均衡结果表明中央政府为了稳定房地产价格须采取组合优化供给地价规制,实现土地市场的平稳发展,而地方政府则退而求其次,采取组合优化出让土地,迎合中央地价规制政策,实现自身目标效用的次优化.在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土地出让博弈中,唯有采用组合优化土地供给规制方式,加大土地招标出让方式的比重,才能达到规制地价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我国城市住宅价格经历了大幅下跌与上涨,而同期租金逐年下降,房价与租金之间的关系令人关注。本文利用1993年第二季度至2010年第一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租金指数和房价指数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说明住宅市场价格与租金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房价严重脱离了租金这一基本面的影响,不再遵循现值理论模型所揭示的两者之间的运行趋势,表明房价泡沫在长期积聚。为了预防市场泡沫破灭对经济体造成的严重冲击,政府应该严格监察与调控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我国城市住宅价格经历了大幅下跌与上涨,而同期租金逐年下降,房价与租金之间的关系令人关注。本文利用1993年第二季度至2010年第一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租金指数和房价指数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说明住宅市场价格与租金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房价严重脱离了租金这一基本面的影响,不再遵循现值理论模型所揭示的两者之间的运行趋势,表明房价泡沫在长期积聚。为了预防市场泡沫破灭对经济体造成的严重冲击,政府应该严格监察与调控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6,(12):29-31
为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尤其在住宅房价问题上,国家需从宏观经济层面对房价进行调控,稳定房价。以我国住宅房价为研究对象,利用房价收入比对调控政策进行整体有效性分析,并从供需总量和供需结构两方面展开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十年间,我国房价收入比上升,房价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供需总量一直处于不均衡状况,但供需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就整体而言,国家调控政策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也不断上升,住宅市场的交易量逐年攀升,接踵而来的一些关于住宅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目前住宅市场上出现的一些信息不对称现象,分析住宅交易主体的逆向选择行为,并结合中国住宅市场的具体问题提出一些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陈凯荣 《经济界》2013,(2):75-82
基于医疗服务行业所具有信息不对称性、行政垄断性、公共品属性及外部效应致使该行业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同时并存。本文认为垄断、公共产品的供给、信息不对称及外部效应引致了市场失灵的产生;政府的内部效应、寻租活动、政府的低效率及信息不完全导致了政府失灵的产生。本文分析了医疗服务行业中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具体表现,并就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情况提出了矫正失灵具体对策。本文认为应该从矫正医疗服务行业的信息不对称、垄断、外部效应、公共产品及优化政府规制等方面矫正其产生的市场失灵。应该从医疗服务行业引入竞争优化垄断竞争格局、加大对公共医疗服务的投入缓解供给短缺及加强制度建设遏制腐败和寻租矫正其产生的政府失灵。  相似文献   

8.
论政府规制的适度性把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规制是政府部门依据一定的规则对企业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修正市场制度的缺陷,避免市场经济运行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弊端。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政府规制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端。因此,要强化政府规制的正面效应和弱化政府规制的负面影响,就必须把握政府规制的适度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对称与政府规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元冬 《价值工程》2014,(30):164-165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市场的稳定运行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基于信息不对称阐述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引出政府规制的必要性以及就政府规制提供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0.
孙宪华 《数据》2005,(8):31-33
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上,对房价及其内涵判断不清,反映了社会对房市缺乏信任和消费信心的动摇.究其原因,与社会公众在房地产市场中没有知情权,房价信息被垄断有关.处于数据信息劣势下的消费者可能花了大价钱还没有明白自己买的房子到底值不值这个价?消费者最关心的这些问题,往往得不到真实的数据信息.信息不对称、信息模糊和失真都是让政府和社会公众头疼的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博弈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国涛 《企业经济》2012,(3):121-124
价格竞争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机制,体现了市场主体之间相互学习并调整各自行动,根据变化的条件和环境采取有效率的行为。本文基于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博弈本质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对称管制、经济租金、转移成本和产品差异化等要素对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博弈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增进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有效竞争程度以及缓解行业价格博弈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welfare cost of rare housing disasters characterized by large drops in house prices. I construct an OLG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ith recursive preferences and housing disaster shocks. The likelihood and magnitude of housing disasters are inferred from historical housing market experiences in the OECD. The model shows that despite the rarity of housing disasters, Canadian households would willingly give up 6 percent of their non-housing consumption each year to eliminate the housing disaster risk. The welfare evaluation of this risk, however, varies considerably across age groups. The risk translates into a welfare loss of as much as 16 percent of annual non-housing consumption for the old, but a welfare gain of 2 percent for the young. This asymmetry stems from the fact that, compared to the old, younger households suffer less from house price declines in disaster periods, due to smaller holdings of housing assets, and benefit from lower house prices in normal periods, due to the negative price effect of disaster risk.  相似文献   

13.
Housing market researchers have long suspected that the market for single family homes is not efficient. The apparent predictability in housing prices, at least in the short run, leaves open the possibility of speculative purchases in the housing marke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speculative and economic demand on median house price on the Santa Barbara South Coast. An empirical model is presented that allows for decomposition of house price appreciation into that driven by 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forces and that resulting from speculative demand. The decomposition reveals a speculative bubble in the housing market forming in late 1987 and collapsing in mid 1990.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对上海市600余名夹心层(青年白领)人士的问卷调查,采用特征价格法模型计量测度了住房关键性特征对上海住房价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上海市夹心层真实住房需求分布情况推算出该群体期望住房的市场价格,从而为进一步衡量夹心层住房购买力缺口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隋如彬 《物流科技》2003,26(6):65-6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系统由非均衡状态向均衡增长轨道转移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价格的优化调整。本文对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所给出的均衡增长轨道上合理价格指数计算方法加以改进,构建了多部门非线性动态经济系统最优增长轨道上的价格优化调整模型。  相似文献   

16.
关于提高住宅有效购买力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丽丽 《城市问题》2003,(1):52-54,48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 ,房地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 ,几年过去了 ,我们却不得不面对住宅潜在需求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尖锐矛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商品住宅价格偏高、住房金融市场发展缓慢以及住房交易市场不健全三个方面。因此 ,要使住宅产业真正成为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就必须努力降低现有商品住宅价格、加快住房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完善住房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7.
住宅市场具有很强的地域特性,不同城市由于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住宅价格具有较大的差异。将城市经济分为城市经济规模、城市产业结构和城市经济效率,以35个大中城市为例,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城市经济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经济对住宅价格具有很强的正相关作用,尤其是城市经济规模和城市产业结构。城市经济规模方面,GDP、地方财政支出对住宅价格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城市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越高,住宅价格越高;城市经济效率方面,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和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与建成区面积之比都对住宅价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城市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带动下将追求创新高效率的发展,同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助于住宅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住房价格的特征法分析与“夹心层”住房需求的实证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对上海市600余名夹心层(青年白领)人士的问卷调查,采用特征价格法模型计量测度了住房关键性特征对上海住房价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上海市夹心层真实住房需求分布情况推算出该群体期望住房的市场价格,从而为进一步衡量夹心层住房购买力缺口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or not the housing market is efficient is posed by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economists, policymakers, homebuyers, and homesellers. This article tests the efficiency hypothesis on data from the housing market in Oslo over the period 1991–2002, employing the Case–Shiller time-structure test on a repeat-sales house price index and returns to housing. We demonstrate that both the repeat-sales house price index and returns contain time structure and that the housing market is characterized by inefficiencies. We also find, surprisingly, that the housing market consistently yields higher appreciation at lower volatility than the stock market over the peri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