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沈琦 《经济论坛》2003,(9):22-24
一、西方股利理论概述自M&M提出有名的“股利无关论”以来,西方的股利理论经历了两个阶段,并相应地形成了两个学派。一是西方股利理论产生与形成阶段,在该阶段出现了古典学派;二是不断完善阶段,在该阶段出现了现代学派。古典学派又分为三个分支:“中间派”、“右派”和“左派”。“中间派”以Miller和Modigliani为代表,他们在1961年提出了“股利无关论”,认为股利支付水平的高低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右派”的创始人是Gordon,他在1962年提出了“股利效应假设”,即“在手之鸟”理论,认为投资者偏好实实在在的股利,高股利将增加企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公司股利政策代理理论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代理理论引入企业股利政策研究的视野,有效地弥补了MM理论假设下传统股利理论的不足。西方股利政策的代理理论是沿着受股利政策影响最大的三大利益相关方(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之间利益冲突的协调而展开的。由于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代理问题以及股东-经营者、控股股东-中小股东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由此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呈现出"中国式股利之谜"。同时,文章在梳理中西方股利代理理论的基础上,对未来代理理论视角的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机会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现金股利与投资者偏好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Baker和Wurgler提出了股利迎合理论,并进行了经验验证。迎合理论放宽了MM股利无关论中“市场有效性”的假设,提出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么现金股利政策就应由企业特征决定:如果市场不是完全有效的,那么公司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就会迎合投资者的偏好。本文运用逻辑回归和线性回归方法,采用我国股市1994-2003年数据,计算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是否支付现金股利并非由企业特征决定,也并不受反映投资者偏好的市场反应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晓新 《经济论坛》2006,(16):112-114
一、引言股利政策(D ividend Policy)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之一。合理的股利政策,可以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反之,不当的股利政策不仅无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甚至还会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乃至破产倒闭。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分别从国外股利政策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了股利政策。二、国外股利政策理论的分析1.“在手之鸟”理论(Bird-in-the-hand Theory)。“在手之鸟”理论可以说是流行最广泛和最持久的股利理论。最初期表现为股利重要论,后经威廉斯(W illiam s,1938)、林特勒(L…  相似文献   

5.
在公司治理框架内,散户投资者长期扮演“沉默的多数”和“用脚投票者”角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后,技术赋能使得散户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发声”参与公司治理的能力,散户积极主义由此成为新兴的外部治理机制。本文以“互动易”和“e互动”平台上投资者互动行为作为散户积极主义的代理变量,从现金股利分配视角考察了这一新兴治理机制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散户积极主义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散户积极主义主要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缓解融资约束两个路径发挥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制度环境会影响散户积极主义治理效应的发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信息媒介越多、互动深度越深,散户积极主义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就越显著。此外,散户积极主义还对“铁公鸡”和“微股利”公司具有积极的治理效果,且并没有透支企业的现金股利分配能力,其对企业的持续监督提升了现金股利分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股利政策:公司对股东的回报体现?--相关文献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外关于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是从Miller和Modigliani(1961)的股利无关论出发,沿着股利信号传递理论、股利顾客效应理论和股利分配代理成本理论三条主线进行的。Miller和Modigliani认为,在一个信息对称的完美资本市场里,在公司投资决策既定的条件下,公司的价值和公司的财务决策是无关的。但Miller后来认为,未预期到的股利变化会向市场提供有关公司未来盈余的信息,因此会导致股票价格的变化,这就是股利分配的信息含量假说。为信号传递理论做出了主要贡献的是John Lintner、Pettit、Ross和Bhattacharya等人。股利的顾客效应理论也是由Miller和Modigliani的研究发展起来的。股利分配的代理成本理论是由Jensen、Mecking和Easterbrook创立的。他们认为资本市场是对管理层最好的监督者,而股利支付正是迫使公司进入金融市场筹资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现代股利政策理论的演变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股利政策理论是对古典学派的完善和发展。其主要流派有:追随者效应学派、股利信号假说、代理成本理论和行为学派。虽然现代学派的各种观点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一些缺点,但它们改变了传统理论的思维定式和分析方法,极大地扩展了财务学家的研究视野,从而使股利政策问题研究在“量“和“质“上均产生了很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现金股利可以缓解公司的代理问题,伴随着公司代理问题从股权高度分散时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发展到股权集中时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现金股利代理理论也经历了从现金股利代理成本理论到利益侵占假说的演化过程.Roseff(1982)第一个将代理成本引入现金股利理论,然后由Easterbrook(1984)确立代理成本理论的基本思想;而Jensen(1986)用自由现金流量解释了现金股利的代理成本理论,使其更具有可实证性;最后,由La Porta(1998,1999,2000)等人发展成为在股权集中背景下的利益侵占假说.  相似文献   

9.
股利政策作为上市公司一项重要的财务决策,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产生了"一鸟在手"的股利理论。米勒和莫迪格莱尼于1961年提出的"股利无关论"标志着现代股利理论的创立。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学者们不断放宽该理论的假设前提,使其更接近市场的现实情况,从而发展创立了一系列的股利政策理论。本文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相关理论进行综述,以期对读者理解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陈波 《经济研究导刊》2011,(29):136-138
股利政策是公司政策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股利政策在股利无关论的基础上经过股利分配的税收效应理论、股利分配的信号传递效应理论、股利分配的代理理论三个理论发展阶段。股利政策所隐含的经济学基础是成本分析,从而得出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路径选择的依据。从市场的长期发展来看,现金股利应当是公司股利政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根据代理理论,现金股利是反映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代理成本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发行可转债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了减轻赎回压力,有动机发放较高的现金股利以吸引可转债持有者转股。文章以此为研究假设,以我国2001年~2006年发行的可转换债券为样本,对可转换债券降低上市公司中小股东代理成本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可转换债券融资比例与现金股利发放率显著正相关,通过可转债融资可以降低现有中小股东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2.
债务融资是否会增加上市企业的融资成本?   总被引:109,自引:1,他引:108  
一、引言Modigliani和Miller(MM)于1958年提出,在完全市场假设条件下,如果无税,一个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也就是企业价值———与企业的资本结构(财务杠杆)无关。但在考虑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由于利息支出为税前列支项目,而股利为税后项目,因而在其他条件和假设不变的前提下,用债务融资能产生税盾效应,达到节税目的,提高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据此,企业应无限借债直至企业资本全部来源于负债。显然,该理论与现实相矛盾。为此,学术界对MM理论进行了扩展和解释,引入了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信息传递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认为,在激励契约中,负债和现金股利可以相互替代,但是现实中负债与现金股利却共存于激励契约。文章通过模型推演,证明债务支付承诺的“刚性”在控制道德风险方面存在优势,但在传递信息方面存在不足。而现金股利支付承诺则具有较大“弹性”,该弹性能提高信息传递能力,以改善控制逆向选择(隐藏信息)和道德风险(隐藏行动)的效率,从而使负债与现金股利具有互补性,为负债与现金股利共存于公司的激励契约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行为财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财务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同时,也为股利政策理论中某些假设与实际投资决策行为不相符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本文即是基于行为财务理论的代表性理论---投合理论的视角对我国近年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进行实证分析,进而阐述了投合理论对我国公司股利理论研究和股利政策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股利政策主要研究公司的税后利润在保留盈余与股东股利之间进行的权衡和分配,是公司融资决策和投资决策的逻辑延续。传统的股利政策有股利无关论和股利相关论,其中股利相关论又分为税差理论、追随者效应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代理成本说等现代股利理论。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崛起,金融学家们开始注重将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引进公司财务研究中,从市场参与者的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该行为的更深层次心理、社会动机来解释、研究和预测公司股利政策现象与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唐国琼  邹虹 《财经科学》2005,(2):147-153
本文用代理成本理论结合中国独特的股利实务,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在7项假设的前提下,建立影响现金股利分配政策若干因素分析的一般模型.并用2003年我国沪市上市公司公布的有关信息资料为样本,采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前述假设,得出一些不同于国内外有关股利政策研究的结论: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倾向于派发现金股利;市场行政监管手段对股利政策的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股利分配政镱的基本理论 (一)胜利无关论 该理论立足于完善的资本市场,从不确定性角度提出了股利政策和企业价值不相关理论,这是因为公司的盈利和价值的增加与否完全视其投资政策而定,企业市场价值与它的资本结构无关。而是取决于它所在行业的平均资本成本及其未来的期望报酬,在公司投资政策给定的条件下;股利政策不会对企业价值产生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罗琦  李辉 《经济评论》2015,(2):115-125
基于现行的差异化股利监管政策,本文探讨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股利决策与投资效率。我们选取留存收益股权比作为企业生命周期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股利生命周期理论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投资效率模型考察成长性公司与成熟型公司的股利政策对其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股利生命周期理论适用于中国资本市场,成熟型公司相较于成长性公司更倾向于支付现金股利。进一步地,我们发现成长性公司不支付现金股利而将利润留作再投资有助于缓解投资不足,成熟型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则有利于约束过度投资。本文研究为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差异化股利监管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周雪  马舜羿 《技术经济》2019,38(11):22-32
本文选择我国2008-2016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首先实证检验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责任表现越好的企业其更倾向于派发或连续派发现金股利,并且现金股利支付率越高。接下来本文对企业发放现金股利与投资效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企业发放现金股利通过减少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抑制代理问题,缓解了自由现金流富余的企业的过度投资,连续派现向市场传递出的积极信号为企业带来新的融资,缓解了自由现金流紧缺的企业的投资不足。最后,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在现金股利与投资效率的相关关系中发挥了何种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增加现金股利的发放,进而可以显著提高现金股利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更倾向于连续派现,从而提高了现金股利对投资不足的缓解程度。  相似文献   

20.
孙诚  周鲁宝 《经济师》2009,(8):142-143
财务管理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和体系。财务管理理论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它的一系列基本假设多源自经济学,如理性“经济人”假设、“完全”或“有效”市场假设等,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是其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一。其研究方法多用实证研究,研究方法的“工程学”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