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瞩目,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将直接影响转基因食品市场的发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温州地区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状况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温州地区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和认可度较低,82.03%的消费者听过转基因食品,59.78%、3.52%和36.72%的消费者表示一般了解、非常了解和不了解转基因食品。温州市场上有30.78%的豆奶产品包装未有转基因标识,转基因标识制度仍有待提高。同时,温州地区72.84%消费者表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法不了解,有86.38%的消费者希望得到相关法规的普及。最后,本文提出对提高消费者的转基因食品认识和接受度,加强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维护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选择权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食品发展迅速。但长期以来,也因其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也受到了很多的质疑,其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但广大的普通消费者具体又是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的呢?笔者以广州市200多名消费者为样本,就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和购买意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相对是比较高的,但是了解程度比较低;而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整体来说比较积极和乐观;在购买意向上对转基因水果和蔬菜的意向最强,而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购买意向与人口统计学特征之间的关联不是很明显。在此研究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和一点将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关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及标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道传物质,使其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消费者对于自己的认知水平过于乐观,大部分人都声称对转基因食品有所了解,但其实并不真正了解.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风险和威胁,因此,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比较复杂.对转基因食品实行强制标识,赋予了消费者基本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食品企业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现状,本文采用实地问卷调查法对全国511家企业的员工和10000余名消费者进行食品认知调查,利用SPSS20.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企业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法、食物过敏原、转基因食品三个问题的了解程度存在差异。并提出完善企业信息披露、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建立社会监管网络信息系统等对策,来应对食品企业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卫生职业学院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状况。方法经整群抽样确定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转基因食品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调查。结果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晓率为45.10%;转基因食品知识的主要来源为电视广播(60.78%)、课本书籍(52.94%)、网络(49.02%)和报刊杂志(37.25%);43.75%的学生支持发展转基因食品,但73.47%的学生表示不愿意购买;62.75%的学生并不了解我国的转基因食品管理制度,80.39%的学生赞同进行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结论: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较高,但购买意愿低,且大学生对我国转基因食品管理制度不了解。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研的形式,调查分析株洲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和消费情况。研究发现,株洲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较高,但接受程度不高。在知明的情况下,消费态度趋于传统和保守,主要原因在于担忧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研究还发现不同学历和收入的消费者在接受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上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简单随机抽样法,对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总结分析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情况和态度,同时分析了影响消费者认知的因素,从消费者本身的因素和转基因食品两个层面分析。基于当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结合影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影响因素,本文希望提出科学合理有效的运用和推广转基因食品的方法,使转基因技术可以发挥其优势,将其劣势缩小,以一种科学的大众可以接受的方式推广和运用转基因食品。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和购买意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进入了人类的食物链,但消费者对其的态度却不尽相同,明确了解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及购买意愿将有助于生产者及政府的决策。根据辽宁省十个城市消费者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深入研究了城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及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9.
我国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需要了解消费者的认知、需要和期望。该文通过问卷调查实证分析江苏13个城市消费者对食品可追溯体系的了解与期望,结果表明消费者对食品可追溯体系的认知比较低,且受消费者对食品标签信息关注程度、对食品安全信息关注程度和年收入的显著影响,消费者期望通过可追溯体系获得"无公害、绿色或有机食品等认证"、"品种来源"和"生产各环节的卫生状况"等信息,并期望由政府职能部门(工商、质检部门)或专业权威机构提供可追溯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持有不同的态度。明确了解消费者的态度及其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意愿将有助于生产者及政府的决策。本文通过对南京市的超市消费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了现阶段南京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还比较低,接受程度也不高的结论。而转基因食品价格、消费者的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会对其购买意愿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运用问卷调查与SPSS分析的方法,对北京市超市消费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北京市超市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标识的认知较为匮乏;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和购买频率均较低。我国应建立客观、全面的转基因食品宣传渠道、机制,以及循序渐进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  相似文献   

12.
目前转基因食品成为了大众消费者越来越关心的问题,其不仅关乎着社会利益的较量,同时也对国际贸易有一定的影响。深入研究和了解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可以让消费者更客观地理解其本质,对正在形成中的相关国际法和处于发展中的国内法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仍处于一个混淆状态,这个问题也成为当今社会食品安全方面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浅谈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及态度"为题,阐明我国当前转基因食品的消费状态和存在的问题、笔者在转基因食品消费观念,并就我国今后如何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宣传和管理提出相关政策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商》2016,(15)
目的 为转基因食品市场发展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采用基于CVM法的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不同程度的关注状况,得出影响购买转基因食品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占主要位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大连市实地调研的346份消费者问卷为数据基础,就消费者对认证食品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消费者对认证食品的认知水平处于具备基本认知能力阶段,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影响消费者认知水平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历、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信息搜寻频率、为家庭购买食品频率以及选购食品时间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北京市消费者为例,实证分析了城市消费者对营养标签的认知水平、使用程度及获益感知情况。调查显示,北京市消费者有50%以上听说过营养标签,36.50%表示会在购买食品时查看营养标签,近70%消费者认为可以从强制性营养标签中获益。实证研究表明,消费者的认知水平与其使用营养标签的频率正相关,认知水平越高获益感越强。此外,个体特征、经济条件、时间压力、健康状况等因素对消费者的认知、使用和获益感知有不同程度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完善营养标签管理制度,提高消费者健康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赵荣  陈绍志  乔娟 《消费经济》2011,(6):63-67,92
论文以南京市为例,通过对消费者的可追溯食品购买行为进行实地调查,考察了消费者对可追溯性食品的认知水平和购买意愿,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虽然普遍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但对可追溯性食品的认知程度较低;消费者对公共政策和公共媒介的不信任阻碍了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快速推广和发展;消费者对可追溯性食品的购买意愿主要受消费者收入水平、食品安全问题规制程度、可追溯食品安全性和重要性以及食品安全信息可信度的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支付意愿不高,仅愿意额外支付普通食品价格的9%-12%。  相似文献   

18.
黄金大米事件的曝光引发了微博客广泛的关注。在事件曝光之初,公众对事件流露出的多是指桑骂槐式的情绪宣泄,表现出对政府极度的不信任,及对转基因食品极度的不接受。当事件调查报告公布后,微博主体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与心理认知发生了转变,从以情绪宣泄为主,转变为情绪宣泄与客观关注和理性质疑并行,态度的转变使得微博主体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有所提高,但并没有使微博主体的接受程度同步提高。针对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和态度变化,文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5年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首次写入加强转基因科普。了解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是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前提。基于此,笔者以济南消费者为对象,调查其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分析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转基因科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倪学志 《消费经济》2011,(5):45-47,51
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食品生产者利用食品内在质量的强隐藏性,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而不顾及消费者健康的违法加工行为。但在食品比较丰裕的买方市场条件下,"挑剔"的消费者的偏见认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从需求的层面诱引生产者偏离伦理去实施败德行为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而缺乏对现阶段农产品市场供给新特点的了解而导致的对农产品质量知识了解不完全以及单一知识化,是消费者出现感知偏差的主要原因。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农产品市场供给新特点、农产品营养质量客观现状及其对应的农产品质量知识以及食品营养知识进行广泛宣传,让消费者对食品感观性质量有个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