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文静 《价值工程》2011,30(31):211-213
中国近20年的高职教育改革实践已充分证明,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已成为拓展高职院校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而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则出现合作主体双方收益成本不对等的问题。本文借用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来分析比较校企合作主体双方各自的期望利益与交易成本,并据此提出降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交易成本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职校企合作一直呼声大,雨点小,呈现出高职院校一头热的状态.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导致高职校企合作诸多困境的原因一是校企双方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出现利益冲突,二是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受交易费用的影响,三是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外部效应明显.因此,从经济学角度来破解当前高职校企合作困境的基本思路即是重视企业方的利益诉求,一是政府出台制度性安排对企业进行补偿,二是高职院校深入对接企业运营需求,利用自身优势从多方面对企业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酒店专业的校企合作中,因为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不同,导致合作深度不够,在此探索了开创校企合作新局面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盘红华 《价值工程》2014,(15):271-273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是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又一次机制创新,为校企需求对接、资源整合、协同发展提供了有效组织形式。通过探索产业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室和实体化公司等多种模式,有效促进校企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的形成。校企双方应建立相应的利益驱动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约束机制,以保障合作办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包焱  OY  n 《价值工程》2014,(4):256-257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种运行机制。本文从利益机制入手,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了校企合作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并尝试性提出构建校企合作利益机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阿里巴巴集团与中国邮政的战略合作协议达成,双方约定深化合作,共同探讨新的合作模式及服务社会的商业模式,实现双方共赢。然而,双方的合作背后暗藏各种玄机和利益,本文将分别从双方的优势与利益价值方面分析阿里巴巴与中国邮政联姻背后的利益博弈分析。  相似文献   

7.
阿里巴巴集团与中国邮政的战略合作协议达成,双方约定深化合作,共同探讨新的合作模式及服务社会的商业模式,实现双方共赢。然而,双方的合作背后暗藏各种玄机和利益,本文将分别从双方的优势与利益价值方面分析阿里巴巴与中国邮政联姻背后的利益博弈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产学研合作中研方研究的努力程度,以及合作投产风险,建立了基于市场成功估计的共建研发博弈模型,得出研发费用的数值,双方研发和生产投资比例系数,得到利益最大化的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交互性资产具有“双元混合”主体、“双向互动”功能、“双方利益”交织的特点。管理中存在权属不明确、合作利益交换不平衡以及管理行为不科学等问题。应该从四个方面加强管理机制建设:明晰资产权属、据实进行会计核算、科学进行资产管理、强化资产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10.
加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辽宁轻工职业学院IT类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建设为例,探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下综合实训课程改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创新为校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校企之间的合作是双方文化对接的体现,高职院校通过引入企业文化构建具有高职教育发展特色的文化。本文主要是就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发展特点,分析高职教育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并且探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途径,以此说明通过校企文化之间的对接,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陈敏毓 《价值工程》2013,(35):251-252
高职院校企业专业带头人显出了教师队伍的"双师"特色,为专业建设层面上的产学合作机制提供了新的理念。高职教育始终坚持"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这一主线。高职院校对企业专业带头人的培育模式体现了校企双方"互补、共享、双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关系管理是当前某些高职院校借鉴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及方法的管理方式,是职业院校充分挖掘双方合作资源、提升企业合作价值,以实现教学链与产业链、岗位链的深度融合的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逐步走向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里程碑。管理校企合作关系必然要调整职业院校的组织架构,建立合作企业信息资料库,制定合作企业分级制度,依据企业合作价值区别对待合作企业。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以来,随着国家"骨干校"建设工作的开展,我院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开展"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实践过程中,本人认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主要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提高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俄关系正在进入全面发展的成熟期,合作关系日趋加强,能源合作是中俄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符合双方利益的.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也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实现校企合作双赢最有效的途径.文章提出校企合作应加强机制体制建设,明确校企双方职责、义务,规范合作双方行为,达到校企深度合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如期建成,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如何有效合作成为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利弊两方面来分析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双方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并提出双方应从加强政治互信、构建农产品贸易利益平衡机制和鼓励中国企业到东盟投资等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使双方经济合作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基础为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体现教师的价值、实现学生学用结合。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为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师为企业员工培训、校企双方互相兼职。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为教师服务于企业、企业提供实践舞台、学生为企业项目具体实施者。  相似文献   

19.
牟红  杨梅 《企业经济》2006,(4):117-118
怎样才能形成区域旅游合作的良性发展态势?一方面企业希望区域旅游合作;另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存在理论上的“雾区”和实际操作中对各自利益保障的担忧。诸如:有哪些合作的利益空间?区域旅游合作能否联动?区域旅游合作如何组织?其中合作各方的利益关系如何处理?区域旅游合作的形式是什么?政府介入区域旅游合作的时机与手段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从理论上探讨,从实践中总结。本文主要从区域旅游合作联动的空间组织的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地方政府合作的兴起,然而对合作机制的选择无疑成为各地方政府的难题.文章合芜蚌自主实验区中地方政府合作的内容、组织形式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认为三市地方政府在合作中还需增强合作内容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借鉴国内外合作形式以及选择公平长效的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合作的共赢和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