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经济一体化首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继上海都市圈、香港—广州都市圈崛起之后,京津都市圈也初见端倪,京津冀一体化由此被提上议事日程。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基础,要保障京津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和京津冀一体化的顺利实现,京津冀生态环境的建设必须加强。一、京津冀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也是经济一体化的自然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优势条件京津冀都市圈是环渤海区域的核心地带,也是环渤海区域城市群最为密集的地区。总体来看,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八市地缘相连,各种优势相对集中,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具有一定的相互依存度和互补性。(一)区位和交通优势。京津冀都市圈位于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结合部,处于日渐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扩散、由南向北推移的重要枢纽。京津冀都市圈不但在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国际分工协作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京津冀都市圈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在我国综合运输…  相似文献   

3.
梁慧超  李燕飞  金浩 《现代财经》2007,27(10):75-79
通过统计数据,建立经济评估体系,对三大都市圈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表明:京津冀的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长三角”、“珠三角”有一定差距;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区域内工业结构趋同。与“长珠三角”比较,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空间。应把充分利用地理、资源和人才优势,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作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一体化是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京津冀区域自身的长远发展,还关系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为此。本文立足于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实际,分别从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协调发展三方面介绍了京津冀一体化的现状,并提出了开展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珺 《经济师》2015,(5):77+80
通过文献调研等方法对比美国纽约都市圈、日本东京首都圈、巴黎大都市圈和英国伦敦大经济圈等几个国外区域经济圈,尤其是以首都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化发展模式在产业对接、产业转移模式及交通一体化建设等方面的特点、优势,结合我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现状及特点,试图找出可供借鉴的国外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对接及产业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6.
张永艳 《经济师》2011,(10):208-208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国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问题之一。文章从实证角度分析了京津冀一体化的现状和进程,指出京津冀都市圈处在加速向全面一体化演变的关键阶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京津冀合作的思路、途径与政策重点。  相似文献   

7.
师彦晋 《经济师》2012,(9):196-197
区域经济集团化特别是大都市圈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山西经济发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都市圈作用不突出。加快太原都市圈发展,把太原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大都市,是充分发挥太原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另外,交通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对于中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来说,公路交通运输是综合运输系统中最主要方式,公路交通对太原都市圈经济一体化进程将产生明显促进作用,同时将对太原都市圈内经济发展产生强劲拉动。文章针对目前太原都市圈公路交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利用空间极化指标对京津冀都市圈1993—2007年的空间极化变化趋势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的二维和三维空间表达形式,对近15年来京津冀都市圈经济极化增长进行空间模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京津冀都市圈空间极化过程。得出的主要结论:①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极化随时间呈上升趋势。②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自经济中心向外围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遵循距离衰减规律,离经济增长中心80km处是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低谷点。③从京津冀都市圈立体趋势面分析,北京和天津是京津冀都市圈的两大极核,且空间极化趋势面随时间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凸现.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加速崛起的大背景下.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宏大目标——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同时把构筑“东出西联”互动格局.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作为首要举措.大力推进沿海与腹地的优势互补.双赢共进。秦皇岛位于环渤海地区中间地带、京津冀都市圈核心圈层,作为省内一线开放城市.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着力打造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在改革开发的进程中发挥着引擎的作用,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针对京津冀都市圈产业互补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供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三大经济圈中,京津冀都市圈所处的环渤海城市群发展速度相对落后于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之所以出现“南快北慢”的状况,与这一区域内经济联系较弱有着直接的关系。无论从适应国家经济重心战略调整的需要来看,还是从区域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考虑,加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升级与整合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进入"十一五"时期,京津冀都市圈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正处于要素一体化阶段,面临着在区域范围内实现产业集聚、扩散、整合、链接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紧迫任务.从京津冀三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产业层次和资源禀赋等各方面看,推进区域产业合作、加快产业升级具有强劲的驱动力与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的一种高级发展阶段,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京津冀地区正处于这一历史阶段。如何整合市场和资源,实现一体化发展,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从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看,进入21世纪,以京津冀为主体的首都经济圈经济发展迅速升温,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经济板块。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都市圈管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三省市协同发展的程度尚未达理想水平,其重要原因是其在管治理念、管治模式、管治体系和职能等方面尚未形成一个合理的管治模式和协调机制。要实现京津冀都市圈协调发展,须在管治模式和协调发展机制方面进行创新,即确立都市圈管治新理念,建立京津冀都市圈双层多核管治模式,强化“管理模式”与“社团模式”;充分发挥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作用,建立“非实体性”行政层面协调机制,建立省市政府层面的协调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公民参与机制,建立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统一的协调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启动了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编制工作,并将“京津冀都市圈”的范围明确为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以及河北省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石家庄、沧州、张家口、承德等8个地市。京津冀环渤海区域将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我国第三个经济增长中心,这三大城市圈不仅是我国新一轮财富的集聚中心。也将成为带动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战略平台。这一切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全社会交通运输供给总量明显不足,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运输紧张,包括电力、煤炭、钢铁等行业在内的许多大中型重点企业以及重点项目的建设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越显突出。因此对河北省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一体化建设是济南都市圈顺应经济发展潮流、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从区位、交通、人力资源、文化等方面分析一体化建设的优势条件的基础上,为济南都市圈制定出"后发优胜、区域联动、空间优化、综合提升"等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都市圈层面交通需求日益增加。都市圈高速铁路规划建设能促进城际社会经济联系,推动空间一体化。在交通强国背景下,如何创新都市圈跨市高速铁路供给模式,实施有效的治理体制,提升运营效率成为跨政区合作的焦点。在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地方政府间合作,利用国家主导投资的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新增都市圈高铁服务——深惠汕捷运,成为都市圈高速铁路供给的新模式。深惠汕捷运是在厦深铁路的基础上增设区间服务,主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深莞惠都市圈的跨市交通需求。为此,以深惠汕捷运为例,系统研究这种新模式的融资过程、治理机制与运营效率,有助于理解都市圈层面高速铁路供给机制。研究表明,深惠汕捷运的本质是地方政府联合向国家购买高速铁路服务,呈现较高的融资和运营效率,其顺利实施建立在跨市交通需求增长、上级政府有效干预、地方政府间高效协商和成本共享等方面,这能为其他都市圈创新高速铁路供给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经济地理》2008,28(3):361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先行启动的区域规划试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项目组的50余位学者,在完成“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前期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历时一年多完成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综合规划研究》专著,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樊杰任主编,陈田、封志明、张文忠、王黎明为副主编。全书共九章,100万字。定价128元。  相似文献   

19.
张钟井 《现代经济信息》2011,(1):222-223,226
本文利用1999-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用单位根和面板协整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中国三个都市圈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检验,实证分析了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这三个都市圈的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电力消费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我国三大都市圈的经济发展都在很大程度上受电力消费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志宏  朱华炜  王欣 《时代经贸》2010,(20):126-127
面对新世纪城市群的竞争,京津冀都市圈却迟迟落后,引发了形成京津冀经济圈必要性的思考,本文主要针对20世8G90年代以来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极大差异及三地之间经济发展互动效应薄弱展开了探讨。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对京津冀经济互动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证明创建新的体制、促进京津冀都市圈的形成存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