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商周刊》2011,(24):110-113
联想掌柜交班了。联想集团正式从“后柳传志时代”进入“杨元庆时代”。IT教父柳传志终于卸任。他认为“杨元庆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给自己打分98.95分,给杨元庆打分是99.99分,对杨元庆的评价高于了自己,柳传志这才放心地将一切交给了这个后生。  相似文献   

2.
人事     
《经济纵横》2009,(3):9-9
<正>柳传志重任联想董事长杨元庆任CEO2月5日,联想集团公布了截至2008年12月31日的第三财季业绩。同时宣布进行管理层重要调整:联想集团创始人兼董事柳传志将重新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现任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将执掌首席执行官一职,接替三年期合同到期的威廉·阿梅里奥。在01-04年间,杨元庆曾担任该职位。阿梅里奥将以顾问身份服务联想,直至09年9月。  相似文献   

3.
盈锟 《新经济》2006,(12):51-53
柳传志是一个创业的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资金的小公司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这个传奇让每一个创业青年都可以怀有这样一个希望“如果我足够努力.也可以像柳传志那样成功。”  相似文献   

4.
事件     
<正>收购 IBM 全球 PC 业务联想“蛇吞象” 2004年12月8日上午9点,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 价12.5亿美元收购 IBM 的全球 PC 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 笔记本业务。 同时联想集团宣布了高层的变更调整。IBM 高级副总裁史蒂 芬一沃德将出任联想集团新 CEO,杨元庆则改任公司董事长,同 时,老帅柳传志将彻底退居幕后。 新的联想集团在五年内有权根据有关协议使用 IBM 的品牌, 并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这就使得联想的产品在全球 PC 市 场上具有了最广泛的品牌认知。联想集团也将成为年收入超过百 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 PC 厂商。  相似文献   

5.
李瀛寰 《商周刊》2011,(23):76-78
而今天,柳传志选择"功成身退"了,当然联想集团现在还不是第一。不过柳传志说,"我走,是因为我对杨元庆已经很放心了"。  相似文献   

6.
当很多媒体还在“极力推荐”海尔(或张瑞敏),联想(或柳传志)的时候,《榜样》这本书却发出另类的声音:“柳传志已经不具备带领这些企业再上一层楼的能力了,他们该退出历史舞台!中国企业的学习榜样不是他们,而是象宝洁,沃尔玛和IBM那样的世界一流企业.理由很简单,“柳传志们”是以“权威误略”为中心的“市场政治家”,而不是以“制度和文化”为中心的“战略管理者”。  相似文献   

7.
近日柳传志以联想董事会非执行董事的身份向众人表示:“我向关心联想的人说一声再见。”柳传志的正式卸任,似乎是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接班人计划的缩影。作为创业型企业,海尔、海信、华为、中兴、TCL等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接班人”计划早已到了势在必行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陈平 《新经济》2002,(2):34-39
十几年前,当柳传志从中科院拿到20万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人看好那个叫“联想”的倒腾计算机的小公司,中科院的领导普遍崇尚技术,他们投入近2000万进入电子医疗设备领域,看好另外一个叫中科健的公司,这是中科院的正宗嫡系。阴差阳错,十几年后“柳”成了荫。联想成为中国科技产业龙头企业,中科健连续亏损两年,主工农业务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9.
我不知道两年前,当国内有人呼吁要警惕IBM(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垄断我国银行业大型机市场和大型机服务市场”时,美国企业家对此是作出了何种反应?戏剧性的是,仅仅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由于IBM个人电脑部被中国联想收购,同样的产品现在一下子成了让美国人呼吁“要警惕”的对象——对此,我们是否有必要“联想”一点什么?或试着站在杨元庆的角度去作出某种思考?  相似文献   

10.
企业嘉宾: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兼CEO杨元庆(以下简称杨)栏目主持:本刊特邀记者李向阳(以下简称李)新世纪的联想李:今年联想实施分拆上市战略,联想品牌归你,神州数码属于郭为。联想神州数码上市后将改名为神州数码集团公司,不再享有联想的冠名和联想的统一企业标识。你被重新任命为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兼CEO,在新世纪下你对新联想的经营发展有什么新的打算和想法?杨:我不赞成有人提出的“新联想”这个词。我认为,联想还是那个联想,它是对过去的联想集团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声音     
“联想在中国市场可以击败苹果,因为iPad和iPhone等苹果产品在中国存在先天不足,即无法满足低收入人群对低价产品的需要。而联想则会推出一系列产品。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需要。”——联想GEO杨元庆表示。  相似文献   

12.
王珩  张尹  莫克 《经济纵横》2005,(6):46-47
“我们选择国际的CEO是考虑到双方合作以后更大的市场业务是在国外,比例大概还是三七左右。”在联想收购了IBM PC部后,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对任命沃德作为公司的新CEO这一举措解释说。  相似文献   

13.
曾昭华 《资本市场》2014,(10):92-109
柳传志认为,将联想分拆并非终极目标.虽然他把老联想一分为二交给年轻人了,但他还想做事。在联想分拆时,柳传志就开始着手考虑联想如何跳出产业,走资本运作的道路。因此,卸下一身重担的柳传志开始与联想控股副总裁朱立南筹划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柳传志觉得这样不仅可以赚钱,还可以以亲身经历为其他企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声音     
《经济纵横》2005,(8):8-8
“简单地说就是德才兼备。‘德’指的是事业心与责任心,在这方面,我要求的不是普通的事业心,而是要把联想的事业当成命来做,心胸要宽:‘才’指的是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与工作能力。”——柳传志要干到2010年,首次披露接班人标准  相似文献   

15.
“你来了解一下我们的企业吧。”柳传志盯着我说,“你一定会感兴趣的。”那一瞬间,我觉得这个人过于自信,却很真诚。分手的时候我答应了他的要求,但又补充道:“我很抱歉,我不能给你任何承诺。”“没有关系,你可以按你自己的想法写,也可以什么都不写。”他回答,“我只是希望你用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以12.5亿美元加5亿美元负债收购IBMPC业务,最终于2005年5月1日宣布完成收购。同年1月和9月,TCL则两度出手,分别以其彩电业务资产和5500万欧元收购了法国家电巨头汤姆逊的彩电、DVD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联想和TCL也成为当年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而TCL集团总裁李东生更是将CCTV200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收入囊中。然而,时过境迁,当人们开始逐渐淡忘当年惊心动魄又令人饱尝成就感的吞并之后,两家企业正面临着整合的泥潭。在深一处浅一处的泥潭中,杨元庆把联想比作乌龟,艰难而稳步的前行;而李东生的一句“国际化没有回头路”,却让人感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现在回过头来看联想和TCL两个并购案例,是非对错应该更加清楚。  相似文献   

17.
张豫  高娃 《经济纵横》2006,(7):16-20
“军旅生涯对我的一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在青岛双星集团董事长汪海的意识里他从来没有离开过战场。 对于行伍出身的企业家来说,商场只是战场的延续。5年军龄的联想集团前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成就了联想霸业;6年军龄的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铸就了中国服装第一品牌;10年军龄的新疆广汇集团总裁孙广信打造了西部物流基地;11年军龄的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谱写了京城地产神话;22年军龄的金融街总裁宁君创造了互联网成长的奇迹。  相似文献   

18.
康荣平 《新经济》2006,(10):43-44
2004年,海尔集团张瑞敏与联想集团杨元庆就跨国化方式发生争议,张瑞敏主张渐进式跨国化,杨元庆主张大规模并购式跨国化。这次争议被媒体渲染为“日韩派”与“欧美派”之间的争议,张瑞敏属于“日韩派”,而杨元庆则属于“欧美派”。  相似文献   

19.
高凌云 《新经济》2004,(5):55-57
在过去的三年中,联想如同一辆被几匹马从不同方向拉着的马车:消费类IT要奔着索尼的路子走;手持设备要学Palm、诺基亚;企业IT奔着戴尔的路子走;而谈起IT服务就是要成为IBM。结果可想而知。有人说,联想变得让我们越来越看不懂。杨元庆说,联想必须要变.我有着临战前的激情.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09牛年,中国企业界第一个重磅新闻莫过于"柳传志重新出任联想董事长". 柳传志之高调,从其获得的"中国IT教父""企业家教父"、 "商界领袖"诸多称号中可窥见一斑.经过多年的经营,柳传志不仅建立了卓越的个人品牌,也通过树立个体的领袖形象为"联想"品牌提升了价值.此次柳传志重新出山的消息2月6日一公布,联想集团股价当即上涨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