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用法律保护农民承包农村集体土地的权益,关系到我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能否稳定,也是我国农村家庭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问题,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关键是抓住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的建设。建立农村土地登记制度和农地纠纷解决机制是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建设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源,发展之本,农村妇女一旦失去土地权益的将趋于贫困,成为农村的弱势群体.文章通过调查了解了失地妇女的生活现状、困难,并分析深层原因,提出了保护妇女土地权益的时策,以期达到保护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力。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贯彻落实十五大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战略目标的需要,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予以保证。(一)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不断制定、形成了一系列农村基本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当前,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就必须坚持落实这些基本政策,尤其是要稳定、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首先要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而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又是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关键。因此,中央提出,土地承…  相似文献   

4.
土地承包期延长后无地农民问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导致大量无地农民的产生,通过对河北省32个县、41个村、194户无地农民的成员构成、收入来源、权益保护以及所在地区政策执行程度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政策执行情况与无地农民问题的相关性,并提出收回已迁出人员土地、开发荒地增加耕地的数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对策解决无地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民土地权益问题有恶化的倾向。我国农民土地的多方面权益流失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政策和制度层面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根本性原因,户籍制度是基础性原因,农村教育落后导致的农民群体能力不足是直接原因。因此,为了从政策和体制层面加强保障我国农民的土地权益,必须摈弃传统发展战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改革农村征地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农地权益制度,从源头上保障农民权益;完善户籍制度,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完善农村教育体制,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权利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从法律视角看土地承包权出资专业合作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律 《浙江经济》2009,(24):58-58
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是"出租"又是"入股",并非是对土地经营承包权的彻底放弃,农民的土地权益仍然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7.
随着北京城乡一体化速度的加快,土地权益纠纷而导致的农民集体上访、农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文章调研了北京市郊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现状,分析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提出构建土地权益纠纷解决机制,对保障北京社会稳定全局、促进北京城乡一体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老区建设》2012,(3):19-19
温铁军:"三农"内涵亟需重新界定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认为,中国的"三农"改革已经出现了很多不同以往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三农"问题的内涵也亟须重新界定:由原来是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转变为农民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9.
袁明丽 《魅力中国》2014,(12):315-316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集体土地入市交易”。“农村集体土地入市”要小心谨慎地推行,法律和政策要尊重农民的权益,通过重新审视集体土地制度,解释“农地入市”的阻碍--“农民在土地交易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所导致的分配不公”,提出促进“农地入市”的健康发展的法律建议--“促进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机制”、“保护农村妇女的权益”、“给予耕地保卫者补偿”、“多渠道安置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0.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统筹中国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其保障制度仍很不完善,这是阻碍农村土地健康有序流转的主要因素。为了切实有效地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健康有序地流转,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大力度完善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及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1.
免耕是保护性耕作的一种措施,能有效地防治地表起沙,具有很好的保水保墒效应。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农民及相关部门访谈,指出北京推广免耕主要存在农机具、粮食产量、农民接受程度、现行管理体制以及免耕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要顺利推广免耕措施,还需要大量宣传,提高农民的接受程度,并实施"技术补贴+生态补偿"的经济补偿措施。经济补偿可以按照机具投入2600元/hm2来折算补偿给地方政府,按照秸秆效益4500元/hm2来补偿农户。同时,还应通过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补偿基金"和"农业环境保护组织"等,以扩大资金渠道,加强组织管理,保证免耕的可持续实施。  相似文献   

12.
日本城市化、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进程中,日本政府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适时调整农业发展政策和农村土地制度,并在解决与城市化、农地制度改革相关的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并不断完善包括农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杜奋根 《特区经济》2009,(5):181-182
科学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影响农民权益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走向及其实践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方亚兵  钱春良  姜明伦 《特区经济》2009,240(1):193-195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平,关乎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为了将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推向新阶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式对宁波市农民科技培训进行调查,深入分析其现状、效果、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农民科技培训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困惑与希望——长久化的承包权与流转的经营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立志 《改革与战略》2008,24(12):93-95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土地制度重新明确,并赋予农民土地承包权长久不变。这一方面明确了制度问题不是解决体制问题的关键,强调体制变革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决定意义。给农民消除困惑,创新体制以希望。  相似文献   

16.
邱林洁  敬翰 《特区经济》2014,(5):153-155
本文在分析"三农"问题的现状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当前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进行了重新认识和梳理,提出了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观念,即在农村问题上要抓住农村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强势发展;在农业问题上要大力推进乡镇域经济的构建和发展;在农民问题上要建立产权清晰、流转自由的农村土地制度,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这三个问题当属目前"三农"问题的三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黄芳娜 《特区经济》2010,(12):175-176
土地是农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和生存基础,拥有土地是农民与社会其他人群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农村家庭的核心秉性。由于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由于各地经济加速发展,需要征占农民的土地,一部分农民因此失去了土地。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以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阐述了地租的产生及其最终的归属和分配问题,可以为保障我国失地农民权益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积极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而原有的农村财务体系不适应这一改革的需要。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工作,就是改进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规范农村税费制度,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村生产力,改善干群关系,并在税费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农村财务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湖北襄樊和枝江两市为例,对农户农业科技采用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在“技”与“物”两类不同农业科技的采用行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农民的文化程度、农户的家庭收入结构、经营土地的规模、农业生产活动类型,对农户农业科技采用行为均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农民现代化及其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翼 《乡镇经济》2008,24(7):106-11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有其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因此,对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备件下的农民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