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力  王博  刘潇潇  郝大鹏 《金融研究》2016,435(9):18-32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短期资本流动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并实证检验1994-2015年间我国货币政策的反应函数,研究结果发现:随着资本账户开放,短期资本流动对于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冲击越来越大,货币政策应该考虑跨境资本流动以缓解国内经济波动,并且纳入短期资本流动后的利率规则能更好地拟合我国利率操作的历史轨迹。进一步建立MS-VAR模型表明:我国跨境短期资本的流动性表现出明显的高低两个区制,不同区制下对于本国经济的冲击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在高流动性状态下,短期资本外流对于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本文结果表明随着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我国货币政策应密切关注跨境资本流动以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维持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银行跨境资本流动网络关联性特征在全球金融冲击中的作用,本文构建了2000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银行跨境资本流动网络,分析网络关联性特征对全球金融冲击负向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网络关联性特征在全球金融冲击对各经济体银行跨境资本流入的影响中产生“倒U型”调节作用。全球金融冲击会加剧银行跨境资本流动网络的区域化特征,进而影响各经济体银行跨境资本流入水平。面对全球金融冲击,各经济体实施的资本管制政策能够起到“倒U型”调节作用,因此需要关注跨境资本流动监管政策的实施强度。各经济体在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跨境资本流动网络关联性特征的变化,及时采取适度的监管措施,以防范全球金融风险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资本账户开放使跨境资本流动规模与频次提升,由此可能造成金融风险跨境传染。本文选取2010—2020年中国288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探究“双支柱”政策框架下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境资本流动会显著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相对于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跨境资本流动对城商行和农商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更强;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紧缩的宏观审慎政策均能够缓解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跨境资本其他投资会显著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跨境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对银行风险承担不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面临较为复杂的国际形势,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增多,外部冲击将对我国汇率波动和短期跨境资本流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构建了MS-VAR模型对外部冲击、人民币汇率波动和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全球风险因素、美国数量型以及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整会对我国汇率市场和短期跨境资本流动产生重要冲击效应;当我国金融市场遭受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和美联储加息等外部冲击时,人民币汇率和短期跨境资本的波动性显著增强,并形成非对称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将跨境资本流动纳入宏观审慎管理范畴、协调使用多种资本管理工具、不断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预警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美元作为主要世界货币,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的溢出效应十分明显。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对提高我国风险防控和应对能力,防止跨境资本大进大出、汇率大起大落,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等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分析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包括跨境资本流动、全球原油价格、我国货币政策、汇率、物价水平在内变量的短期波动与长期均衡关系,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以及宏观审慎管理提供实证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美联储利率政策对我国跨境资本冲击具有一个持续的冲击效应,应当防范来自外部溢出效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金融开放能够促进跨境资本流动,也具有引发跨境资本流动失衡和波动性增加的风险,而一国金融发展水平在其金融开放效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58个国家及地区1999-2016年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研究金融开放背景下金融发展对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流入、流出以及总跨境资本流动波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开放本身有可能造成跨境资本流出大于流入的失衡现象,并显著增加跨境资本流动波动性风险,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金融开放带来的跨境资本流动失衡现象和波动性风险。因此,在扩大金融开放进程中,为获得跨境资本流动的积极效应,应密切关注跨境资本流向和资本波动性变化,提高国内金融发展水平,使之与金融开放水平相匹配。  相似文献   

7.
本文纳入资本充足率要求、惩罚力度和货币政策变量来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拓展模型,剖析了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交互效应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提出假设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从金融稳定角度看,无论是数量型工具还是价格型工具作为货币政策代理变量,货币政策周期都是非中性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资本监管能有效防范监管范围内商业银行业务的风险;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还发现:货币政策与资本监管具有互补性,随着资本监管压力的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增加,有利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发挥风险抑制作用;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与逆周期资本监管的协调机制得以加强,增强了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全球金融周期背景下宏观审慎政策提升国内金融体系应对外部金融冲击的有效性。通过构建两期开放经济模型,本文得到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能够降低跨境资本流动和资产价格联动性的结论,并利用1997—2020年53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基于逆倾向得分回归检验了提出的假设。实证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减少跨境资本流动带来的汇率波动并降低资产价格联动性,在制度质量和金融发展水平更高、外汇储备更多的经济体,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更好。此外,使用包含强度信息的LTV工具的估算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的边际影响逐渐下降。在稳步推进高水平金融开放的背景下,本文研究结论为实施宏观审慎政策以减轻外部冲击、维护金融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家庭与银行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引入双重摩擦,构建小型开放经济模型来讨论货币政策与资本管理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不同政策之间的协调搭配和最优选择问题。研究表明:第一,无论是国外加息冲击,还是国内金融冲击,最优的政策选择都是货币政策同时搭配资本管理和宏观审慎政策,且需要注意政策之间的协调搭配。第二,在货币政策无法同时协调搭配资本管理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时,识别导致外债流出的不同外生冲击至关重要。在国外加息冲击下,相对于货币政策搭配宏观审慎政策,货币政策搭配资本管理政策的效果更好;但在金融冲击下,结果正好相反。第三,随着金融进一步开放,货币政策搭配资本管理政策在稳定经济波动方面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步伐加快,有关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系统间的风险行为反馈,以及货币政策是否应当对金融波动做出反应等议题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构建跨境资本流动与金融摩擦的DSGE模型,模拟分析本币汇率预期变动与国内金融系统风险行为的反馈机理,并据此检验金融稳定目标下不同货币政策规则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币升值预期将导致金融系统的风险选择趋于激进,同时伴随着实体经济借贷利差扩大,资产价格上涨,金融系统杠杆率增高等现象。利差平滑、杠杆调节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货币政策关注的对象,而资产价格稳定不应纳入货币政策调控范畴。  相似文献   

11.
王文江 《现代金融》2023,(12):28-37
本文根据2011-2022年中国216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研究了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流动性囤积现象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特征,并构建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指数,探究金融科技是否发挥调节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跨境资本流入强度、流出强度以及总流动强度的上升均显著提高了银行流动性囤积水平,造成流动性负债向非流动性资产的转换出现阻滞,并且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投机性跨境资本;第二,银行金融科技应用可以通过提高银行风险容忍度、降低银行信贷错配程度来缓解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流动性囤积的影响;第三,进一步分析显示,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流动性囤积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减效应,金融科技的调节效应则存在条件边际递增效应。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我国金融账户开放进程中有效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以及借助金融科技手段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开放经济背景下构建具有宏观审慎监管的DSGE框架,分析跨境资本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及其如何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进一步模拟分析不同类型跨境资本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的效果。模拟结果显示:(1)在政策抵御外部冲击方面,跨境资本宏观审慎政策能有效降低跨境资本流动增速、抑制汇率风险;(2)在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方面,跨境资本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联合使用会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其中价格型跨境资本宏观审慎政策更能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3)在政策协调搭配方面,面对国外利率冲击,数量型跨境资本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使用时经济波动程度与社会福利损失均较小,然而面对技术冲击,两者搭配反而会增加社会福利损失,不利于经济稳定。研究结论对于政策当局有效制定跨境资本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以稳定经济、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中汇率波动频繁容易引起跨境资本流动。金融市场开放导致信贷规模和基础货币的联系变弱,即使对跨境资本进行完全管理,也很难有效估计国内信贷规模。本文的实证结果说明,我国现有相关政策的运行可以有效监管大部分跨境资本流动对基础货币的影响,但对货币供给和信贷规模的管理效果有限。本文还发现,虽然金融市场开放会减小对跨境资本的管理效果,但监管机构可以采用增加汇率弹性、加强监管程度、实施宏观审慎政策、减少监管成本、提高银行业竞争度、发展地方债市场和调整跨境资本结构等方式来缓冲跨境资本流动对国内货币供给和信贷规模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论文构建差分GMM模型实证研究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跨境资本流向、结构对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最后检验了资产价格的链式多重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流动性风险起正向促进作用,跨境资本流动规模越大,银行流动性风险越高,并且跨境资本对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冲击更加显著;2、流向上,跨境资本流出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程度要高于跨境资本流入;结构上,跨境证券投资和跨境其他投资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更加显著;3、资产价格中介效应方面,跨境资本流入会通过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股票和房地产价格联动的渠道影响银行流动性风险,并且三者的中介效应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分析了资本充足率监管和货币政策利率调控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影响,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货币政策收紧与资本监管趋严都会对银行信贷产生负向影响,但是二者的作用方式存在明显区别;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直接引发银行信贷收缩,而资本监管标准的趋严无法直接、显著地作用于信贷,必须藉由货币政策变动才能发挥效果。因此,本文建议:应谨慎使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在其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资本监管的交叉作用、合理把握调节力度,从而更好地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双稳定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引入宏观审慎政策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构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包含跨境资本流动的DSGE模型,从脉冲响应和福利损失两个方面探究“双支柱”调控框架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搭配的有效性及适用性。研究表明:第一,相比单独实施货币政策,我国实施“双支柱”调控框架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搭配能更有效地调控跨境资本流动,缓解外生冲击对国内经济金融的影响。第二,不同外生冲击下,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对跨境资本流动的调控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数量型工具适用于国内外利差大、外部冲击强度大的情形,而价格型工具适用于日常外部冲击较为温和的情形。第三,不同资本账户开放度下,“双支柱”调控框架下的调控效果均好于单独运用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且政策工具适用情形不变。据此,本文认为,在高质量开放进程中,我国应坚持“双支柱”调控框架,推进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创新;加强外部资本流动监测与预警,及时识别外部冲击来源,根据不同冲击特点相机选择政策工具搭配。  相似文献   

17.
谭小芬  虞梦微 《金融研究》2021,496(10):22-39
本文从全球42个主要的股票市场指数提取全球股票市场因子,作为全球金融周期的代理变量,考察全球金融周期对跨境资本总流入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全球股票市场因子(全球风险规避和不确定性)上升时,跨境资本流入显著下降;(2)一国处于经济繁荣时期,经济增速和利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全球金融周期对资本流入的影响会减弱;(3)一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或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全球金融周期对资本流入的影响会越强;(4)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尽管不能完全隔绝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但相比固定汇率制度,可提高一国抵御全球金融周期冲击的能力;(5)美国货币政策冲击是全球金融周期的重要驱动因素,并通过全球金融周期影响跨境资本流动。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一国应夯实经济基本面、采取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和适当的资本管制措施,以缓解全球金融周期给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金融市场的开放推动了资本在国际间的大规模流动,大量的国际资本在促进东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埋下了经济波动的隐患。结合东亚经济体的实际特点,本文采用Aghion等(2004)提出的动态开放经济模型来分析金融开放对东亚不同类型国家(地区)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利用东亚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模型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由于国内金融体系发展程度的差异,金融开放对于东亚不同类型经济体产生的影响不同,金融开放缓解了东亚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波动,但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波动。随着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东亚的发展中国家要加快推进国内的金融体系建设,以降低国际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既带来资源优化也带来金融风险。本文基于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特点,从5个维度选取24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测度我国整体所处的金融风险状态。同时,基于测度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选取各变量2006年1月~2022年9月的月度数据,建立能够识别变量间时变关系的TVP-SV-VAR模型,分析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时变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的时变特征,短期内跨境资本流入会降低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而长期来看反而会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但跨境资本流动的这种时变特征随着金融开放深化而有所减弱;短期内跨境资本流入对股票市场价格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随着汇率改革深化,跨境资本流动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冲击效应逐渐下降。因此,我国要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完善“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一体化框架;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金融市场的开放推动了资本在国际间的大规模流动,大量的国际资本在促进东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埋下了经济波动的隐患。结合东亚经济体的实际特点,本文采用Aghion等(2004)提出的动态开放经济模型来分析金融开放对东亚不同类型国家(地区)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利用东亚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模型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由于国内金融体系发展程度的差异,金融开放对于东亚不同类型经济体产生的影响不同,金融开放缓解了东亚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波动,但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波动。随着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东亚的发展中国家要加快推进国内的金融体系建设,以降低国际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