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黑松露因其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独特的风味而备受欢迎.可食性玫瑰近10年来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元化.本次研究以酥性饼干为基底,在面团中添加黑松露粉和玫瑰花瓣,旨在研制出一款兼具玫瑰花香气和黑松露独特风味的酥性饼干.经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探索,得出的最佳工艺配方为白糖30 g、黑松露2 g、玫瑰花4 g、碳酸氢钠1.2 g...  相似文献   

2.
荞麦是传统粮食作物之一,分为甜荞和苦荞两类。甜荞也称为普通荞麦。东北、西北、华北种植较多。其籽粒是三角形,表面光滑,呈黑色、银灰色,食用品质好。苦荞也称“鞑靼荞麦”,是西南地区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籽粒比甜荞小呈不明显的三角形。荞麦俗称“三角麦”、“三角米”。 荞麦营养相当丰富,药食兼优。其脂肪含量2.4%,糖类物质63.8%,纤维素为10.  相似文献   

3.
话苦荞麦     
话苦荞麦陈志奇苦荞麦,即苦荞,也称鞑靼荞(F·tartaricum),属蓼科(poiygonaceae),是荞麦中的一个品种(另一种为甜荞麦),非禾谷类粮食作物。由于其营养素及食用品质与禾本科粮食十分相似,所以农业生产部门和粮食部门均将其列入禾谷类...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省灵丘县苦荞茶为例,介绍了灵丘县苦荞茶的发展特点,分析了其生产现状和销售情况,探讨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从品牌建设、营销策略和产品创新等方面提高苦荞茶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借鉴山西省灵丘县苦荞茶的发展,提出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强调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性,呼吁政府和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农产品发展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颜色分析法对苦荞总黄酮、苦荞水溶性黄酮和苦荞醇溶性黄酮3种溶液中黄酮类物质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判别,从而对黄酮降血糖功能的机制有指导意义。7个颜色反应结果表明苦荞总黄酮、苦荞水溶性黄酮、苦荞醇溶性黄酮3种黄酮中没有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可能有黄酮、黄酮醇、异黄酮、可能有3-OH或5-OH或2’-OH的查尔酮,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那吉  张海芬  杨峰玉  马娇 《现代食品》2022,28(2):219-223
本文以空白实验为对照,分别对云南苦荞米饭进行了体外胃、肠模拟消化实验,采用NaNO2-Al(NO3)3比色法及ABTS+自由基清除率测定苦荞米饭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时黄酮释放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探讨其对苦荞米饭抗氧化成分及其活性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荞米饭在模拟胃消化中黄酮释放量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明显上升,模拟...  相似文献   

7.
任龙梅 《现代食品》2021,27(3):116-118
本文在普通饼干的基础配方上,添加豆渣粉、全麦粉、低聚果糖等原料,以提高膳食纤维含量以及适口性为主要目的,研制出富含大豆纤维的高膳食纤维饼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定、质构硬度和营养价值等指标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豆渣膳食纤维饼干最佳配方为:低筋面粉100 g、全麦粉45 g,豆渣粉35 g,油脂40 g,白砂糖15 g,低聚果糖10 g,食盐0.4 g,鸡蛋5 g,小苏打1 g。按照此配方生产出的高膳食纤维饼干,色泽为均匀的金黄色,且具有豆香味,甜度均匀,口感细腻酥脆。  相似文献   

8.
以小米为原料,小米经糖化后与苦荞茶汤混合,用植物乳杆菌和活性干酵母双菌发酵,以感官评价得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发酵菌接种比、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复合饮料的发酵条件;再以柠檬酸、蔗糖、海藻酸钠为添加剂进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得分为指标,优化复合饮料配比组合条件.结果表明,小米苦荞茶复合发...  相似文献   

9.
研究苦荞秆浸提液的澄清工艺及储藏稳定性,结果表明:苦荞秆浸提的最佳条件为温度80℃、固液比1∶10、时间90 min.苦荞秆浸提液澄清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硅藻土溶液2.5 mL、pH 2.5、温度30℃.影响浸提液色泽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影响浸提液悬浮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储藏时间,苦荞秆浸提液的合理储藏方法是常温避光贮藏15d左右.  相似文献   

10.
以苦荞粉为主要原料、辅以面粉,采用"三熟"处理苦荞,生产新型苦荞风味糕,优化配方为:特一粉∶苦荞粉6∶4,蔗糖50%,复合疏松剂0.5%,调和油10%,谷氨酸钠0.02%,NaCl 0.8%,活性酵母0.5%;最佳生产工艺为:苦荞籽80℃干燥3~5 h后炒制25 min,磨粉并过80目筛,75~80℃热烫20 min,加辅料并和面后,30℃发酵3 h,制坯成型后蒸30 min,所得苦荞风味糕细腻柔和、风味俱佳。  相似文献   

11.
杨莹  王冠男  张勤 《现代食品》2020,(3):202-205
苦荞茶因其富含生物活性黄酮类有效成分而深受人们喜爱。不法商贩在劣质苦荞茶中非法添加色素冒充优质苦荞茶,使苦荞茶存在安全隐患。本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从市面上抽取的20批苦荞茶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仅有2批检出非法添加有柠檬黄;7批芦丁含量0.63~6.24g·kg-1(剩余13批未检出),18批中含有槲皮素含量1.09~17.05 g·kg-1(其余2批未检出),为食品监督部门评价苦荞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本期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四川美姑苦荞栽培系统是美姑彝族人民在农业发展中创造的以苦荞麦种植为特色的复合生态系统。遗产地核心区位于四川凉山州美姑县依果觉、洒库、瓦西等20个乡镇。"世界苦荞在中国,中国苦荞在凉山,凉山苦荞在美姑"。中国是世界唯一的苦荞麦栽培起源国和大面积种植国,四川省凉山州则是世界苦荞麦的核心起源地和世界最大的苦荞麦种植中心、加工中心和市场中心。全世界荞麦有15个品种2个变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具有一定耐旱性、耐寒性和耐贫瘠性种植特征的粮食作物,与其他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相比,其更具优势.玉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饲养利用价值,目前市场对玉米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本文从实践出发,科学种植技术入手,就如何提高玉米产量作了一个详细的分析,意在为加大玉米种植力度,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支撑.  相似文献   

14.
挂面的加工工艺及酥面的防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挂面生产工艺流程的分析,得出挂面酥条产生的环节主要是和面、烘干和烘干后的处理环境3个方面。具体表现在控制加水量、和面的速度、低温保湿干燥、切条及包装车间的密闭处理等环节的处理,从这3个关键控制点加以控制,可以有效防止酥面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作物的生产成本和收益与农民收入直接相关,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分析了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现状,以小麦、玉米为例探究了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成本收益,并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力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实施了多项惠农政策,粮食作物生产仍表现为成本高,收益低,农民播种积极性不高;粮食生产面临形势严峻,但陕西省粮食生产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该文还提出了提高农民耕种积极性、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实现农业产业化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生产成本收益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世界其他各国种植的荞麦都为甜荞,唯有中国既种甜荞又种苦荞,种植比例约为2∶1。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大面积种植苦荞的国家,栽培面积约30万公顷,产量30万~50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荞麦是重要的杂粮作物,包括甜荞和苦荞两个品种。世界其他各国种植的荞麦都为甜荞,唯有中国既种甜荞又种苦荞,种植比例约为2∶1。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大面积种植苦荞的国家,栽培面积约30万公顷,产量30万~50万吨,  相似文献   

17.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苦荞生产地,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由于苦荞是食药兼优的粮食品种,被专家称之为21世纪人类健康保健食品的新粮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凉山州的苦荞开发时间较早,但由于种植粗放、加工工艺落后、科技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苦荞的商品率还很低。生产状态,以撒播为主的粗放耕作方式,大大地影响和降低了苦荞的产量。(二)储藏保管不善,品质差,影响出口创汇凉山州高寒山区所产苦荞,是天然的、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但由于农民晾晒方法不当、保管环境和卫生条件差,以致霉烂变质多,难以达到严格的出口质量标准,降低了…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苦荞作为原料,研究苦荞黄酮提取过程中超声波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波温度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出最佳苦荞口服液调配工艺。实验表明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时间25 min、乙醇浓度80%、料液比1∶20、超声波温度45℃,此时黄酮的提取率最高,利用最佳提取条件进行苦荞黄酮提取分离,确定调配工艺黄酮浓缩液添加量为80%、安赛蜜添加量为0.25%、木糖醇添加量为5%、山梨酸添加量为0.025%,纯净水补足,此时口味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三、荞麦饼干 养麦饼干是一种新型的营养、保健饼干,它酥脆、适口,适合糖尿病、高血脂患者食用,也适合中老年人及儿童食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耕地资源及其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对全国耕地面积、耕地复种指数、粮食作物与非粮作物比例关系、粮食作物单产等变化态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到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有望保住1.2亿hm2红线,但难度很大;粮食作物面积比重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粮食安全,全国粮食作物面积比重宜保持在66%~69%,到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7亿~6.5亿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