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亚力 《江南论坛》2006,(12):41-42
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我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大计。党政机关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组织者、管理者,应当而且能够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中率先垂范、先行一步,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运用财税政策促进节能环保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建设节约型社会财税政策的现状出发,在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利用财税手段建设节约型社会经验的同时,提出了有利于节能环保的一系列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3.
华民 《环境经济》2005,(11):57-57
最近,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五个方面提出了今明两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并提出了加快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七个方面的措施。这个《通知》,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部署。我们一定要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大气力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利益,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一项意义深远而又迫在眉睫的任务。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的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通过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兴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千方百计地减少行政成本。降低行政成本是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本课题从政府规模、行政管理质量和行政管理效率三方面入手研究降低我国政府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我国节约型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有关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以及节约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设计能够综合反映节约型城市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指标体系,其中重点测度节约型城市的资源节约水平、要素产出水平和环境友好水平。在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规范研究基础上,还进一步分析比较了长沙市与湖南省重要地市及全国其他省份城市的节约型城市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7.
张大飞  李让明 《江南论坛》2006,(2):13-14,17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应坚持的几个观点 (一)坚持群众观点,充分调动各种建设主体的积极性 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必须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必须牢固坚持群众观点,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节约型社会。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节约型社会建设就无从谈起。要充分运用舆论引导、加大精神和物质激励力度、成立专门群众性组织、开展群众性节约主题活动等手段,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自己在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责任和义务.积极投身于节约型社会建设实践活动.使节约型社会建设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积极参与、上下齐心互动的“人民战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8.
《广东经济》2005,(11):56-56
9月12日,省政府正式颁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粤府[2005]83号)(以下简称《意见》),对我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这是自今年7月21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会议以来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又一重要举措。《意见》明确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一项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高度重视并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经贸实践》2005,(4):14-15
中国工程院8个学部的30多位院士近日汇聚北京,参加中国工程院建设节约型社会座谈会。有感于我国资源匮乏、浪费严重的现状与建设节妁型社会的宏观战略相距甚远,他们呼吁,让建设节约型社会尽快成为全民主流意识,以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10.
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的总体概况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将于今年12月17日至21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展览会由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全国人大环资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资委、环保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等十二个部门联合举办。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和整个民族兴衰的重大战略问题,是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今年以来多次对这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多…  相似文献   

11.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一决策指导我国备行备业在生产经营服务等工作中要时刻遵循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原则。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节约型校园的创建离不开高校后勤管理。改进并不断完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将有利于建设节约型校园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我国节约型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有关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以及节约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设计能够综合反映节约型城市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指标体系,其中重点测度节约技型城市的资源节约水平、要素产出水平和环境友好水平.在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规范研究基础上,还进一步分析比较了长沙市与湖南省重要地市及全国其他省份城市的节约型城市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3.
冯国华  刘峰 《经济视角》2009,(11):44-46
随着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现代化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如何从党中央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我国国情,缓解或从根本上解决日益凸显的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必然选择——构建节约型城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针对我国资源和能源问题日益严重的现实,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决策。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指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节约能源和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各级党委和政府率先垂范、先行一步,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活动。”一、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和当务之急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巨大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保持我国国民生存、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客观需要,也是维护国…  相似文献   

15.
论节约型社会的营销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漪  毛振福  杨瑚 《现代财经》2007,27(1):68-71
营销活动对环境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在变化的环境下,营销活动必须有所创新,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政府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幕,标志着我国进入建设节约型社会时期。节约型社会建设中营销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营销应从观念、产品、渠道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新的环境,形成企业新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建设节约型社会,克服资源浪费,能够减少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各方面浪费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需要树立节约观念、建设节约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几种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错误理解的基础上.探讨了节约型社会的根本内涵和意义,提出创导积极的节约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首要原则,讨论了该原则的基本内涵.指出努力贯彻积极的节约原则是政府的根本职责。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市场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内在契合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新时期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市场经济总体上满足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但也存在与其要求不一致的地方,转轨时期的基本国情使我国政府在干预市场,使其更好的为节约型社会服务方面困难重重,加之市场经济的内在因素和节约型社会内涵的广泛性,决定了市场经济和节约型社会不可能完全契合,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将会有效的减少二者的偏差.  相似文献   

19.
资本潜能与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我们要以马克思的资本潜能理论为指导,通过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搞好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加速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减少生产消耗,利用科技和自然力等途径,在增强企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20.
《经济咨询》2005,(4):1-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资源需求将持续大幅度增加,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