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宁镇扬同城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同城化将会大力促进三市的产业升级、共筑产业集群和打造宁镇扬经济板块。软件信息产业是江苏省当下着力推进和大力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和关联带动作用显著,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通过调研南京、镇江和扬州的软件信息产业发展现状,论文从同城化视角对三市的产业发展进行了重点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内外两个层面提出扬州软件信息产业实现跨江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即:紧抓同城化带来的外部机遇;利用城市特质实现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厦漳泉同城化的进行,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日益明显.本文通过对厦漳泉目前同城化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总结厦漳泉同城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包括基础设施、产业、金融三个方面,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问题,最后为区域经济同城化的进一步深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实现厦漳泉同城一体化发展,进行区域性合作,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对于提升福建省总体经济实力,确立福建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厦门、漳州、泉州推动三市同城一体化的背景出发,先后分析了厦门、漳州、泉州同城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存在的阻碍因素,并结合同城化的区域实践经验,提出了必须实现三市的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就业同城化、市场一体化、金融服务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旅游同城化依赖其高度的关联性以及产业的开放性,孕育了区域城市之间大旅游的形成与发展。其主要表现为都市圈旅游同城化,不断促进区域发展、经济交流与合作。文章以闽南金三角(厦门、泉州、漳州)为例,分析其区域旅游合作的条件,发现构建厦漳泉地区旅游同城化的关键是形成以政府-企业-个人的生态联保联治旅游合作循环圈,同时借鉴国外都市圈旅游合作案例,提出拓展区域资源互补空间、搭建政府-企业双向沟通协作平台、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一体化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位、交通、经济、资源、政策等方面显示宁镇扬区域旅游一体化已具备充分的条件。宁镇扬区域旅游一体化将大力推动三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同城化的发展为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宁镇扬区域旅游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发展策略和完善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规划。  相似文献   

6.
同城化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是都市圈和城市集群发展的延续与补充。文章运用都市经济圈效应分析方法分析了成德同城化发展的聚集效应、扩散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成德都市圈GDP占全省比重呈明显增长态势,成都对德阳的城市公共服务延伸及产业扩散效应不明显,成德产业结构效应从负效应向正效应转变。为促进成德同城化发展,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大力加强区域产业分工,建设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同城化文化品牌建设,建设创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7.
本文围绕如何建立高效、完备的产业合作机制,加速推动广佛同城化产业合作发展这一中心问题,从广佛同城化产业合作的战略意义切入,分析广佛产业合作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广佛同城化产业合作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同城效应"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打破传统的城市之间的行政分割,促进区域市场、产业、基础设施一体化,以达到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一种发展状态.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和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等宏观背景为依托,概述了"同城效应"内涵及意义,分析了宁波都市经济圈"同城效应"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宁波都市经济圈"同城效应"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段德罡与学者刘亮联合在2012年第5期的《规划师》上发表题为《同城化空间发展模式研究》一文,认为随着各界对行政区划作为扩大城市空间规模和协调大都市区问题手段的质疑,同城化战略逐渐成为很多城市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的一种务实选择。因此同城化的发展要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关联性,这是同城化的基础条件。同城化归根结底是城市居民的一种心理认同,只有同城化的两座或者多座城市能使城市居民产生归属感和  相似文献   

10.
宁镇扬同城化被正式列入政府规划,这意味着三市的同城化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同城化的最终目的是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合理配置资源,达到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文章从经济一体化的视角,对宁镇扬板块的地理空间结构、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这三方面进行现状分析,探讨宁镇扬实施经济同城化的现实基础、面临的障碍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合淮同城化战略下淮南乡村旅游发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淮同城化战略实施促进了合淮两地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推进合淮两地旅游合作是合淮同城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淮南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充分挖掘广大乡村所蕴藏的丰富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是寻找淮南市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淮南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合淮同城化战略给淮南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淮南如何以"合淮同城化"为"引擎",借力合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19年4月,吉林省人民政府提出要加快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按照程序积极推动公主岭划归长春代管,长春公主岭同城化发展迈出关键步伐。同城化发展的核心是产业协同。通过计算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产业区域配置系数及区位商,能够比较全面地分析长春公主岭的产业发展情况。当前,长春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较好,尤其以汽车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发展优势显著;公主岭的第一产业发展较好,与农业相关的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优势显著。通过整合长春公主岭优势产业资源,从大区域的角度配置形成产业集群,有利于长春公主岭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实现区域同城化的前提和关键,其对区域内资源要素流动与公共服务资源共享至关重要。文章在阐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目标与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厦漳泉区域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方面仍存在现实困境,不利于一体化的实现。因此,有针对性提出改革转移支付制度、构建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确立公共服务定价与立法制度等对策,以促进厦漳泉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进而实现厦漳泉同城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投资》2010,(7):49-50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沈阳经济区的发展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增多,产业发展整合步伐加快.区域同城化和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区域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沈阳经济区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目益增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高等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业、特色农业、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民族文化产业都是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重要产业,各个产业的发展都急需具有高水平英语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等英语教育应与区域产业结构有效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文章提出通过促进高等英语教育模式转变,以政府为主导,实现区域资源合作与共享,以高校为主导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以区域产业发展推动高等英语教育改革等途径来实现高等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更好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物流与厦漳泉同城化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闽南金三角洲市级数据,利用耦合关联模型,检验了物流与厦漳泉同城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物流与金三角区域一体化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关系。其中,货物周转量、物流人才相对于交通基础设施更能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文章依托新产业组织理论和区域创新理论,对广西区域产业组织模式和产业选择偏好进行实证分析,阐述广西区域产业低端化的历史成因和表现特征。在借鉴国内外高端产业评估与组织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广西产业组织与创新体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实证性比较研究,进一步探析了在区域不平衡发展的背景下组织创新驱动广西产业反低端化的内在动力机制和要件。  相似文献   

18.
同城化在城市发展史上并非新名词。在国际上,有已经走向成熟并成效显著的巴黎、东京等同城化都市圈:在中国,近几年来,同城化的建设也在不断的涌现。北有“沈(阳)-抚(顺)”同城化、中有“合(肥)一淮(南)”同城化、南有“广(州)-佛(山)”同城化等等。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的目的是获取超额利润,利润最大化是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机,总成本最低是企业竞争能力的具体体现。所以,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一定会把利润最大化放在决策的首位,基于此,我们从研究探讨合作研发发展趋势发现未来研发必然会向研发企业化方向发展,引入了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RJVs模式,这种模式以技术攻关为企业聚集的最初动力,通过研发创新促进产业链的横向和纵向扩张,呈星云形态驱动区域企业集聚地运转,促使区域创新主体进行整合,使得企业通过市场运作,自主投入,自主创新,实现企业研发创新带动产业经济发展,通过产业经济发展实现企业集聚并最终驱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有农场企业化改革是新一轮农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简要阐述了湛江农垦立足实际,以垦区集团化带动农场企业化、农场企业化推动垦区集团化为思路,从做强做优做大产业龙头、加快培育发展新兴农业、创新区域特色产业经营发展模式三个方面对推进国有农场企业化改革进行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