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日本产生了自己的民族诗歌--俳句.特别是中国的俳谐体诗,对日本的俳句更是影响深远,两者之间,既有共同之点,也有分野之处.  相似文献   

2.
古诗词赏析是历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它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情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中考对此的要求是掌握诗词不达意的体裁特点及相关常识,注意把握诗词朗读的节奏、语速、语词等;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其语言风格,揣摩其深层含义,其具体形式为:(1)从遣词用语、修辞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中重点词、重点名的含义;(2)从作家作品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在语言上所寄寓的深意;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荐     
《新经济》2012,(9):97
《乡关何处》作者:野夫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年5月定价:32元野夫,又名土家野夫.本名郑世平,中国自由作家,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论文、剧本等约一百多万字.2006年获"第三代诗人回顾展"之"杰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诗歌博大精深,从文化诗学的角度看,诗歌不仅是审美的,也是历史的.从古典诗歌中可以品味出丰富的茶文化,从茶文化中又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茶不仅是饮品,它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和经济的反映.从晋代的《茶赋》,到精彩纷呈的唐诗宋词,再到后来的元明清诗歌佳作,无不让人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时代经济的脉搏.  相似文献   

5.
正诗歌与诗人是双向的,在你选择了诗歌的同时,诗歌也在选择它喜爱的诗人,用卡夫卡的话说:"好比一只笼子,在选择一只鸟。"在中国诗坛上,柳沄的诗超凡脱俗,一尘不染。聆听柳沄谈及对诗的感悟那是一种享受:我写诗,但更多的时候是在认真地读诗,在我看来,无论诗歌观念如何变换,占据着报刊诗歌版面的始终是两类作品——诗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诗词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瑰宝.在小学教材中有很多意境优美的诗词,但是在教学中却存在些许问题,本文试着探索古诗词教学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月"以其独有的特质,点缀着古典诗词,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化的重要意象.月在唐代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8.
庄子曰:"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物象是达"意"的工具和手段,园林艺术的内涵不在物象,而在营造"意"的氛围.唐代画家张彦远也提出"意存笔先"的主张.可见,中国古典艺术中的"意"是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那么,诗词艺术的"意象"该如何在当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呢?当代园林凭借什么来体现诗情与诗境呢?本文对此一一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余秋雨的散文凭借厚重的历史文化蕴涵以及对健全人格的塑造,成为9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道亮丽景观,而这一景观的呈现主要得益于"破体"的写作技巧.余秋雨娴熟地将巧妙的悬念、生动的情节、凝练的语言以及严谨的思维融入到散文作品中,使得他的作品表现出戏剧品格、小说品格、诗歌品格和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0.
谢灵 《经济研究导刊》2010,(18):222-223
悲剧,又称悲剧或悲剧性.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是美的一种存在形态,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并不仅限于戏剧类型的悲剧,还存在于正剧、喜剧和小说、诗歌、绘画、雕塑、音乐、电影等其他艺术样式之中,也广泛地存在于历史和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科学地总结悲剧性矛盾和悲剧艺术发展的历史经验,正确揭示悲剧的客观性和社会根源,把悲剧概括为:"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相似文献   

11.
烟雨阁诗库     
《烟雨阁诗库》是古今中外经典诗词、诗歌浏览及管理的绝佳软件,当前程序版本为V2.0,共收集中外著名诗词64万余首,合计中外作家4700余人。  相似文献   

12.
《商周刊》2012,(7):32-33
南京:秦淮河"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多少人是通过杜牧的诗和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知道秦淮河的?总之,这条河留下过太多的诗词和歌声。十里秦淮,也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近代以来,由于陆路交通的发达,水运开始日渐衰落,对秦淮河的依赖  相似文献   

13.
这个春天,不断传来好消息: 其一,中国高铁将铺建21世纪丝绸之路.这是"两会"期间相对热门的话题,其内容是中国计划把在国内建设的高铁网延伸到俄罗斯、中亚以及东亚17个国家.根据计划,中亚线路即新亚欧大陆桥的线路,从新疆乌鲁木齐出发,经由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家,最终到达德国.届时从北京到伦敦,8159公里的路程只需要两天.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中国现在有了一个再造曾为中国赢得辉煌历史的丝绸之路的历史新契机.虽然专家说还要十五年,但是,值得我们期待.  相似文献   

14.
孙歌  唐小兵 《开放时代》2012,(9):126-140
一、东亚论述的文化性与政治性 唐小兵(以下简称"唐"):孙老师,您好!您在新书《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状况中的政治与历史》中指出中国社会尤其是知识界缺少一种亚洲意识.这种思想状况跟中国自身的传统政治想象(比如天下观念)更多是文化性的而非空间性的有关.在您看来,是哪些因素的合力导致中国知识分子没有东亚感或东亚意识,他们是觉得不重要,还是在有意地回避一些问题? 孙歌(以下简称"孙"):东亚意识在中国社会难以形成,这跟中国文化的天下观以及从传统到现代一直延续的集体无意识确实有关系.但是我觉得这个理由不是最基本的理由,最基本的理由是历史的理由,不是意识形态的理由.历史的理由是,中国一直没有条件形成东亚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备受青睐,历代词人作家都对她情有独钟。具有“月”这一意象的涉月诗成为诗歌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尽管自然界的月球不过是一块荒凉巨大的顽石,但却引起地球上人们无尽的思潮,人们对她顶礼膜拜,渴慕向往,而且用奇妙的幻想,艺术的彩笔,为她塑造出妩媚的容貌,赋予她丰富深沉的感情内涵。试图从月亮的美称、月亮崇拜、涉月诗、月亮象征意义等几方面阐发古典诗词中“月亮意象”的不朽魅力。力求引起人们对月亮的情感指向、思想意蕴、审美境界、象征意义及生命内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陆游与梅花     
陆游的"六十年间万首诗",已为古今少有,其中梅花诗词竟有一百六十多首,更是大诗人中所罕见。陆游何以如此爱梅?他的梅花诗词内容如何?在其所有诗歌中应占什么位置?今天又有何审美价值?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如何真正做到历史、逻辑、思想教育的统一,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难点所在.要突破难点,任课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努力做到知识性、思想性、学术性的统一.其中,融知识性、思想性、学术性为一体,是上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必备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融知识性、思想性、学术性为一体是关键;历史知识、思想性、学术性三者是"一体两翼"的关系.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教学与科研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回首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在呼应中国的历史使命中诞生,在改变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崛起,在服务中国的历史主体中壮大."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深刻总结,这一总结和论断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9.
罗成 《开放时代》2021,(4):53-71
"领导权"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标识性概念.在欧洲革命运动中形成的领导权,有列宁和葛兰西两种模式,分别主张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市民社会阵地战.区别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20世纪早期中国的历史难题是"军绅政权"及其离心结构.对此,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1927年到1942年间进行了构建革命领导权的历史探索.革命领导权包括军事领导权与文化领导权,以自我革命与相互嵌入为核心逻辑,强调"枪杆子"与"笔杆子"在自我改造基础上的再结合:"枪杆子"接受文化教育,"笔杆子"深入战斗生活,在文武结合的同时更与实践经验结合,真正成为革命政党指挥下的"两支军队"."文武双全"领导权的文明意义在于,既满足了 20世纪早期中国对于解放政治的历史诉求,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理解,更隐现了中华文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词最为发达的文明之邦.诗是最震撼心灵的艺术,是心的灵动、情的迸发、智的体现、德的化身、美德的象征.几千年来,中华诗词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中华文明的缔造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要想实现民族复兴之梦,必须要做好教育.当代教育最缺的是人格教育,而诗教是人格教育的最好途径.开展诗教工作,让中华诗词走进校园,是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高校应重视并加强诗教工作,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