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货币需求、金融资产膨胀与流动性过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货币需求理论的梳理发现,实体经济中货币流通速度会发生变化,同时存在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货币抽取效应,这两种机制解释了用交易方程计算的流动性过剩状况。结合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加入代表经济资本化和货币化的变量M′和M″,对货币需求方程进行修正,说明流动性过剩可能是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相对于其他经济发达国家更为严重,不但是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度上升而导致的过度货币需求,而且是因为不良贷款引发的货币供给有效性减弱。缓解流动性过剩必须从经济转型时期的货币需求弹性、有效货币供给以及货币市场非均衡等多个方面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货币流通速度看经济政策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时期内货币存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的Md=k·PY。两边同除以P,则有Md/P=kY。剑桥方流通速度的快慢决定着市场上货币流通总量的程式实际上就是货币需求函数,其中的k是货币多少,对社会物价总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又称马歇尔比率:k=不同经济学流派对该问题的认识不一样,因而宏l/V。由于仍假定货币流通速度V是一常数,所以k观经济政策的导向也不同。也是常数。该方程式表明:实际的货币需求(Md/一、古典学派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不变P)是实际收入水平(Y)的函数,收入决定货币需货币流通速度是指一年内一定的货币存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统计分析,本文认为电子货币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现金比率、货币供给的“流动性”、金融电子化程度以及货币电子化程度,它们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不同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有着两个明显的替代效应:一是替代加速效应,二是替代转化效应。两个替代效应的存在使电子货币并没有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而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反。本文的结论也许可以用来解释近年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统计分析,该文认为电子货币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现金比率、货币供给的"流动性"、金融电子化程度以及货币电子化程度,它们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不同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有着两个明显的替代效应:一是替代加速效应,二是替代转化效应.两个替代效应的存在使电子货币并没有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而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反.该文的结论也许可以用来解释近年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周光友 《经济学》2006,5(4):1219-1234
通过统计分析,本文认为电子货币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现金比率、货币供给的“流动性”、金融电子化程度以及货币电子化程度,它们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不同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有着两个明显的替代效应:一是替代加速效应,二是替代转化效应。两个替代效应的存在使电子货币并没有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而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反。本文的结论也许可以用来解释近年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事前"货币需求角度,将流动性过剩定义为货币供给大于"事前"货币需求,两者的缺口定义为超额流动性。该定义权衡了货币供给和需求双方的交互性,从社会整体角度去度量流动性,克服了传统度量指标的不足。从实证结果看,超额流动性指标对我国流动过剩拟合程度良好,流动性过剩是引起通胀的显著原因,对通胀解释力度较强,半对数弹性为0.91。笔者从"事前"货币需求角度,提出建立恰当的流动性指标、增强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加"事前"货币需求、丰富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数量型"货币工具等治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能过剩导致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停滞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重要因素。实体经济内出现大规模的产能过剩现象,使资本周转过程中的流通时间延长,货币资本收回速度相应减慢。同时,在产能过剩情况下,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投资结构的变化,作为经济"短板"的基础设施行业投资比例大幅提高,而基础部门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客观上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产能过剩使货币供给大量雍塞在流通渠道,形成吸收货币的"黑洞",造成货币供应紧张。因此,在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中,需要更多关注产能过剩对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影响,防范产能过剩对货币流通速度形成的干扰。  相似文献   

9.
描述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货币流通速度的对数线形回归模型,得出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主要是受实际收入和货币化程度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从2005年出现流动性过剩问题以来,理论界关注流动性过剩原因时总是"剑指"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外部失衡固然是流动性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货币供给是货币需求拉动的,货币需求又受制于经济交易和金融交易活动,以非正规金融、地下金  相似文献   

11.
货币需求弹性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企业和家庭层面的货币需求异质性,对传统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修正,分析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和利率弹性的决定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经济开放度不但直接影响货币需求规模,而且通过货币需求弹性间接影响货币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主要对货币需求收入弹性显著影响,而经济开放度对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和利率弹性均有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将弱化对货币需求收入弹性的影响,而加剧对货币需求规模的影响。经济开放度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将逐渐由正转负,并最终导致货币需求下降。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货币化假说”。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货币化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随着时间逐渐增强,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产业结构变动才是影响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发现我国狭义货币流通速度相对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弹性为2.7,广义货币流通速度相对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弹性为1.2。  相似文献   

13.
经济转型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文章评价和综合了传统货币需求理论 ,从经济主体的微观行为基础出发 ,建立了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结论是 :制度的转型改变着经济主体的微观机制 ;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价格自由化进程、利率制度安排的特殊性、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是造成我国货币需求持续扩张和货币流通速度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实证分析证实了这个结论。最后结合未来经济转型 ,对我国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进行了理论预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实际利率与货币流通速度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流通速度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变量,也是较难确定的变量。本文考察了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的关系,发现实际利率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短期波动的重要变量,并根据1986~2006年中国数据来估计货币流通速度的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了目前理论界对流动性过剩的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经济的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并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最后提出了治理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两个方面扩展了传统CIA约束:(1)消费品和资本品受货币约束的比例取决于货币化和信用化的发达程度;(2)货币交易频率受通胀率影响。这样能够在贴近中国现实的动态一般均衡框架下分析实际冲击与名义冲击对货币流通速度和产出的影响。理论模型中,综合考虑到投资和产出的变化时,货币化和信用化对货币需求和流通速度的影响并不确定,通胀率的上升也不必然导致投资减少或者货币需求下降。这有别于局部均衡分析以及传统CIA模型的结论。改革以来中国的经验数据也表明,尽管通胀率下降会降低流通速度,然而货币化进程并未导致流通速度的显著下降。货币化以及相关的金融制度变化假说不应成为流通速度下降的有力解释。  相似文献   

17.
货币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流动性用M1与M2的比例来表示,它反映了现实购买力和潜在购买力的比例.货币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首先,世界各主要国家执行的低利率政策是造成当前全球货币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其次,各国金融机构信贷创造力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动力;最后,全球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又进一步放大了国际货币的流动性.同时,作者就市场货币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破解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结构冲击如何影响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和产出变动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结果表明:货币、制度冲击使货币流通速度和产出基本上同向变动。短期内,技术冲击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表明我国狭义货币具有奢侈品特征。就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而言,制度和货币冲击具有持久的正向效应,制度冲击最重要,货币冲击次之,技术冲击不重要,没有长期影响。就产出的变动而言,货币冲击产生了持久的"Tobin效应",制度、技术冲击具有显著、持久的正向效应。制度冲击最重要,技术冲击次之,货币冲击不重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计算货币流通速度所用的公式一般为V=GDP/M2,由于我国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大于通货膨胀率和GDP增长率之和,所以用这一公式计算出的货币流通速度是不断下降的。但在此计算过程中忽略了一个问题:在我国实际的经济运行中有一部分货币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中,而是被不断增加的外汇存款所吸收,还有一部分货币进入资本市场,因此在计算货币流通速度时应将这两部分货币扣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计算出我国实体经济的货币流通速度,指出我国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并不是不断下降的,而是有升有降,并据此对我国的货币调控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耿中元  曾令华 《经济学》2007,6(4):1097-1114
结构冲击如何影响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和产出变动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结果表明:货币、制度冲击使货币流通速度和产出基本上同向变动。短期内,技术冲击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表明我国狭义货币具有奢侈品特征。就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而言,制度和货币冲击具有持久的正向效应,制度冲击最重要,货币冲击次之,技术冲击不重要,没有长期影响。就产出的变动而言,货币冲击产生了持久的“Tobin效应”,制度、技术冲击具有显著、持久的正向效应。制度冲击最重要,技术冲击次之,货币冲击不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